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同堂
【摘要】目的 分析高血壓患者CN-40脈壓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關系。方法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間診治的高血壓患者36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是否合并有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源性死亡、心絞痛、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單純高血壓組,共計208例)與觀察組(高血壓合并心血管疾病組,共計152例),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脈壓情況。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病程、高血壓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分析觀察組中不同頻率段的心血管發生情況發現,低于80 mmHg的患者心絞痛發生率、心力衰竭發生率、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發生率明顯高于超過80 mmHg的患者(P<0.05)。結論 通過監測脈壓能夠較準確的對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生情況進行預測,從而為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提供更多理論依據。
【關鍵詞】高血壓;脈壓;心血管疾病;關系
【中圖分類號】R543 【文獻標識碼】B
高血壓是臨床上的常見病癥,主要發生于中老年群體。臨床研究表明,高血壓可引起腦卒中等嚴重后果,同時,高血壓也使得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大大提高,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1-2]。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預測高血壓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及積極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對于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至關重要。對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傳統方式主要通過評估收縮壓和舒張壓,隨著對高血壓發病機制和病理的研究深入,臨床上逐漸引入了脈壓作為評估指標[3]。本文旨在分析高血壓患者CN-40脈壓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關系,特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間診治的360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間診治的360例高血壓患者,根據患者是否合并有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源性死亡、心絞痛、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單純高血壓組,共計208例)與觀察組(高血壓合并心血管疾病組,共計152例)。
1.2 方法
回顧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臨床資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體重、身高、病史情況、血壓等等,同時以80 mmHg為界將觀察組患者分為兩個頻率段,對不同頻率段心血管出現的情況進行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7.0統計軟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實驗的計量資料,并應用配對t檢驗;使用x2檢驗統計計數資料,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 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病程、高血壓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數據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分析觀察組中不同頻率段的心血管發生情況發現,低于80 mmHg的患者心絞痛發生率、心力衰竭發生率、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發生率明顯高于超過80 mmHg的患者(P<0.05)。具體情況見表1、表2、表3。
表1 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和血壓以及脈壓對比情況
組別 例數 年齡
(歲) 病程
(年)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脈壓(mmHg)
對照組 208 53.69
±10.39 11.35
±4.54 132.93
±10.90 70.44
±5.73 54.43
±6.81
觀察組 152 66.42
±11.63 18.35
±6.87 160.37
±13.67 100.21
±7.92 75.73
±4.14
t 4.94 5.21 9.54 18.60 15.72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表2 兩組患者的性別、飲酒、吸煙、合并疾病對比情況
組別 例數 性別
(男/女) 飲酒
[n(%)] 吸煙
[n(%)] 糖尿病
[n(%)] 高血脂
[n(%)]
對照組 208 120/88 124
(59.62) 164
(78.85) 108
(51.92) 184
(88.46)
觀察組 152 92/60 88
(27.89) 120
(78.95) 90
(59.21) 128
(84.21)
x2 0.29 5.37 0.90 0.73 0.67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表3 不同頻率與心血管發生的情況分析
組別 心絞痛
[n(%)] 心力衰竭
[n(%)] 心源性死亡
[n(%)] 心肌梗死
[n(%)] 心律失常
[n(%)]
低于
80 mmHg 28
(18.42%) 28
(18.42%) 26
(17.11%) 22
(14.47%) 26
(17.11%)
超過
80 mmHg 12
(8.64%) 10
(6.58%) 10
(6.58%) 8
(5.26%) 10
(6.58%)
x2 7.37 9.74 8.07 7.25 8.07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討 論
高血壓是臨床上的常見病癥,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頭昏乏力等等,如果沒有將血壓控制在合理水平則可能引發腦卒中等嚴重后果,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臨床研究表明,高血壓與多種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對高血壓的評估對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保障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時候,對于高血壓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評估主要是將舒張壓及收縮壓作為判斷指標。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提高及對高血壓的研究深入,目前臨床上在預測心血管疾病的指標方面逐漸引入了脈壓。據有關臨床統計資料表明,高血壓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脈壓顯著高于單純的高血壓患者,主要是由于患者擴張壓持續上升以及收縮壓下降導致,且影響因素眾多[4]。
隨著患者的年齡不斷增長,機體器官功能逐漸衰退,患者血管的抗張能力將逐漸降低,并進一步降低了血液流動能力,提高了血液黏性,從而加快了脈搏波傳遞的速度,使得外周血液在傳輸過程中受到向前壓力的影響,最終導致了脈壓頻率升高。通過本次試驗結果中的數據表1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血壓值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兩組數據結果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與臨床報道相符合[5]。
由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持續波動,這種狀態會對血動脈血液造成一定的影響,靜水壓及牽引力的作用會增加血管內皮的受力,并進一步破壞血管內膜及彈力纖維,從而引發血管壁變硬,降低了大動脈抗張力及順應力,使得大動脈原有的功能及結構發生變化,最終引起脈壓升高。根據臨床相關文獻報道稱,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往往與動脈斑塊的生成關系密切,在內外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會引起斑塊破裂[6]。由此提示,如果患者的血管壓力梯度以及張力增加的時候,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會相應的升高。目前國外相關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中脈壓水平在60~80 mmHg時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例最大,本次研究結果中數據表3顯示,低于80 mmHg的患者心絞痛發生率、心力衰竭發生率、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發生率明顯高于超過80 mmHg的患者(P<0.05),與以上結論相符合,證實了通過測定脈壓能有效預測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情況的說法,從而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提供了更多有力的依據。
本文主要通過回顧性的方式,對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間診治的360例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研究分析,通過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通過監測脈壓能夠較準確的對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發生情況進行預測,從而為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提供更多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 張增謙,田紅娟.脈壓對高血壓患者心血管事件預測的臨床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3,10:66-67.
[2] 周藝軍.高血壓病心血管與脈壓關系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9-20.
[3] 吳 清.脈壓對高血壓病心血管事件預測的臨床價值[J].中外醫學研究,2012,21:127.
[4] 馬松權.脈壓對高血壓病心血管事件預測的臨床價值[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1,08:921-922.
[5] 趙淑紅.探討脈壓增大對高血壓病心血管事件預測的臨床價值[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07:54-55.
[6] 曹芳英.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多種相關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平均動態脈壓分析[D].南方醫科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