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甘肅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天水 741000
建筑工程專業是土建類的一個分支,本專業主要培養從事施工、設計、監理、預算等各個建筑行業的技能型人才,專業涉及建筑結構、道路橋梁、巖土工程等多個方向,而建筑施工技術則是建筑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建筑業發展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理論性教學存在諸多問題,缺乏實踐教學環節已成為現階段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教學的短板,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及行業對應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該課程教學形式改革刻不容緩。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主要研究建筑各構造組成部分的施工情況,包括施工工藝、材料應用、機具設備及工程質量驗收等內容,知識涵蓋面廣,且與施工現場的實踐操作聯系密切,是用來指導學生后期頂崗實習或就業的一門實用性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在修完各專業基礎課(建筑力學、工程制圖、建設法規、房屋構造等)學時后方可開設,一般安排在第三學期,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學生需掌握基本的工程施工方法,了解各種新技術、新工藝及新材料的應用,能夠處理常見的工程質量問題,為將來的就業打好基礎。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在現階段大部分仍采用純理論教學的模式,不重視實踐教學環節,知識得不到很好的應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不高,學習主動性差,這種教學模式并不符合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人才培養目標。現就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簡要的分析。
(1)概念性知識點多,學生對課程內容消化能力差。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中概念性內容比較多,普通的講述方法是以理解概念、消化知識點為主,考核環節也主要以課本知識的重難點為主。學生在學習抽象的專業概念時對其理解能力的要求就比較高,例如預應力混凝土工程施工時預應力筋的張拉、錨固、放松等一系列施工工藝,學生在無情景的學習環境中就很難理解其施工過程,對于預應力混凝土的概念也就很模糊,對知識點的消化能力差,不能理解并將其轉化成為自己的東西,那一堂課的講解對于學生而言就只能是徒勞無功。
(2)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差。通常采用的教學形式以直接講述或PPT 演示為主,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詳細講解使得學生被動的接受新知識,缺乏對未知領域的探究意識。單一的教學形式使得課堂環節安排無新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然就差。初、高中式的填鴨式教育在大學階段是行不通的,這個階段主要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及創新性的思維方式,為將來的任務型工作模式打好基礎。
(3)無實踐教學環節,知識應用受到限制。由于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很多高校實訓基地建設滯后,情景教學無條件開展,使得實踐教學環節少之又少,學生學到的知識技能不能應用到工程現場。例如,鋼筋工程中鋼筋的加工制作,包括鋼筋調直、彎曲、除銹等,學生在掌握技能后不能現場實踐,則會影響學生對課程內容的加深鞏固,久而久之,這種理論性的知識就會被慢慢淡忘。再例如,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的拌制,坍落度檢測,試樣的制作、振搗、養護及拆模后的抗壓強度檢測這一系列實踐環節如不進行,那所有的知識技能都只能是紙上談兵。
(1)知識點精講,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對于理論性知識盡量做到精講,通過多種教學形式及輔助教學用具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多媒體演示教學是最為傳統的教學形式,在演示教學中添加圖片、動畫及施工視頻,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熟悉現場施工情況;對于各個建筑配件,以模型的形式進行課堂展示,同時也可安排學生自己動手制作,比如梁柱節點構造,節點處鋼筋綁扎形式,混凝土模板支護及變形縫的設置位置等,學生在設計制作的過程中便會發現問題,從而從課本中尋找答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知識技能的掌握也非常有幫助;對于一些較大難以制作的結構構件,可通過現場觀摩講解的形式,認識其構造及施工特點,加深理解。
(2)教學內容模塊化,堅持任務驅動,項目導向。傳統的教學內容以章節為主,不能突出課程的實踐性要求,在教學內容設計上應當以一個模塊為一個項目單元,例如,砌體工程以一個工程案例導入新課,課程內容圍繞此案例展開,從案例中涉及到的砌體工程材料、設備、施工工藝、質量驗收及常見工程事故分析,以此進行模塊化教學,可以讓教學內容更加系統化,教學過程設計更貼近實際工程施工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也能夠根據項目的設定以任務為導向,完成整個模塊的系統學習,有助于理解和掌握重要知識點。
(3)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習主動性。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力度,完善實踐教學設施,為實踐教學環節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是教學模式改革的基礎。對于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中涉及到的各項工程內容均應設置與其相匹配的實訓基地,例如,鋼筋混凝土工程實訓基地中應當有綁扎好的梁、板、柱及基礎鋼筋,有支設好的模板,有部分澆筑完混凝土的構件等可供學生觀摩學習,把書本上的圖轉換到現實中,讓學生能夠真實的看到、摸到這些具體構造;通過提供建筑材料,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鋼筋的綁扎及模板的支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
(4)工學結合,培養應用型人才。高等教育是為了向社會輸出人才,因此教學模式應當適應將來的就業形勢,工學結合是現階段高教的主要模式。學習過程就是工作過程,工作過程同樣也是學習的過程,這種聯系實際,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及學習模式更有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教學過程的設計及教學環節的設置均應以此為出發點,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技能的重要性,同時工學結合也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就業目標為動力,以學習實踐為手段,實現從教師講——學生學到學生問——教師答的教學方式的轉變。
隨著建筑行業的飛速發展,對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傳統的教學形式已不能滿足行業要求,高等教育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通過教學內容模塊化,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培養具備專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為我國建筑業的發展推波助瀾。
[1]王軍.建筑施工專業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構想[J].河北高等教育,1997(3):78 -80.
[2]周莉.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性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156 -157.
[3]湯小凝.淺談土木工程施工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J].河南建材,2008(3):77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