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華


柴靜拍攝的霧霾深度調查《穹頂之下》,再次敲響了環保的警鐘,其中有關汽車排放造假的內容讓人觸目驚人。
在分析與解讀汽車與霧霾之間的恩怨之前,想和大家先分享一組數據。
據北京環保部門數據顯示,2014年,整整一年的北京,污染天數175天。PM2.5當中有15種致癌物,其中世界上最強的致癌物,苯并a芘它是國家標準值的多少倍呢,14倍。前衛生部部長陳竺的測算結果是,在中國每年因為大氣污染過早死亡的人數是50萬人。
在2013年1月份,重霧霾期間的時候,我們整個國家有27個城市都出現了急診人數的爆發性增長。世衛組織說,顆粒物是被列為人類一級致癌物。
貨車全面造假的苦衷
說到霧霾與汽車之間的關系,在記者看來,汽車似乎沒法逃脫干系,尤其是貨車,其尾氣排放鮮有達標的車輛。因為記者最近走訪了眾多卡車經銷商,通過暗訪了解得知,其下銷售的貨車有絕大多數不能真正滿足北京的環保排放要求,事實上造成這樣的結果,除了與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有關,與監管部門的不作為也有直接的必然關系。到底是怎么原因造成這樣的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結果呢?且看記者為大家一一解讀。
我們都知道,北京夜間大貨車排放嚴重超標,并且國內大貨車環保標大面積造假,如果運輸“蛋、奶、油”的城市保證系統貨品的大貨車,即便尾氣超標,環保部門不僅無法進行處罰,而且還會一路綠燈放行,這樣就直接造成了北京市夜間PM2.5依舊居高不下。
據記者了解,如果3萬輛高排放的大貨車進城,就相當于幾百萬輛小汽車在夜里還在繼續跑。也就是說,1輛超標排放大貨車,相當于500輛國四排放標準汽車污染量。那么貨車合格證全是真的,車型也全是真的,環保部門也發了綠標,同時也滿足國四排放標準,那為什么還有那么多車不能滿足排放要求呢?
據銷售某國產輕卡的經銷商負責人告訴記者,其實與生產廠家也并無直接關系,其廠家也感到很無奈,因為生產廠家完全可以生產滿足環保要求的車輛,但相對而言整車成本與造價就要增加很多,一些消費者不買賬,因為大多數貨車消費者根本就沒有環保的意識,有些車主買了滿足環保要求的車輛,由于加裝了尾氣后處理裝置,在他們看來這樣會直接導致整車動力有所下降、故障率增長、燃油標號選擇有要求、額外使用費用等因素,所以很多消費者選擇了拆除尾氣后處理裝置,這樣就導致車輛變成國一或者國二排放標準,于是整車又不能滿足環保要求了。
而事實上,這些造假的汽車產品,我們是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讓車企將其召回,而實際上國家強制召回次數為0次。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第三條內容的解釋,只有當缺陷產品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不合格的危險時,強制召回才能生效,也就是說,不安裝環保裝置,不算危機人身和財產安全。而根據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法》,這些排放不合格的車輛是能夠被強制銷毀的,強制生產企業停工整頓,但是這臺法案從2002年頒布至今,被執行的次數同樣為0次,因條令內容本身并沒有寫清,具體由誰來執行,由誰來進行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就顯得有些形同虛設。
向貨車開刀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治理霧霾,應從貨車入手。
在景柱看來,我國霧霾污染源的構成中,石化能源占60%,其他占40%。以北京市為例,在2013年霧霾污染源構成中,機動車尾氣排放占31.1%,燃煤占22.4%,工業生產占18.1%,揚塵占14.3%,其他占14.1%。2014年全國汽車尾氣排放的顆粒物(包括PM2.5),小型客車約占3.5%,其他載客車輛約占17.8%,貨車約占78.7%。
“通過以上兩組數據不難看出,以北京市為例,汽車尾氣排放顆粒物(包括PM2.5)小型客車因素約占1.08%,其他載客車因素約占5.5%,而貨車約占24.5%。由此可見,相對小客車而言,貨車排放對霧霾造成的影響較大。別看貨車數量少,但它們是關鍵的因素。因此治理霧霾,具體到汽車工業,重要的是從貨車入手。”景柱還說,目前中國小型客車的排放標準普遍達到了歐IV、歐V標準;東京、倫敦等城市的小型客車都比北京多,但這些城市霧霾并不嚴重,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給霧霾做出突出“貢獻”的不是小型客車。
因此,對汽車工業來說,治理貨車尾氣排放是減少霧霾的重中之重。針對汽車與霧霾之間的關系,記者也電話采訪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在葉盛基看來,不否認汽車尾氣排放是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之一,但也絕非導致霧霾天氣的罪魁禍首。
我們都知道,北京作為首都,其特殊性帶來了城市的快速發展和擴張,城市人口日益飽和。統計顯示:2011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經超過2000萬,2012年末增長至2069.3萬,常住人口密度達到約1260人/平方公里。龐大的城市群體,對出行交通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導致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在北京市520萬輛的機動車保有量中,公交客車、營運客車、廂式貨車、載貨車等商用車總量約為30萬輛。
這些營運商用車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城市生活對這些營運商用車的需求和依賴性越來越大。然而,正是這30萬輛商用車,總計排放的污染物卻占到全市汽車尾氣年度排放總量的50%左右。因此,城市快速擴張,人口密度不斷升級以及營運商用車的快速增長促進了霧霾天氣的形成。葉盛基對記者如是說。
節能技術推進刻不容緩
在《汽車觀察》看來,汽車尾氣排放是霧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我們不能忽視國內車用燃油的質量問題。目前國內油品標準升級嚴重滯后、達標燃油供應嚴重不足,加之監管能力缺失、市場銷售車用燃油的質量分布參差不齊、合格率較低等,這一現狀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由于車用燃油品質差,國家有關機動車排放標準的實施日期一再推遲。車用燃油品質差、達標油供應不到位嚴重影響了機動車的正常排放水平,也直接大幅增加了機動車尾氣排放量。
汽車行業大力實施節能減排,取得積極成效。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汽車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汽車工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現如今正邁向由大變強的發展階段,并將健康可持續發展。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汽車產業起步較晚,我國汽車工業始終沿著安全、節能、環保的方向發展,不斷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向世界先進水平靠攏。通過大力實施節能減排戰略,勇于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積極努力地構建和諧汽車社會。為此,汽車行業積極開展技術研發和創新,不斷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努力縮小與世界先進汽車國家的差距,尤其是在節能減排方面付出了的艱辛和努力,葉盛基對記者如是說。
據了解,汽車行業通過制定和實施汽車油耗標準法規,逐步提高汽車油耗水平。近年來,我國汽車行業相關油耗標準不斷升級,隨著汽車油耗標準法規水平升級,到2015年,當年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節能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當年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節能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車新車燃料消耗量將接近國際先進水平。通過降低燃油消耗也能在很多程度上降低污染。
一段時期以來,北京市制定嚴格的地方標準加強對機動車尾氣排放的控制,排放水平要求明顯高于全國大部分地區。2013年2月1日率先實施京Ⅴ排放標準,以盡快降低機動車尾氣排放。例如,輕型汽油車、重型柴油車單車氮氧化物排放均將下降43%左右,從而降低廢氣污染物和PM2.5。
在《汽車觀察》看來,為了應對大氣污染,汽車行業需要大力發展混合動力技術,柴油機高壓共軌、汽油機缸內直噴、均質燃燒以及渦輪增壓等高效內燃機技術和先進電子控制技術,在傳動系統方面,要大力研發先進傳動系統技術(包括六檔及以上機械變速器、雙離合器式自動變速器、商用車自動控制機械變速器等),開展高效控制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技術研究等,只有通過車輛技術的根本性升級才能提高車輛的排放標準。
如何判斷真假國四
對于很多消費者不了解到底什么是真假國四,記者在這里為大家解讀一下。
我們都知道,柴油汽車排放污染物的產生原因各異,CO、HC、PM主要是因為燃燒不充分導致,NOx是因為氣缸燃燒溫度過高導致,簡而言之,達標國IV有四個要素:一是提高發動機燃燒效率(高壓共軌),二是提高氧氣利用率(增壓中冷),三是減少廢棄氮氧化合物含量(EGR系統),四是有針對性的降低有害氣、固體排放(DOC+POC或者SCR)。
在這里記者著重說一下尾處理。DOC+POC后處理可以減少尾氣中的氮氧化合物(NOX)含量,并吸收大部分顆粒物,在排氣前對尾氣進行最后一次凈化。DOC(柴油機氧化催化轉換器)促使尾氣中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氫化合物和氮氧化物)氧化,形成二氧化碳、NO2和水。而POC(顆粒氧化催化轉換器)可以捕捉尾氣中的顆粒物,也就是PM——我們常說的某地PM2.5爆表、霧霾嚴重罪魁禍首就是它。
當前市場上的國IV輕卡車以假亂真、良莠不齊的亂象使得處于弱勢的消費者屢屢中招,一不小心就掉進了某些車企“打擦邊球”的陷阱,下面就從整車結構的角度分享幾招直觀地辨別國IV輕卡的方法。
一、找高壓共軌的“軌”,也就是公共供油管。一般位于發動機的正上方或側上方,找到了“軌”就基本上可以判定是高壓共軌噴油系統。
二、找EGR系統的廢氣循環導管和EGR閥門。廢氣循環導管與排氣管相連,取一部分廢氣再循環,另一部分廢氣則從排氣管排出。
三、找DOC+POC后處理系統。這是最容易辨識的標志,只需要蹲下來從車底看排氣管上是否有兩個柱形罐狀裝置。國III車只有一個,即消音器;而國IV車則有兩個,其一為消音器,另一為DOC+POC后處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