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江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淮安市 223001)
音樂鑒賞能夠提升學生對音樂價值的感悟和追求,能夠豐富學生感情,陶冶情操,對于強化學生個性體驗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鑒賞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著眼于整體,從學習中的方方面面提煉鑒賞元素,讓學生們在豐富的感知力啟發下,以及深刻的內涵領悟中培養起音樂的耳朵,完善鑒賞能力,從而不斷升華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藝術水平。
作為審美鑒賞的直接通道——感官,在音樂教學中往往是首當其沖的體驗對象。在師生們的傳統認知里,感官就代表著“聽”,其全面性和統一性容易受到忽略。為此,教師要積極協調,全面調動,跳脫出片面性,將視覺、思覺等合為一體,讓學生們在豐富的感官引導下爆發出想象力,由此開啟音樂鑒賞的全面有效渠道。在實施中,教師不能一味讓學生單純地“聽”,而要盡可能地配合多媒體工具,將各方面感官有效組合在一起,給學生帶去積極的吸引力和豐富的沖擊力,來牽動想象。例如,在學習高中音樂鑒賞《非洲歌舞音樂》時,教師讓學生們欣賞載歌載舞的《布隆迪民間舞曲》等非洲音樂典型代表,讓學生們一邊聽著節奏熱烈的鼓點,一邊觀賞非洲人民奔放的舞蹈,并將表演者的表情特寫放大,讓學生們綜合感受非洲的民族特色。學生們顯然很投入,有學生說想到了南非世界杯熱情的開幕式;有學生說想到了三毛的名作《撒哈拉的故事》,感官體驗深入帶來的鑒賞感知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音樂鑒賞,是一個全面綜合的感知過程,其目的就是要挖掘音樂材料深度的信息和高度的內涵,要達到深度滲透的目的。為此,鑒賞中的思維走向十分重要,教師要重視鑒賞思維的發展,引導學生將鑒賞內涵由耳朵深達心、腦,轉化成為學生獨特的自我見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設置問題的方式來進行思維引導。高中學生已然具有獨立的思維能力,但是其方向性和深度性卻還沒完善起來,教師設置問題能夠讓學生循著層次而碰撞出思維火花。例如,在學習高中音樂鑒賞《新中國的歌——歌劇藝術》時,教師安排了這樣幾個問題:1、新中國的歌劇藝術有什么特點?2、你能說出著名西方歌劇的代表嗎?3、中國歌劇和西方歌劇有什么異同?層層深入的問題讓學生們找準了鑒賞方向,都積極地從反復欣賞探究中挖掘信息,品味藝術。絕大部分學生都順利列出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等代表性西方歌曲,領悟到:新中國歌劇唱腔和西方歌劇異曲同工,但所選題材卻多是來自民間、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地方特色。
音樂鑒賞不僅從縱向深度來進行拓展,還需要兼顧橫向廣度的關注,如此才能夠形成徹底的鑒賞標準。這就要求學生們發掘靈活的探究思路,以一顆容納之心、和開闊視野來立足鑒賞的深刻需求。教師要運用和比較法,帶領學生調整鑒賞方向,不要只是集中于局限的音樂材料本身,在狹窄的空間內定然無法取得鑒賞成果;而是要放眼相關聯的范圍、材料,并且多向比較,以此來凸顯各個鑒賞點的奇趣、特色,同時也更能從整體的角度認識音樂材料,鞏固、拓寬知識內容。例如,在進行高中音樂鑒賞《鼓舞炫動——豐富的民間器樂》中《絲竹相和的內容學習時,教師首先引導單元內知識的比較:絲竹與鼓樂,讓學生們回顧鼓樂的地域所在與展示特點,學生們很快領悟到一南一北鮮明的地方文化區別,和一柔一剛的表現手法,在鼓樂雄渾熱情的襯托下,學生們感受到了絲竹的韻味悠長。此外,教師還用二胡、揚琴等單元知識外的材料來融入比較,讓學生們感受同為柔和樂器的細節差別,讓學生們開闊中不忘細致。
在我們的耳朵深處,不僅能聆聽到音符組合,還能聽到來自內心的聲音,這就是音樂作品中所發散出的人文影響。人文元素即是來自于精神,它將音樂中的文化習慣、人物生平、精神追求等融合成深度感知形成學生們的音樂鑒賞方向。注重音樂鑒賞的人文啟發,能夠令學生們將音樂的價值追求定位于更高的精神層次,由表及里地拓展分層。在教學實施中,教師要廣泛收集人文資料,并挑出針對性的重點,讓學生們思有所向,學有所取。例如,在高中音樂鑒賞《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的學習中,教師著重為學生們介紹了貝多芬坎坷卻堅持不懈的人生各階段,尤其是他晚年在失聰的折磨下仍然不放棄音樂創作的事跡,與音樂奉獻精神。教師讓學生們設身處地地去感受,作為一名偉大音樂家,失聰所帶來的打擊,并對比貝多芬的一再堅持,學生們不時流露出肅然起敬的眼光和由衷地贊嘆。在人文資源的鋪墊下,教師讓學生們欣賞正是在貝多芬失聰時期誕生的《第九交響曲》,入情于樂,精神發散讓音樂鑒賞真正地走向深刻。實踐證明,在鑒賞教學中,融入人文因子的教學,不僅可以引導學生感悟音樂作品的魅力,加深學生對作品靈魂的理解,更能讓學生感知作品創作過程中藝術家靈魂深處流淌著的對生活的激情。
音樂鑒賞教學與基礎學科、科學學科最大的區別就在于感知體驗的突出性和延展性。音樂鑒賞不只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意識積累和領悟轉化,能夠帶給學生強烈的心靈震顫和反思醒悟,教師要以長遠的目光來審視鑒賞教學,要以靈活切合實際的手段來主導實施,從而引領學生深度化、發展性地投入鑒賞學習,真正在感悟中體驗,在體驗中發展,在發展中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