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潔璨 楊麗娟
(廣西財經學院文化傳播學院 南寧市 530003)
高校作為知識傳播的重要力量,對構建學習型社會,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振興中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工會應看到學習理論的現狀和未來趨勢,并采用合適的傳播策略,激發教職工對學習興趣和熱情,為高校實現知識傳播功能打下教職員工基礎。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多載體并行的,高校工會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基于工會是自發組織的社會團體這一特點,決定工會必然成為教職工利益的保護者,增進知識的促進者。因此工會必須要積極而主動的策劃各種活動、實施高校文化建設各項方針計劃,而師生員工也是通過參加工會組織的各種活動,感受、體驗學校文化精髓,接受文化熏陶,在成為高校文化建設的載體同時,最終也會成為校園文化建設重要力量。
高校工會作為一個大整體,通常需要下設多個二級學院工會,每個根據本學院的特點而具有其不同的特色、作用與優勢。雖然這是一個基層工會,但他直接面向教職員工,也就更能“接地氣”,結合二級學院的實際情況來實施上一級工會的工作部署,維護好、關心好教職員工的利益。
各個分工會要更好地實現其職責,滿足本學院教職員工的利益與需求,就要發揮出它特定功效,組織符合學院特色的一系列活動,促進學院文化的發展,增強學院凝聚力。比如,體育學院分工會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競技比賽,管理學院分工會為教師們提供一定的管理角色崗位以供鍛煉,藝術學院可承擔各種校園展覽以及文化裝飾等等。
前面提到,二級學院分工會是高校的基層工會,扮演一級工會的任務執行者,但同時也必須在學校精神的引領下發揮主觀能動性,承擔相應的責任。
以廣西財經學院文化傳播學院為例,其作為廣西財經學院一個主打文學與藝術設計專業的二級學院,在財經院校中有著非常明顯的學科特點。其分工會下的成員大多都是比較年輕的教師,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色彩與氣息,就要借助文化傳播學院的學科優勢,充分發揮工會組織特色,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藝術活動,比如利用年輕員工思想活躍的特點,開展各種沙龍活動;利用青年教師期望值增長的特點,開展一些戶外拓展活動,多為教師們提供參與攝影、繪畫、設計類的比賽等,讓他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有娛中求樂,樂中求智的體驗,獲得知識的傳授、經驗的交流,這樣,工會的活動就自然而然起到發揮和拓展知識的作用,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二級學院的影響力、吸引力,潛移默化廣大教職員工的思想和行為,促使他們擺正位置,以熱忱、飽滿的心態投入到傳播知識、建設富裕強國的行為中,并成為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的踐行者。
如何扮演好高校二級學院分工會這一角色,承擔起校工會給予的各項任務,并發揮出分工會的特色優勢,這是高校二級學院分工會應該思考和重視的問題。二級學院分工會要將學習型社會理念滲透每一位工會成員當中,將每一位教職工帶入其中,增強人們的責任意識、學習意識、自我突破意識,努力建設豐富、和諧、積極的校園文化。具體的措施方法有:
第一,貫徹黨的思想方針。二級學院分工會在校工會的領導和指示下,應該經常組織基層間的民主溝通,準確地傳達教職工們的心聲,增進黨政群之間廣泛、友好的溝通與協作,尤其是增強在人事、教育、教學管理及后勤保障等關系到廣大教職工切身利益方面的制度、政策的透明度;加強院際間的合作與溝通交流,不僅使二級學院與上級黨政之間的民主溝通,學院與學院之間也要保持良好的團結協作關系,共同為學校的建設發展出謀獻策。
第二,為教職工塑造廣泛交流與團隊學習的學習型組織。不但重視個人學習和個人智力開發,更強調組織成員的合作學習和群體智力的開發與整合,即強調“團隊學習”。團隊學習是學習型組織的一項重要修煉,具體到高校而言,在學科愈加細化的今天,并不是各教師堅守本位主義即可實現的,它還非常需要教師間、教師與學校間的密切交流與配合。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除了需要自我反思、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獨立學習以外,也離不開其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學校組織環境的團隊學習。因而,二級學院分工會要竭盡所能地為廣大教職工提供廣泛交流與團隊學習的條件和環境。具體來說,第一,開展講座、論壇、主題討論、觀摩教學及合作研究等各種學習形式,加強組織內外知識的交換與分享;第二,進行深度匯談,促使大家敞開心扉,揭露思維的不一致性,把需要解決的問題談深談透,尋求關鍵“杠桿”;第三,積極為教師爭取進修學習的機會,爭取培訓經費;第四,通過設立相關獎項和開展各類模范事跡宣傳活動塑造互助互學、同促共進的團隊關系。
第三,舉辦健康高雅的文體活動,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健康高雅的文體活動可以提高教職員工素質和能力,提升學校品位和聲譽。二級工會以他與教職員工貼近性,對組織開展各種健康高雅文體活動有著更為明顯“人和”優勢。這種的優勢決定了二級工會必須而且可以以各種可能的形式,比如興趣小組、工會小組、科室小組、科目小組等等,聯合或者單獨組織開展體育活動、知識講座、文化講壇、形勢報告、作品展覽等,組織教職工積極參加諸如“同心共筑中國夢”攝影比賽、“高校教職工書畫攝影展”、“教職工廚藝比拼”、游園活動、野外拓展訓練等有意義的集體活動;活躍環境氣氛、營造和諧團體、提高校園文化品位、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并以這些健康、高雅、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作為拓展手段,營造爭先創優的進取向上氛圍,增強教職工的責任感、使命感,激發起教職員工獻身高教事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第四,年輕會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就當前高校的師資情況來看,年齡結構層次趨于年輕化是明顯的特點。年輕人追求進步愿望的強烈性,為高校師資隊伍注入更多朝氣蓬勃的新鮮血液。二級工會就是要發揮這種優勢,讓年輕會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不斷提升,成為校園精神的核心。那么二級學院分工會如何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助力年輕教師進步,成為時代賦予的全新命題。在實踐中,廣西財經學院文化傳播作出了可喜的嘗試。一是組織教工進行教育思想學習和教育觀念討論;二是請來觀點前衛的有關方面專家到學校講座;三是請本校專家、學者和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一對一或一對多傳授。這樣通過多方面多形式的活動讓擔負繁重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任務的青年教師,獲得不斷前行的知識利器,減輕青年教職工的思想壓力。讓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成為他們工作之余輕松愉快的寄托,成為調和教職工身心健康的良好環境。
高校二級學院分工會工作應明確和了解本學院的專業特點,履行好工會職能。在院系部黨政領導的理解和支持下,在廣大教職工的積極參與下,根據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組織開展好各種有益的興趣活動,增進教職員工的凝聚力,增強教職員工責任感,為教職工提供更多進步成長的空間和平臺。
[1]閆娟,周義程.從學習型學校的創建看高校工會工作創新[J].工會論壇,2007,13(05):40-41.
[2]章琳.高校二級分工會組織作用和效能發揮的探索[J].經營與管理,2014(06):143-145.
[3]康慧麗.淺析高校工會在構建現代大學制度中的作用[J].改革與開發,2013(04):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