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函++劉小勇

從國企到合資企業、再到民企,從宣傳公關到銷售、再到公司老總,他趕上了中國汽車發展最波瀾壯闊的時代,他獨特而豐富的經歷也成為這個行業的縮影。
“《汽車觀察》雜志的每一期我都保留著,不信我哪天找出創刊號照個合影給你們看。”和記者一見面,張才林就向《汽車觀察》雜志創刊10周年表示由衷的祝賀。
作為雜志最忠實的讀者之一,張才林見證了《汽車觀察》10年120期的發展歷程,更見證并參與了中國汽車在這黃金10年里的風起云涌。
出走
深藍色牛仔褲,綠色格子襯衫,黑色休閑西裝,前一天深夜才到北京,第二天依然精神滿滿,這就是“朋友圈”里的那位“川蜀行者”。他的真名叫張才林,現任吉利成都高原汽車總經理。
17歲進入國營企業北京汽車制造廠,后在中國最早的合資企業北京吉普工作十余年,最近十余年先后入駐民營企業華泰、華翔、川汽和吉利,張才林的汽車生涯可謂傳奇而精彩。
張才林與北京吉普,就如同是雙生花,曾經最輝煌和人生最低落都是在北京吉普。“是北京吉普培養和成就了我。”在北京吉普,從1984年1月15號開始掛牌,舉起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個中外合資企業的旗幟,到2000年離開,張才林一干就是16年。在此期間,他兩度出任北京吉普公關部經理、兩度出任北京吉普銷售公司總經理,并在1995年創下年銷售10萬輛、銷售總額100億元的業績,這一紀錄再也沒有被打破。
然而就是在張才林汽車生涯的巔峰時期,他選擇了離開。
張才林告訴記者,作為中美合資的第一批中方領導干部進入北京吉普的他,接受了美方的系統培訓,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自然成為人們羨慕的對象。
為什么最終會選擇離開?他認為主要是合資的美麗光環和痛苦的國營機制相互糾結的結果。張才林說,在北京吉普,他曾經是個不受待見的人,因為他 “總是代表市場和用戶說話。”但也許正是這種性格,才造就了北京吉普的輝煌。1995年,在銷售形勢最好的時候,張才林被調回公關部當經理,自那以后,北京吉普每年以30%的速度下滑”。 1998年,年銷量已經降到2.7萬輛,公司董事會終于按耐不住,讓張才林重回銷售公司總經理位置。
然而,錯失的市場哪里那么容易就挽救回來?北京吉普的市場可謂是兵敗如山倒,一方面產品已經無法讓市場接受,另一方面銷售政策出了大問題。再次出山,張才林堅持了不到兩年。“我感覺到北京吉普的產品,包括在市場上的敗績已經不可挽回了。”張才林嘆了口氣說。
張才林告訴記者,他很欣賞韓國總統樸槿惠的一句話:“絕望創造希望。”雖然用盡渾身解數力挽狂瀾,也已經無力回天,他徹底絕望了,只能選擇辭去公職,去尋找新的希望。
辭去公職后的張才林曾經有三個月的空窗期。他告訴記者,在那段時間里,他曾經想當一名出租車司機,手著白手套,車廂內香氛怡人。雖然是半開玩笑,但是依然可以感覺到那種從“航空母艦上跳下海洋,并且沒有舢板”的絕望感。
行走
如果說從國企到合資企業、從宣傳和公關崗位到銷售崗位是他汽車生涯的兩次重要轉型,那么接下來的轉型對他的影響更深。
2002年下半年,張才林接受民營企業家張秀根的邀請,來到華泰汽車,從一個公職人員變成了一個民營企業的職業經理人。他幫助華泰汽車建立了完善的銷售、服務網絡,推出完整的企業VI,率先提出2年/10萬公里的“海爾式”服務承諾。張才林用他在合資企業國際化的理念將這家汽車行業的新進入者逐步走上了正軌。在華泰,張才林一呆就是四年半,這也是除北京吉普以外,他效力時間最長的企業。
對于張才林來說,民營企業是一種新的嘗試,一個新的起點,一個實現他汽車夢想的新陣地。
后來,他先后幫寧波華翔集團做過江西富奇SUV項目,做過川汽總經理,2011年,他應李書福之邀,接手了吉利在成都的SUV項目,任高原汽車總經理,重新回到了主流汽車陣營。
在總結這些年的經歷時,張才林說,他是在讀書,讀關于北方商人的書,讀浙商、川商的書,讀合資企業、民營企業的書,讀中國汽車這本大書。他被民營企業家艱苦創業、艱難成長的精神深深打動,對他們敏銳的市場嗅覺十分佩服,對民營企業靈活的機制十分認同。但同時,他也直接感受到了民營企業的一些弊端,感受到北方商人和南方商人的不同風格、浙商和川商的不同套路;他更看清了誰是真正想造汽車,誰是把汽車當成一個經營的概念;誰是想在汽車上長期投入,誰是只打算做短期投機。張才林坦言,從這些“書”學到的東西將讓他受益終身。
有兩個小故事,反映出中國汽車這些年發展的“機緣巧合”。當張才林到川汽上任后,到一個大倉庫去檢查,無意中在一堆塵封已久的物品中發現一塊北京吉普特約維修站的牌匾。他問隨行的人:“王健,你知道嗎?這牌子還是我當時在北京吉普時親自來授的牌呢!”王健答道:“我怎會不知道呢,當時我就是這個維修站的站長啊!”
十幾年前在北京車展的媒體采訪間,張才林作為合資企業的代表,與剛剛進入轎車領域的李書福相遇。當時吉利汽車并不被看好,張才林在接受采訪時卻明確表達出對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的美好期望。感動之下,李書福掏出筆給張才林寫了自己的電話號碼。沒想到,十年以后,張才林會真的加盟吉利集團。
如果說十幾年前離開北京吉普是一次絕望的出走,那么這些年在民營企業的經歷便是一次次瀟灑的行走。
不系乾坤系流年
“我沒有乾坤,但有值得炫耀的流年。”張才林自信滿滿卻不浮夸。然而,他并不認為自己是“汽車牛人”,“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汽車人罷了。”如果用一輛車來形容,他認為自己就是一輛全能四驅越野車,沒有路,有山有水也要往前走。
“不系乾坤系流年”,在張才林看來,所謂的乾坤都是偉人的,像李書福那樣的才可以稱之為汽車行業的“偉人”。經歷著國內汽車行業的滄桑巨變,張才林只想“雁過留聲”,讓流年記錄。
有人曾經用三起三落來總結張才林的職業生涯,但他并不認同。在張才林看來,無所謂起落,所有的轉身離開,都是一個新征程的開始,他不斷轉換著平臺,也在不斷的上升。只有轉變沒有起落的人生是他的定義,天秤座的張才林有著風一樣的性格,無關結果,更無所謂終點。“我的人生沒有終點,所謂的終點就是生命的結束。”
采訪張才林這天,正值一年一度的315,這天一汽集團董事長徐建一被帶走審查。張才林一陣唏噓,他告訴記者,自己一生坦蕩,不為財富,只求自己能健健康康,在中國汽車的下一個黃金十年里繼續行走。
“川蜀行者”張才林會繼續用他的方式走他的路、讀他的“書”,而他自己豐富而奇特的經歷也正在成為一本書,一本記錄著中國汽車工業風風雨雨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