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偉,劉開全
(四川省陽平種牛場,四川 洪雅 620360)
(接上期)
脫水嚴重的病犢牛可用等滲鹽水和等滲碳酸氫鈉溶液等量混合后靜脈輸注,在最初6 h內按體重給予100 mL/kg,其后的20 h內給予維持量,即140 mL/kg,中度脫水的,最初6 h內靜脈輸入50 mL/kg,其后的20 h內給予維持量,即140 mL/kg。
用口服補液鹽治療犢牛腹瀉有較好的療效,如果犢牛能夠自飲,則可口服給予補液鹽。口服液體的溫度應保持在30~35℃,成分為氯化鈉3.5g,碳酸氫鈉 2.5 g,氯化鉀 1.5 g,葡萄糖 20 g,水1 L。
3.3 輸血療法 給新生犢牛輸入母牛全血可提高其抵抗力,減少細菌性腹瀉、病毒性腹瀉導致的死亡。
輸血方法:犢牛出生3h內一次性輸入母牛血液400~600mL。若產犢母牛為頭胎牛,可選其他分娩不久的經產牛作供血牛。輸血前應做配血實驗,如不做配血實驗,則可用具有抗過敏作用的血液抗凝劑氯化鈣抗凝。血液現采現用,不能儲存。

輸血療法適用于缺乏血清免疫球蛋白,特別是缺乏IgG的腹瀉犢牛。
3.4 非感染腹瀉治療
3.4.1 饑餓療法 患牛停奶1d,同時飲用溫生理鹽水或胃蛋白酶,或口服補液鹽,口服補液鹽一次灌服 30~50mL。
3.4.2 輔助治療 進行輔助治療可喂給病牛酸奶。為防止犢牛腸道感染,可灌服鏈霉素,首次用量1g,每天1次。
3.5 瘤胃角化不全治療 對瘤胃角化不全可控制牛的精料水平,適當給予其干草、青草或秸稈,同時應加喂VA和健胃劑,以增強胃腸消化功能。
4.1 加強營養 妊娠母牛能量、蛋白質、硒和VA缺乏是導致犢牛腹瀉的重要原因。VA是乳免疫球蛋白生成過程中的催化劑,也是保證胎兒正常發育和保持小腸上皮生理活性的必要物質,蛋白質是合成乳免疫球蛋白的必需物質,其缺乏時母牛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下降。對懷孕母牛,尤其是懷孕后期母牛,應供給足量的胡蘿卜素,胡蘿卜素是合成VA的原料,如無新鮮胡蘿卜供給,則可給懷孕后期母牛注射VA。
4.2 做好初乳飼喂 保證犢牛出生1 h內吃到初乳,初乳喂量為犢牛體重的10%,如其不能吃完,可灌服喂給。
4.3 確保母乳衛生 為防犢牛因母乳原因腹瀉,應做好母乳的抗體檢測工作。母乳飼喂犢牛前應進行巴氏消毒,并且奶溫應控制在38℃左右。
4.4 環境控制 保持產圈干燥、衛生,日照充足。母牛產前5d開始,每天對產圈進行消毒,消毒可用2%~4%火堿或10%~20%漂白粉,母牛產前一周至產后15d,每天用0.1%百毒殺進行兩次乳頭藥浴和外陰消毒。犢牛自由吮乳前應對母牛乳房進行檢查,可從各乳區擠出初乳進行乳房炎和急性乳房炎檢測,臨床乳房炎及隱性乳房炎患牛應進行治療,以防乳房炎導致犢牛腹瀉。
犢牛出生后應與母牛分開,以防母牛身上的病原微生物傳染給犢牛,同時應定期對犢牛舍及奶桶進行消毒,定期更換墊草,并保證犢牛舍通風、干燥。
4.5 加強免疫 對病毒性腹瀉的預防措施是免疫疫苗,持續感染的牛應作隔離、淘汰處理。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也可用疫苗預防。
母牛分娩前2~4周接種大腸埃希氏菌疫苗可使初乳中的特異抗體水平增高,其可預防犢牛因大腸桿菌病而腹瀉。
Scour Guard 3R(K)C 和 Scour Guard 3R(K)這兩種疫苗可用于給健康懷孕母牛免疫,犢牛可通過免疫母牛初乳得到被動免疫力,起到預防犢牛腹瀉的目的。
對犢牛腹瀉可在病牛飲水中添加蒙脫石等吸附劑吸附出致病菌。治療犢牛腹瀉應注意以下幾點:
5.1 慎用抗生素 應用抗生素的目的是殺死致病菌或抑制致病菌生長,而對單純性腹瀉,由病毒引起的腹瀉,抗生素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療效。
5.2 清洗腸胃 對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瀉,應立即對病牛停奶1d,然后灌服大量糖鹽水并導出,以清理胃內不能消化的食物,最后再喂一定量的口服補液鹽和吸附劑。
5.3 配合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 犢牛腹瀉往往伴發腹痛、炎癥,甚至發燒,非甾體類抗炎藥具有解熱、鎮痛、消炎的作用,可以很好地緩解腹瀉癥狀,同時非甾體類抗炎藥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從而起到控制和抑制腹瀉的目的。應注意的是該類藥物出生7d內的牛禁用。
5.4 補液 腹瀉會造成犢牛體內營養物質,特別是水分、電解質丟失,大量的電解質丟失會造成犢牛衰竭,引發代謝性酸中毒,而口服補液鹽可緩解這一癥狀。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