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第三屆四川農業博覽會暨成都國際都市現代農業博覽會在成都世紀城新會展中心熱鬧開啟。本屆博覽會以“全面開放合作、發展現代農業”為主題,突出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定位,首次設立東盟、南亞、歐美、日韓等6個國(境)外展區,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經貿機構、企業參展。
本刊記者在現場見到了來自川內各地市州的農牧產品主題館,其中涼山、雅安、廣安、瀘州、眉山、達州、宜賓、廣元、巴中、內江、德陽等多個市(州)均獨立成館,通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展示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優質農產品。有來自南充展館的重達1 380斤的萊達元寶微生物降解豬,廣元館的劍門關土雞,資陽館的有機野山豬肉,會理縣的石榴等;還有其他館的新奇蔬果,如超級大紅薯、迷你小南瓜、寶塔形花菜等。這些特色農牧產品充分展現了現代農業發展的成效與領先水平,讓參觀者們大開眼界。
本屆博覽會展出面積約10萬余平方米,至11月23日博覽會結束,各種農業投資促進項目簽約達704個,簽約金額逾1 397億元,農產品現場貿易成交132余億元。
(本刊記者 曾憲春)
11月23日,四川省深化農村改革座談會在資陽召開。四川省委常委、農工委主任李昌平主持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我省農村改革已探索出符合農村實際具有四川特點的路子。目前,省上正在制定深化農村改革要點,推進措施將更具體、更實在。同時,農村改革實踐中的價值取向、主動性、系統性、法律保障和推進機制等幾個問題值得重視。會議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深入推進農村改革,著力做好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和加強創新農村社會治理等五方面工作。
近日,農業部公布2015年畜禽標準化示范場名單,按照《2015年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工作方案》要求,確定北京遠達順園養殖場等410家企業為2015年農業部畜禽標準化示范場。農業部同時要求各地按照相關規定頒發標牌,強化對標準化示范場的監管與指導,切實發揮示范帶動效應,加快推動現代畜牧業建設。
四川有15家養殖場通過驗收,分別是生豬:瀘縣巨星興旺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小馬灘豬場、四川廣漢惠強農牧有限公司、四川本味農業產業有限公司、宜賓市順風畜牧業有限公司李莊萬頭養豬場、達州市銀宏生豬智能化養殖場;奶牛:綿陽市永豐園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宣漢縣大巴山牧業有限公司七里牧場;蛋雞:成都巨星禽業有限公司東風雞場、富順縣天翔生態專業合作社、廣安市川東農業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蘆山縣錢記鮮蛋養殖有限公司蛋雞場、彭山縣曉鐘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肉羊:成都市西嶺雪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鹽亭縣匯源牧業有限責任公司、樂至縣大自然農牧有限公司。
農業部數據顯示,僅去年一年我國農產品網絡零售交易額就突破1000億元,未來我國將多措并舉力推“互聯網+”現代農業。農業電子商務正在形成跨區域電商平臺與本地電商平臺共同發展、東中西部競相迸發、農產品進城與工業品下鄉雙向互動的發展格局。
未來我國將加快發展農業電子商務,重點突破鮮活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瓶頸制約,指導支持新型經營主體對接電商平臺;深入推進農業物聯網示范應用,率先推進設施農業、畜禽水產養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的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同時,將抓緊實施農業大數據工程,加強農業農村大數據采集分析、共享開放和開發利用,加快建設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大力提升農業信息服務能力,加快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強化農業部門網站、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建設。
“2030年前,新西蘭將不需要抗生素來維持動物的健康和福利,”新西蘭獸醫協會 (NZVA)總裁Steve Merchant博士說。人類感染的疾病當中大約70%左右都來自動物,包括腦膜炎、炭疽和沙門氏菌(食物中毒)。“隨著世界范圍內抗生素耐藥程度不斷加劇,我們希望動物,進而擴展到人類,盡可能安全的進入到‘后抗生素’時代。”這個舉措對新西蘭集團乃至全世界的好處都將是巨大的。
Merchant強調:“鑒于人們普遍同意未來抗生素的可用性很有限,而且動物和人類以及我們共享的環境之間存在密切聯系,實現這個目標是必需的。實現這個目標將要求協同的國際合作努力,包括從政府部門到研究機構、人類健康職業、制藥公司,以及廣泛的相關行業,以及公眾的態度和行為的轉變。”
事關廣大農戶保險權益的中央財政保費補貼型農業保險產品近日完成清理修訂并改造升級。據中國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披露,此項工作共涉及30余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5類農作物和6類養殖品種共計738個農業保險產品,及22家保險公司,進一步滿足了新形勢下的農業風險管理需求。 完成升級后的中央財政保費補貼型農業保險產品,最顯著特點是保險責任擴大,保障水平提高。下一步,保監會將完善產品管理制度,制訂主要農作物保險示范性條款,完善農業保險風險區劃和費率浮動機制;繼續以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為重點,加強與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溝通協作,穩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產品管理制度,制訂主要農作物保險示范性條款,完善農業保險風險區劃和費率浮動機制,繼續發揮農業保險支農惠農的積極作用。
11月12~13日,在全國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座談會上,財政部副部長胡靜林在會上介紹,“十三五”時期,要著重從四個方面推進農村改革工作:一是著力突破農村生產關系變革困局,探索發展農村生產力新途徑。二是著力突破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障礙,探索統籌城鄉發展新機制。三是著力突破農村資源環境瓶頸,探索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新模式。四是著力突破農村要素市場體系弊端,探索實現農村產權權能新通道。
財政部農業司司長王建國在會上說,從2016年起,中央財政按照每村每年150萬元,連續支持兩年,計劃“十三五”期間全國建成6000個左右美麗鄉村。他表示,財政資金的注入,更多的是要做政府該做的事情,如用于村莊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生態環保等方面。要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府與金融合作等模式,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投入美麗鄉村建設,創新機制,合力推進。
12月4日,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任永昌主持黨組會議,研究技術扶貧工作,進一步落實東明書記“確保每個貧困村有一名駐村農業科技人員”的要求,深化“萬名農業科技人員進萬村技術扶貧行動”,做到人員、時間、任務、考核、獎懲“五落實”。一是落實駐村農業科技人員。截止12月3日,全省農業系統已選派農業科技員11501名,實際進村到位11015名,到位率95.8%。二是落實幫扶時間。堅決制止走過場現象,每名農技人員在貧困村的技術幫扶時間不少于兩個月。三是落實幫扶任務。圍繞農戶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指導完善村級規劃,制定幫扶措施,解決技術難題。四是落實監督考核。建立評價和考核機制,對產業發展技術指導幫扶工作實行動態監管,同時納入對市州農業系統年度績效考核范圍。五是落實工作獎懲。將駐村工作表現與評先評優、職稱晉升、提拔任用掛鉤。
12月4日在內江召開的全省農業信息化工作會上,我省優質農產品電子商務和農業信息平臺——麥味農業電商正式上線。麥味農業電商是在省農業廳指導下,由省休閑農業協會主辦、四川麥味科技公司建設運營的四川省農業信息平臺和四川優質農產品和鄉村旅游展示及電商平臺,主要提供我省本土優質特色農產品展示和電子交易、鄉村旅游線路展示和在線預定、涉農信息資訊等服務,目前已擁有上百個農產品品類、上千種農產品商品。年內,全省1000家省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家休閑農業示范農莊將入駐。該平臺也是我省唯一可進行“三品一標”查驗的農產品電子商城。該平臺還以“四川省農業產業地圖”形式,展示21個市州特色優質農產品,消費者可在線購買。
11月17日,在第三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發布會上,四川蒼溪雪梨栽培系統、涼山州美姑苦蕎栽培系統正式命名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農業部總農藝師孫中華在發布會上強調,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加強發掘和保護對于傳承農耕文明,帶動遺產地農民就業增收,增強國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遺產所在地省級農業管理部門要對轄區內的文化遺產加強指導、管理、服務和監督,強化宣傳推介,積極爭取扶持政策,持續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近日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獲悉,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環境保護部日前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進一步加強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工作,力爭到2020年全國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四部委要求通過推動產業化發展拓寬秸稈利用渠道,推行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和留茬高度等標準,促進秸稈就地還田或應收盡收;積極扶持秸稈收儲運服務組織發展,建立規范的秸稈儲存場所,促進秸稈后續利用;支持秸稈代木、纖維原料、清潔制漿、生物質能、商品有機肥等新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完善配套產業及下游產品開發,延伸秸稈綜合利用產業鏈。
對于秸稈禁燒,四部委要求各地強化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應用,提高秸稈焚燒火點監測的效率和水平;健全秸稈資源評估、綜合利用和焚燒監測的統計、評價體系;逐步建立以過火面積、焚燒量和綜合利用量為核心的秸稈禁燒工作評價、考核方法和獎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