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2015年湖南省教育廳科研項目資助課題“基于物聯網的連鎖零售業共同物流模式研究”(15C0962)階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將推動連鎖零售業物流運作管理模式的變革,本文從共同物流與物聯網兩個方面對連鎖零售業的研究進行綜述。
關鍵詞:物聯網;連鎖零售業;共同物流
一、有關共同物流的研究現狀
Fawcett(1996)、Refik(2002)提出可以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不同企業主體通過聯盟合作等方式構建共同物流體系滿足其區域內客戶的物流服務需求,通過構建的共同物流體系的開展共同物流服務,一方面可以實現對區域內物流資源整合優化,達到物流資源的最佳配置,充分發揮其物流資源的效用,與此同時,共同物流的實施還能達到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效果,有利于與社會、企業達到協同發展。
波弗爾(2005)認為共同物流的構建應該是突破傳統物流節點、企業、行業的界限,運用先進的物流管理理念、組織方式對整個供應鏈的角度甚至是整個全社會進行物流管理。Sink(1997)、Toni(2001)認為通過共同物流的實施在減少物流勞動資源的投入的同時實現其物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目標。
國外學者對連鎖零售業的共同物流也開展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其研究的領域主要集中在連鎖零售業共同物流的發展模式方面,如連鎖零售企業如何與上下游企業建立物流聯盟開展物流合作、建立連鎖零售也的物流公共信息系統或平臺、實施上游供應商管理庫存或聯合庫存等管理模式等。Ploos van Amstel、Da-vid Farmer(1990)探討了零售企業與上游供應商建立一體化物流服務體系開展物流服務的模式,此種模式可以看作是零售業領域共同物流的雛形。Patricia J.Daugherty等(1996)認為一體化物流服務的提供在有效降低物流服務成本的同時還能提升客戶服務水平,有利于企業物流發展戰略的實施。隨后,Jan C.Fransoo(1992)等學者從企業開展一體化物流服務有利于推動工商企業的發展方面開展系列研究,Huan NengChiu(1995)為有效開展零售企業的物流一體化實施,組織開展了針對40多家臺灣零售企業的物流調查。Gensh-eng(Jason)Liu、George D.Deitz(2011)也通過對262個調查樣本的分析與研究,探索了制造企業物流一體化的實施。
從上述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來看,其研究的重點主要為微觀層面的零售業與制造業“一體化物流”的實施,而對于政府層面的宏觀管理與調控、推動方面研究較少。
國內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開展了對于共同物流的研究,如王之泰(1995)最早對共同配送進行了定義:同配送指多個客戶聯合起來共同由一個第三方物流服務公司來提供配送服務。同時,以湖南商學院黃福華教授領銜,單圣滌、周敏、袁世軍、歐陽小迅等為主要參與者的研究團隊自2007年開始專注于共同物流的研究,利用共同物流相關理論進行了一系列有關中部地區零售企業城鄉協調發展、城市群發展、湘江水系農產品、東北亞物流、湖南省農產品、中部地區商貿業、中小零售企業、環洞庭湖水運共同物流等領域的共同物流發展戰略、模式、對策的研究,是進行共同物流研究面最廣、最深的一個團隊,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學者進行相應研究:李元(2007)、覃雅蘭(2008)、于歡等(2011)、馬茵(2012)從區域的角度研究了共同物流的實施意義與措施;彭志群等(2007)研究產業集群的共同物流方案的選擇問題;倪玲霖等(2009)提出了共同物流實施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胡亞特等(2009)探討了高速公路服務區共同物流模式;富立友等(2011)研究了制造企業共同物流網絡運行中“庫存-運輸”費用和利益分配問題等。
當前關于共同物流運作模式與體系的研究以零星、零散的研究為主,缺乏系統的研究;且并未從政府、行業組織、物流企業三個層面分別研究。
二、有關物聯網的發展現狀
物聯網是是繼計算機、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是一個全新的技術領域。早在1999年,在美國召開的移動計算和網絡國際會議就提出,“傳感網是下一個世紀人類面臨的又一個發展機遇”;2003年,美國《技術評論》提出傳感網絡技術將是未來改變人們生活的十大技術之首;2005年,在突尼斯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
目前國際上對物聯網的研究逐漸明朗起來,最典型的解決方案有歐美的EPC系統和日本的UID系統。在全球范圍內,物聯網都是最先在物流管理領域得到實踐、應用和發展。物流管理行業是信息化與智能化應用的重要領域。在我國,無錫市2009年9月與北京郵電大學就傳感網技術研究和產業發展簽署合作協議,標志中國“物聯網”進入實踐建設階段,近年來,有關物聯網的技術在某些領域得到初步應用,如農產品溯源、智慧停車場、智能醫療等,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前物聯網技術在物流管理中應用研究比較多的有:RFID技術在物流過程中的貨物追蹤,信息自動采集,倉儲應用,港口應用,郵政快遞等應用;GIS,GPS,GSM三項技術在物流運輸、配送與快遞服務等方面的應用等。
三、小結
綜上所述,有關共同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區域(城市群)、行業(中小零售企業、農產品為主)等領域;共同物流實施的對策主要以政府、企業的層面以管理的視角進行研究,而從技術層面,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連鎖零售業共同物流的研究尚屬空白,而當前物聯網良好的發展態勢以及在相關領域的成功的應用,為基于物聯網的連鎖零售業的共同物流模式研究研究奠定了扎實的技術基礎。
基于物聯網的連鎖零售業共同物流模式的研究力求在把握連鎖零售業物流發展現狀、問題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運用共同物流理念并應用物聯網技術,構建由政府、生產制造企業、連鎖零售企業、物流企業、消費者組成的基于物聯網的連鎖零售業共同物流模式,推動商貿流通產業、物流產業、物聯網產業三業的聯動發展。
參考文獻:
袁世軍.環洞庭湖區綠色共同物流體系構建研究[J].湖南商學院學報(雙月刊),2014(6).
作者簡介:袁世軍(1979- ),男,湖南長沙縣人,湖南現代物流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物流與物流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