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海
2015年4月24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自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新法)被稱為“史上最嚴”,“最嚴”體現在哪些方面?新法體現了哪些理念和原則,做了哪些主要修改?對監管部門、食品行業發展以及公眾“舌尖上的安全”有何影響?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現行監管體制、手段和制度等尚不能完全適應食品安全需要,法律的重典治亂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改革完善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著力建立最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積極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格局。為了以法律形式固定監管體制改革成果、完善監管制度,解決當前食品安全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于是,立法部門將修改現行《食品安全法》提上日程。
2.1 新法體現的理念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在總則中規定了食品安全工作要實行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的基本原則,要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管制度。該規定吸收了國際食品安全治理的新價值、新元素,不僅是《食品安全法》修訂時遵循的理念,也是今后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必須遵循的理念。
2.2 新法體現的亮點
2.2.1 8個方面的制度設計確保了最嚴監管
2.2.1.1 統一、完善了權威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終結了“九龍治水”的食品安全分段監管模式,從法律上明確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統一監管的權利。
2.2.1.2 建立了最嚴格的全程監管制度。新法對食品生產、流通、餐飲服務和食用農產品銷售等環節,以及網絡食品交易等新興業態進行了細化和完善。
2.2.1.3 更加突出預防為主、風險防范。新法進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風險評估制度,增設了責任約談、風險分級管理等重點制度。
2.2.1.4 建立了最嚴格的標準。新法明確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參與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加強了標準制定與標準執行的銜接。
2.2.1.5 對特殊食品實行嚴格監管的新法明確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產品配方實行注冊制度。
2.2.1.6 加強了對農藥的管理。新法明確規定,鼓勵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特別強調劇毒、高毒農藥不得用于瓜果、蔬菜、茶葉、中草藥材等國家規定的農作物。
2.2.1.7 加強了風險評估管理。新法明確規定通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或者接到舉報發現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必須進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
2.2.1.8 建立了最嚴格的法律責任制度。新法從民事和刑事等方面強化了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
2.2.2 6個方面的罰則設置確保“重典治亂”
2.2.2.1 強化刑事責任追究。新法對違法行為的查處做了很大改革,即首先要求執法部門對違法行為進行判斷,如果構成犯罪,直接由公安部門進行偵查,追究其刑事責任。
2.2.2.2 增設了行政拘留。新法對用非食品原料生產食品、經營病死畜禽、違法使用劇毒高毒農藥等嚴重行為增設拘留行政處罰。
2.2.2.3 最大幅提高了罰款額度。對生產經營有藥品添加的食品、生產經營營養成分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等性質惡劣的違法行為,新法規定最高可以處以貨值金額30倍的罰款。
2.2.2.4 對重復違法行為從重處罰。新法規定,行為人在一年內累計3次因違法受到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的,給予責令停產停業甚至吊銷許可證的處罰。
2.2.2.5 非法提供場所增設罰則。為了加強源頭監管、全程監管,新法對明知從事無證生產經營或者從事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等違法行為,仍然為其提供生產經營場所的行為,規定最高處以10萬元罰款。
2.2.2.6 強化了民事責任追究。新法增設首負責任制,要求接到消費者賠償請求的生產經營者先行賠付,不得推諉,同時消費者在法定情形下可以要求10倍價款或者3倍損失的懲罰性賠償金。此外,新法還強化了民事連帶責任,規定對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未能履行法定義務、食品檢驗機構出具虛假檢驗報告、認證機構出具虛假論證結論,使消費者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應與相關生產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2.2.3 4個方面的規定確保食品安全社會共治
2.2.3.1 行業協會要當好引導者新法明確,食品行業協會應當加強行業自律,按照章程建立健全行業規范和獎懲機制,提供食品安全信息、技術等服務,引導和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依法生產經營。
2.2.3.2 消費者協會要當好監督者。新法明確規定,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要對違反食品安全法規定、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依法進行社會監督。
2.2.3.3 舉報者有獎并受保護。新法規定,對查證屬實的舉報,應當給予舉報人獎勵,對舉報人的相關信息,政府和監管部門要予以保密。同時,參照國外的“吹哨人”制度和公益告發制度,明確規定企業不得通過解除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等方式對舉報人進行打擊報復,對內部舉報人給予特別保護。
2.2.3.4 新聞媒體要當好公益宣傳員。新法明確,新聞媒體應當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以及食品安全標準和知識的公益宣傳,并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進行輿論監督。同時,規定對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2.2.4 3項義務強化互聯網食品交易監管
2.2.4.1 明確了網絡食品第三方交易平臺的基本義務。即要對入網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并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
2.2.4.2 明確了網絡食品第三方交易平臺的管理義務。即要對食品經營者的許可證進行審查,特別是發現入網食品經營者有違法行為的,應當及時制止,并立即報告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對發現嚴重違法行為的,應當立即停止為其提供網絡交易平臺的服務。
2.2.4.3 規定了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義務 包括消費者通過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購買食品,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入網的食品經營者或者食品生產者要求賠償。

3.1 對食品監管的影響 新法從監管角度出發,創新完善了諸多監管制度,為行業監管部門開展食品安全監管增添了新的“武器”。
3.1.1 規定監管部門應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結果等確定監管重點、方式和頻次,實施風險分級管理。該規定有利于監管部門合理配置監管資源,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食品企業的動態監管和風險預警分析,落實食品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
3.1.2 明確對有證據證明食品存在安全隱患但食品安全標準未作相應規定的,相關部門可規定食品中有害物質的臨時限量值和臨時檢驗方法。作為應急狀態下的一項行政控制措施,這一制度的設計,有利于監管部門在食品監管中對食品中有害物質含量的檢測判定。
3.1.3 規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可以對未及時采取措施消除隱患的食品生產經營方的主要負責人進行責任約談;政府可以對未及時發現系統性風險、未及時消除監管區域內食品安全隱患的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和下級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責任約談。這一制度的設立,有利于監管部門進一步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管理的責任意識,推動食品藥品安全監管職責落實到位,有效防范食品藥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3.1.4 明確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應當建立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安全信用檔案,依法向社會公布并實時更新。這一制度的建立不僅有利于引導食品生產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重質量、重服務、重信譽、重自律,而且對監管部門提升監督檢查效率,增強執法威懾力具有重要意義。
3.1.5 規定食品藥品監管、質量監督等部門發現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這一規定明確了食品安全行政執法案件的移送程序和各相關部門的職責,這對暢通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多部門聯合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
3.2 對食品行業發展的影響
3.2.1 明確了食品生產經營者對食品安全承擔主體責任,對其生產經營食品的安全負責。這一規定確立了食品生產經營者是其產品質量第一責任人的理念,對提高整個食品行業質量安全意識具有積極意義。
3.2.2 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依法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國家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產經營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通過追溯體系的健全,有利于追蹤溯源查處各類食品違法行為,對凈化整個食品行業環境,促進食品產業發展意義重大。
3.2.3 規范了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管理,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管理增設新規定。例如,明確要求嬰幼兒配方食品生產企業實施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產品配方應當經國務院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注冊;不得以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摘編自中國食品藥品監管網。請作者速與本刊聯系,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