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軍
摘 要:企業的管理模式經歷了理性管理走向非理性管理,最終走向融合管理的發展過程。在管理模式演變的過程中,企業逐漸開始重視對人才的管理。本文主要對管理理論的演進過程、管理模式的發展比較和管理模式的創新趨勢進行分析。認為現代企業應該注重對人才的培養,并且應該將企業的管理模式向著人性化、信息化和彈性化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管理理論;企業管理模式;管理思想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管理理論也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歷著不斷的演進。科學的管理模式可以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但是在我國企業的發展中,部分企業管理模式落后,難以符合社會的發展要求,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應該認真研究管理理論的演進過程,以便創新企業的管理模式,進而更好的促進企業經濟利益的增長。
一、管理理論的演進過程
1.理性管理
在20世紀初期到30年代,企業的管理模式處于理性的管理階段,主要以泰羅和法約爾為理性管理的代表。泰羅重點研究的問題是提高工廠的勞動生產效率。法約爾提出了十四項管理原則,其中包括職能劃分和管理教育,對后期的管理模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理性管理模式主張人可以通過制度和機制來促進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注重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機構和管理流程等問題,以便促進企業經濟利益的持續增長。
2.非理性管理
20世紀30年代到80年代,屬于非理性管理階段。在經濟危機的大環境下,經濟學家紛紛對企業的發展模式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梅奧通過實驗發現,企業的新型領導能力在于提升員工的滿意程度。其研究引起了企業管理人員的廣泛關注,其通過研究個體行為、團體行為和組織行為,奠定了行為科學的理論基礎。在非理性研究階段,除梅奧之外,還有赫茨伯格和麥格雷戈等代表性人物,其普遍認為:管理過程包括決策制定、創新和執行過程。其中,創新和執行過程帶有感情色彩,難以利用數字化管理模式進行管理,需要企業利用文化、信譽和價值觀等因素來提高企業的凝聚力,進而完善企業的管理模式。
3.融合管理
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企業管理模式處于改革階段,要求企業在管理制度、流程、組織和文化等方面進行改革,繼而走向理性管理模式與非理性管理模式相相融合的管理模式。在融合管理階段,以邁克爾和詹姆斯為代表的經濟學家認為,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需要改變企業的運營狀況。部分企業經過改革形成了諸多相對獨立的經濟體,還有部分企業形成了由諸多企業結成的企業聯盟。企業的轉型說明企業逐步向理性化和非理性管理相融合的方向發展。
4.組織管理
20世紀90年代以后,企業的管理模式逐漸發展成為學習型組織、虛擬組織和集整管理模式。學習型組織是由彼得在1990年提出,他認為企業持久發展的優勢是相比于競爭對手,可以更快的學習到技能,學習型組織是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有效保證;虛擬組織是指企業應該將經營重心放在不易被模仿的能力上,是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等來實現資源的互利互補,從而可以減少企業受到環境的影響;集整管理模式是一種不斷發展創新的管理模式,主要是由于集整管理具備包容性和可拓展性。但是集整管理模式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信息技術的制約。
二、管理模式的發展比較
1.管理資源和管理理念比較
在管理資源方面,傳統的企業管理模式主要是對物資的調度和分配;現代管理模式在對物資進行管理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人力資源的管理。在管理理念方面,傳統企業管理模式注重制度的建立,強調約束員工的行為來促進企業的發展;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注重人員的素質,強調營造良好的經營環境,從而可以促進企業的發展。
2.管理本質比較
傳統企業的管理模式注重于單個管理重心,屬于直線型的管理模式,并且對產品的質量保障僅僅限制于生產過程;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注重多方面的立體化管理,將重心放在多個方面。對于產品質量問題,可以從多個環節建立質量管理體系。
3.市場營銷方式比較
傳統企業的市場營銷局限于區域內的市場范圍,容易造成產品的積壓;現代企業的市場營銷模式是針對全國或者世界范圍的,強調企業應該擺脫部門的局限,實現國際市場的一體化營銷策略。
三、企業管理模式的發展趨勢
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在經濟發展趨勢方面,全球經濟一體化將各個企業有機的聯合起來;在消費者方面,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在經營策略方面,人才的發展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等。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只有向以下三種趨勢發展,才可以促進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1.彈性化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企業管理模式應該向著彈性化的方向發展。首先,企業彈性化發展需要企業具有適度的規模和管理組織。在企業的發展規模方面,不要一味的追求大規模經營和大批量生產,要保證企業的生產規模適中,并且可以保證多產品的生產;在管理組織方面,企業應該發展靈活的組織結構,發展團隊的組織形式。其次,工作時間的分散化,由于計算機技術的普及,部分工作可以在家中完成,促使企業向著彈性上班制度的方向發展。最后,在和員工的關系方面,要給予員工充裕的發揮空間、話語權和行動權,在制定相應的制度時,需要考慮員工的需求。由此可見,只有企業的管理模式向著彈性化的方向發展,才可以更好的促進企業的發展。
2.人性化發展趨勢
現代企業的管理模式更加注重對人力資源的管理。人才是提升企業價值的核心動力,人才地位的提升注定企業的管理模式需要向著人性化的方向發展。企業在發展中,要制定人才的激勵制度。首先,企業的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要給予員工充分的發揮空間,以便可以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其次,要加強對員工薪酬和福利的保障,以便可以滿足員工的利益需求。最后,企業應該注重員工的心理動態,了解員工的心理需求,加強對員工的心理疏導,從而可以提升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
3.信息化發展趨勢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企業的管理模式必然向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企業的信息化發展方向應該從傳統的單機運用向整合應用的方向發展。整合應用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包括對流程、計劃、戰略和組織等方面的管理,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提升企業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縮短企業的工作流程。另外,信息技術的發展,可以促進企業經營模式向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企業可以從網絡中獲取資源,同時可以拓展業務渠道,進而可以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四、結束語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發展,企業的經營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傳統的制度化管理逐漸走向多元化的管理方向。筆者以為企業可以通過認真調研市場發展形勢,結合企業自身發展優勢,制定合理的措施來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東,李婷婷.淺析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趨勢[J].商,2014,08(01):22-24.
[2]周祈燕.西方企業管理理念演進及差異性啟示[J].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3(05):62-64.
[3]王建民.論管理創新的基本特征及內容體系[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13,04(12):19-23.
[4]李威.從管理理論發展的角度探究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方向[J].經營管理者,2013,08(19):77-79.
[5]華佰春.淺析企業管理模式的創新趨勢[J].商場現代化,2015,01(2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