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俊
(山西省煤炭規劃設計院,山西 太原 030045)
煤礦采掘失調是在煤礦開采過程中出現的開采不合理情況,導致資源無法得到合理利用或對自然環境因素造成破壞。煤礦采掘失調是生產建設中常見的問題,因此解決好煤礦采掘問題是保持煤炭產量及質量的重要前提。但在近年來城市化進程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我國對煤礦的需求量急劇擴大,使得煤礦的開采量也隨之得以增加。不合理的過度開采導致煤礦采掘失調問題日趨惡化,安全事故發生率也顯著上升,這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煤礦的正常生產和供應。
煤礦是能量供給的主要來源,在城市建設和工業化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煤礦的開采質量和效率將極大地影響中國經濟建設和發展。為此,政府和企業必須制定合理的煤礦開采計劃,在實際運作中嚴格按照計劃執行開采任務,從而為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提供必要的能源保障和動力[1]。但在經濟利益和城市化建設的驅使下,煤礦開采行業出現了過度開發的問題,致使煤礦開采失調、煤礦市場混亂等情況的出現。在這些現象的影響下,許多煤礦儲量無法得到開采,造成資源的浪費,更為嚴重的是造成采掘關系的失衡。采掘關系指挖掘和開采這兩個過程的相互影響。這兩個過程是決定煤礦采掘質量的重要因素。當開采量大于挖掘量時,將會導致土地資源的浪費,甚至會造成環境的破壞;而當開采量不足時,則會導致資源無法得到及時開采,使煤礦資源短缺。因此,在處理這兩個環節的關系時,必須從整體考慮,保持挖掘和開采的平衡,最大限度地杜絕采掘失調問題的出現。
地質勘探是采煤工程得以進行的前提。只有對地質情況有了全面、綜合、準確的掌握,才能在實際開采過程中找準開采點,并制定開采計劃。可以說,良好的地質勘查是提高采煤效率和節省后期投入的重要保障。但在我國采煤產業中,這一過程往往被忽視。一方面,由于技術、條件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導致地質勘探工作無法深入進行。另一方面,煤礦開采部門及技術人員沒有深刻意識到地質勘探的重要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沒有按照規范的標準進行,導致所制定的勘探計劃無法充分執行,施工過程組織混亂或一些技術資料和數據的不完善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后期開采的質量[2]。
煤礦產區的地質構造對采礦的工作效率也有較大的影響。我國的煤礦開采區基本上選取的都是固定高度的區段。但是由于受火山巖或斷層的影響,導致煤礦開采區厚度或走向不一致,給開采工作增加難度。尤其是當開采工作進行到向下深入階段時,巖層厚度的不一致將導致上層煤礦資源的浪費。為了彌補煤礦產量的不足,一些采礦工程隊伍采用了拓寬橫向開采面積的方式。但此類開采方式容易導致通風口的堵塞,給工程帶來諸多安全隱患,最終再次影響采礦質量。
掘進是路面開采的前提,對整個采礦過程具有指導性意義。為保證采礦表面的平順、完整及正常連接,難以避免的會使其具有一定的超前性。然而,在實際開采過程中,掘進的不合理造成設備的老化、勞動力緊張。引起掘進進尺欠賬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工程計劃設置的不合理,超出工程隊伍自身的能力范圍;環境因素不利于開采工作的進行;礦井建筑的不合理;運輸及通風系統的不通暢;技術人員配置的不合理;挖掘設備的落后;挖掘技術未能得到及時更新等。
所謂的礦井“五害”即水災、火災、瓦斯、灰塵、頂板這五項采礦過程中常見的環境影響因素。“五害”是導致采礦失調問題的主要因素,也是較難避免的客觀條件,但這些因素對采礦過程的影響尤為顯著,主要表現為影響正常的采礦進程,除此之外還會對采礦工程造成安全隱患。因此,在采礦過程中應當重點防范這些問題,從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亦或是將安全隱患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煤礦業作為第二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傳統產業之一。但由于其勞動密集型的特點,使其產業技術性不強,管理難度較大。近年來,隨著煤炭需求量的進一步擴大和煤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所涉地區及領域也愈漸廣泛,造成了管理流程長,內容分散的問題。另一方面,我國煤炭開采行業一味注重經濟利益的增長,而忽略了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制度的優化,這便導致產業管理無法跟上產業規模的變化,繼而使得煤炭開采制度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煤炭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為改變這一現狀,加強煤炭行業的管理是最有效的途徑。
要建立起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并設置合理數量和優質結構的管理人員,對施工材料、施工人員以及施工場地等進行綜合管理。具體的制度管理可以分部門進行,各部門根據自身特點和存在的不足,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就儲量部門而言,工作的重點是在回采后進行及時的填圖,使技術人員在后期施工時能根據圖表調整巷道。但由于管理的不到位,儲量部門的填圖工作往往缺乏專門人員的負責,導致采掘工作開始后,技術人員才發現巷道的調整。這些失誤將會給工程造成極大的損失,不僅延誤工期,還將造成資金的浪費[3]。因此,在儲量部門的管理工作中,應當設置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圖表的繪制,同時還可重復利用一些廢棄的巷道,實現資源最大程度的利用,以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地質測量部門起到了提供地質信息的作用,在所有部門中處于基礎地位。而設計部門則根據地質部門提供的信息,設計出合理的施工方案。這些設計方案決定著工程的走向和實際的施工過程,對最終的開采效果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在項目方案設計時,應當根據相關原則進行優化處理。具體原則有以下幾點:首先,設計方案必要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其次,設計出來的施工方案要有一定的安全保障,切勿威脅到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除此之外,設計方案要具備較高的經濟效益,最好在保證以上兩項要求的前提下,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上述三個方面只是工程設計中最為重要的三個方面,在實際操作運行中還應綜合考慮其他方面,制定符合科學原則的最佳方案。
地質的勘探是開采工作得以順利進行的基礎,因此做好地質工作是解決采掘失調問題的有效對策。有關部門應切實做好地質勘探工作,提高勘探的效率和準確性,并且要加強對地質的研究和分析,根據地質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有序的展開地質勘探工作。
設備缺失是限制我國采礦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政府部門應當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積極引進現代化的先進設備,為采礦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與此同時,還應當加大對技術人員的培養,通過高尖人才的選用提高采礦業的水平。
采礦平衡是一項涉及多個環節和部門的綜合性課題,同時也是保障我國采礦業科學發展的可靠途徑。只有通過樹立合理的采礦觀念,制定科學的采礦方案,并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這樣才能切實避免采礦失衡的情況,促進采礦業的蓬勃發展。
[1] 王宗超.煤礦采掘失調的原因分析及對策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10):19-20.
[2] 王洪巖,李男男.煤礦生產過程中采掘接續問題探討[J].現代商貿工業,2012(11):24-26.
[3] 何軍.煤礦綜采機械檢查與維護探討[J].中國科技縱橫,2011(6):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