林國平
(福建省連江縣蓼沿中心小學 福州市 350000)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教學想要獲得成功,不需要什么強制辦法,最需要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要充分的發揮數學教學的不同之處,創建生動形象的課堂,向學生呈現多姿多彩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對數學充滿興趣,幫助他們進行自我學習。
通常所說的趣味性的問題情境,主要是指教師將所要講授的數學知識以提問題的形式表達,然后運用生動有趣的課堂情境發揮出來,讓學生能夠從問答形式中理解數學知識。小學四、五年級的學生,尚處于愛玩的階段,對于外界新鮮事物都比較好奇,所以教師就必須要注重問題情境的新穎、有趣,要能夠結合學生周邊的生活,從日常生活中提取故事,能夠帶動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
在學習教學乘法時,教師可以以馬戲園動物表演的故事作為引子,讓學生充當檢驗員,每個動物在進行表演時,學生都要對進入的動物進行記錄,然后在動物們表演完節目后,學生要計算出每個節目有多少只小動物參加表演,通過這種趣味性問題吸引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問題層層遞進,讓學生學會乘法公式,完成小學數學教學任務。
根據學生愛動的天性可以創設操作性的問題情境,教師首先設置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尋找答案,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學到知識。比如,在進行《角的初步認識》這一章節時,教師就可以準備許多教學工具,分發給每個學生,學生可以依靠手中的教學工具去制作角,然后計時比賽,看哪個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制作出的角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會分析角的原理,不同形狀的角具有不同的邊長,同時每個角的開角也是不同的,這些都需要學生自己去思考,通過制作角的活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能夠在數學學習中充滿信心。
教師可以將學生生活相關的情境運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真實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在學習生活中隨時進行思考,尤其是要注重課堂情境的真實性,讓學生從小就能不斷挑戰自己,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的個人興趣。教師在講授《一百以內的加減法》時,可以利用課間活動進行取材,在學生們進行跳繩比賽時,教師可以用相機拍攝幾張照片,然后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多媒體設施播放這些照片,學生在看到自己的照片時就會提起注意,十分興奮。教師在這時就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比如在照片中有咱們班的幾個學生?學生的跳繩成績排第幾?這些問題都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可以更為有效地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促使學生快速掌握數學加減法。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也可以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帶動學生聯系生活中的點滴,尋找運用數學知識的地方,讓學生可以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從而增強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教師在備課時要不斷更換教學題材,不要一成不變,要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教學知識的新穎性,引導學生去挖掘數學教材中的趣味點,在生活實踐中去驗證數學知識點。比如,在在講解《克與千克》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克和千克,學生可以想到超市中的計量單位,然后教師讓學生自己去挑選一千克的物品,然后切身實地的掂量一下這些物品,讓學生自己去得知1千克等于多少克,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新知識。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創設開放性問題情境,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自由分組討論,而且問題的答案不是單一固定,而是有很多種解法,看哪個學生得出的解法多,教師可以給得出解法最多的學生予以表揚,激發學生的競爭心理,讓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不斷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動手能力。教師在對《加減法估算》這一節課進行講解時,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將商店里幾種物品的價格列出,熱水瓶:28元,燒水壺:43元,6個杯子:24元。然后教師給學生100元錢,讓學生自己去想100元錢可以買多少種物品,每種物品可以買多少個?學生就會運用自己學到的數學加減法知識進行換算,最終每個學生都會得出自己的答案,通過這種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真正學會加減法知識,還可以減輕自己的教學壓力。
綜上所述,在本文中主要針對的是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情境的創設分析,通過幾種不同的問題情境創設方式,來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就可以學習數學知識,這樣就可以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1]賴文學.淺談小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2]金成淑.小學數學構建情景教學的對策研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