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春江 駱汝九 許 強 應琳林 Surendra P.singhSammy L.corner李碧宏 馬文斌,4
(1.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連云港 222006;2.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納什維爾 37209;3.重慶師范大學,重慶 401331;4.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北京 100732)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這突顯農業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作用。現代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進步[1]。作為農業與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撐,農業科技對促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村產業結構升級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2],農業科技的進步與推廣能夠有效地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3],農業及農村科技服務水平與現代農業建設及農村經濟發展直接相關。項目組通過調研并運用社會調查相關理論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系統分析,為構建現代農業及農村新型科技服務體系提出依據,為政府部門進行農業現代化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思路和建議。
本次問卷主要內容涉及到農業及農村科技服務環境、科技服務人員及農民的個體特征、農業及農村科技服務行為特征、農民關注的科技服務技術、科技服務機構的服務方式以及農業獲取農技信息的來源等6個方面。
項目組于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對連云港市東海縣的雙店鎮農技站等、贛榆區的農委作栽站等、灌云縣的農村能源辦等、灌南縣的農技推廣中心等以及海州區的農開局等三縣兩區的65個農業科技單位的農業科技人員進行訪談及問卷調查;對連云港市東海縣平明鎮的梁橋村等、贛榆區城頭鎮的官陸村等、灌云縣四隊鎮的隆興村等、灌南縣花園鄉的花園村等以及海州區東辛農場的三十村等三縣兩區的108個鄉村廣大農民朋友進行訪談及問卷調查,統計情況見表1。

表1 訪談及問卷調查的農業科技單位及鄉村統計情況表
本次調研采用統一問卷、隨機抽樣的方式,分別在連云港東海縣、贛榆區、灌云縣、灌南縣以及海州區三縣兩區的65個農業科技單位,以及108個鄉村進行問卷調研,發放及回收問卷見表2。

表2 問卷發表及回收一覽表
農業及農村科技服務環境問卷調查情況見表3。

表3 農業及農村科技服務環境
在對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政策評價的791項有效作答統計中發現,認為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政策“較好”的 33.5%,比重最高;“一般”、“較好”和“很好”三者比重達88.6%,這說明政府對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政策整體情況良好,發揮了為現代農業及農村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在貸款難易程度的730份有效作答中,“較難”選項比重占 38.6%,“很容易”只占 4.7%,這說明農業主體貸款缺乏良好的發展融資平臺,成為約束科技興農的瓶頸,金融支農政策顯得很有必要。由于農業科技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和公益性[4],所以政府出臺相關金融支農惠農政策,建立多方共贏平臺;在農業技術服務人員問卷中考核激勵機制的263項有效作答中,“一般”的比重占 39.9%,“很完善”只占 4.2%,這說明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隊伍缺乏整體活力,考核機制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激發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人員實現其自身價值。
農民及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個體特征問卷調查情況見表4。
在對農民受教育程度的有效作答526項中,“高中及以上”比重占43%,“小學及以下”占16.7%,農民的教育程度低直接影響到農業科技的推廣,這與發展國家的差距還非常大,做好宣傳、掃盲等工作勢在必行;在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受教育程度的有效作答262項中,“本科及以上”占53.8%,說明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學歷水平相對較高,能為農業科技推廣提供有力支撐;在農業科技服務人員人際交往能力的有效作答263項中,“一般”比重占54%,“很強”只占9.5%,說明農業科技服務人員人際交往能力還有待加強,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有利于與農民朋友建立和諧、融洽良好的人際關系;在科技服務業務水平的有效作答261項中,“較強”比重占48.7%,“一般”、“較強”與“很強”三者比重占97.4,這說明農業科技服務人員的科技服務業務水平較高,在農業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與廣大農民進行科技交流、進行農業技術推廣等方面能力較強。

表4 農民及農業科技服務人員個體特征
農業及農村科技服務行為特征設計思路是從農民視角和農技人員視角來看待農技人員的科技服務行為,分別對農民和農技人員進行調查。主要包含“農民問卷”中的“您認為農技人員服務態度?”、“您認為農技人員服務能力?”、“您認為農技人員服務方法?”、“您認為農技人員服務質量?”以及“農業技術服務人員問卷”中的“您認為您的科技服務態度怎樣?”、“您認為您的科技服務能力怎樣?”、“您認為您的科技服務方法怎樣?”、“您認為您的科技服務質量怎樣?”等方面。問卷統計將兩者有效數據進行合并,見表5。

表5 農業及農村科技服務行為特征
在對農技人員服務態度作答的有效788項中,“較好”占39.1%,為最高,“一般”、“較好”與“很好”三者所占比重為91.9%,說明農技人員服務態度較好;在對農技人員服務能力作答的有效784項中,“較強”占36.5%,為最高,“一般”、“較強”與“很強”三者所占比重為91.4%,說明農技人員服務能力較強;在對農技人員服務方法作答的有效791項中,“較科學”占38.4%,為最高,“一般”、“較科學”與“很科學”三者所占比重為90.4%,說明農技人員服務方法較科學;在對農技人員服務質量作答的有效788項中,“較高”占39.5%,為最高,“一般”、“較高”與“很高”三者所占比重為93.5%,說明農技人員服務質量較高。從調查中看出,農技人員服務在態度、能力、方法和質量上都能為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提供動力保障。
農民關注的科技服務技術分別對農民和農業科技服務人員進行調查,主要包含及“農民問卷”中的“您愿意接受哪種類型的農業技術?”以及“農業技術服務人員問卷”中的“您認為農民愿意接受哪種類型農業技術?”兩方面。并將兩者有效數據進行合并。見表6。

表6 農民關注的科技服務技術
在對農民愿意接受的農業技術作答的有效2408項中,“防治病蟲害技術”所占比重為22.6%,次之為“新品種技術”,所占比重為18.9%,“農業機械使用技術”再次之,所占比重為15.8%,“儲存保鮮技術”所占的比重為6.5%,為最低。這說明,病蟲害目前對農業生產發展影響最大,農業科研要進一步攻關病蟲害技術;新品種技術所占比重較高,說明農民越來越重視農產品新品種,能為農業帶來增產、增收;農業機械使用技術所占比重較高,說明農民朋友對農業機械使用方法、維護以及常見故障的排除等技術有迫切需求。

表7 科技服務機構的服務方式
科技服務機構的服務方式主要針對農業科技服務人員進行調查。見表7。
在對農業技術服務方式的888項有效作答中,“集中培訓學習”所占比重最高,為23.1%,“上門指導”次之,為 22.6%,“發放農業技術手冊資料”再次之,為 21.4%,“現場演示觀摩”再次之,為 19.8%,“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信息媒體發布”所占比重最低,為13.1%。這說明,通過集中培訓學習方式,廣大農民朋友與技術服務人員現場交流,提高農業技術服務方式效率;對于有特殊技術需求農民朋友,進行上門分別指導方式更富有成效;隨著農民教育程度的提高,普遍性的農業技術可以通過農業技術手冊資料的發放、廣播電視網絡學習等方式學習掌握。
農業獲取農技信息的來源主要針對農民朋友進行調查。見表8。

表8 農業獲取農技信息的來源
在對農業技術信息主要來源的996項有效作答中,“鄉鎮農科站”所占比重最高,為30.2%,“廣播電視等媒體”次之,為25.7%,“熟人朋友”再次之,為 17.4%,“縣區農業部門”再次之,為 14%,“中間服務組織”所占比重最低,為12.8%。這說明農業技術信息主要來源于鄉鎮農科站和廣播電視等媒體。鄉鎮農科站是基層農業科技推廣的主力軍,應充分發揮好鄉鎮農科站的紐帶作用;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等媒體通過農業節目、網站、農業信息短信服務平臺等方式進行農業科技的宣傳與指導。
調查發現,目前現代農業及農村新型科技服務水平較好,引領農業及農村走向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國家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政策為現代農業及農村發展保駕護航,農技人員良好的服務態度、能力、方法和質量為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提供動力保障。但現代農業及農村新型科技服務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改善和加強金融支農、科技服務人員考核機制、農民的教育程度、病蟲害技術攻關、集中培訓學習服務、鄉鎮農科站作用發揮等方面工作。一是政府出臺金融支農政策,可以建立由農業、財政、金融部門、農業項目投資方以及農民朋友等多方投資共贏的金融支農協作機制;二是建立健全科技服務人員考核機制,通過動態績效考核機制,提升科技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其責任感,履行科技服務職責;三是通過宣傳、培訓、示范等手段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使農業朋友接受更多的文化教育;四是農業科技人員要進一步攻關病蟲害技術,使農民減少農藥的使用量,確保農產品無公害,維護人們健康;五是通過集中培訓學習方式提高農業科技服務的效率。可由政府出資,在農業科學研究所、農業高校等場所定期舉辦農業技術集中培訓;六是充分發揮鄉鎮農科站的紐帶作用,鄉鎮農科站是農業技術推廣的主力軍,農科站科技推廣服務人員通過田間指導、科技講座、資料發放,技術傳授等方式,引領廣大農民科技致富。
[1]董文琦,張春鋒,胡木強.農業科技創新的管理機制分析[J].農業科技管理,2015,(1):19.
[2]劉笑冰,申強,何忠偉.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績效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5,(6):74.
[3]鄢萬春.農戶對農業科技服務選擇行為的實證研究—基于湖北省棗陽市L鎮農戶的調查[D].華中農業大學,2007.
[4]王賀,趙林萍,王芳,等.淺談農業科研院所科技平臺建設與發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