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艷
(山東省無棣縣畜牧獸醫局,山東 無棣 251900)
奶牛場防疫條件不符要求,消毒不嚴,引入奶牛不進行檢疫,忽視奶牛疫病的免疫、監測,極易造成疫病發生和流行。為避免奶牛場發生疫病,應加強奶牛場的防疫管理。
奶牛場生產區入口處要設消毒池,消毒池內應常年保有2%~4%的氫氧化鈉等消毒藥物,以便防疫時進行封鎖。進入生產區的工作人員應換上工作服、膠鞋和帽子。進入生產區和生活區的人員不得攜帶動物或生鮮肉類(尤其是牛、羊肉)。生產區內不準解剖奶牛尸體,不準養狗、貓及其他畜禽。
隔離區的設施應按防疫要求設置,由專人管理,工具應專用。飼養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體檢,如發現危害人、牛的傳染病,應及時調離。調入和調出奶牛必須經法定的檢疫單位檢疫并取得證明,調入的奶牛應在隔離區內觀察一段時間,確認健康后方可入群。
春、秋兩季要對奶牛進行結核病、副結核病、布氏桿菌病的檢疫。出現可疑反應的要進行隔離和復檢,出現陽性反應的應迅速治療或淘汰。春季奶牛還應作炭疽弱毒芽孢苗預防注射,常發破傷風地區的奶牛要作類毒素預防注射。
養牛場每周應進行1次小范圍的消毒,每次檢疫后,應對牛舍、活動場、工具等進行1次大范圍的消毒。常用的消毒液有2%~4%的氫氧化鈉、0.2%~0.4%的過氧乙酸等。
清理蚊、蠅的孳生地,按蚊、蠅的繁殖周期噴灑殺蟲藥物,特別是夏、秋季節要采取綜合措施防蟲、滅蟲。
發生疫情時應立即向動物防疫部門報告,并在有關部門的指揮下按防疫規程進行防疫。
病畜尸體應送到指定的焚尸場(站)處理,不得食用、出售,或用來喂其他動物,對病畜的糞、尿及污水、剩余的飼料等要作無害化處理。處理場應與養牛場保持適當的距離。
擠乳前必須清洗奶牛乳房,并用干凈的毛巾擦干奶牛乳房,擠完乳后,必須用3%~4%的次氯酸鈉等消毒藥液浸泡乳頭數秒鐘。
每年春、秋兩季各整蹄一次,患有肢蹄病的奶牛要及時治療。蹄病高發季節應每周用5%硫酸銅溶液噴灑奶牛蹄部2次,以減少蹄病發生,對蹄病高發牛群要加強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