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武漢城市主題公園在武漢市的文化產業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是主要的產業支撐,組成了當地的主要經濟組成部分,利用武漢市豐富的山水資源打造主題城市公園,突出城市旅游特色,樹立品牌形象,實現與創意文化產業的互動發展,在主題公園的開發過程中,體驗式因素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主題公園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局限的分析,探討提出了自身的觀點和解決路徑。
關鍵詞:武漢主題公園;創意文化產業;體驗式經濟
一、武漢主題公園概況
湖北省的文化產業園區主要分為3種類型:動漫游戲產業園、文化旅游產業園、綜合型創意產業園。
隨著現代旅游市場的發展,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催生出了城市主題公園這樣的體驗式旅游產品,城市主題公園具有獨特的文化內容,表現手段多樣,充分運用科技與文化的融合,將市場作為創新導向,基礎設施逐漸完善,逐漸形成了一個以休閑娛樂為主題的綜合性文化消費場所。對于旅游資源相對貧乏的一些地區來說,興建主題公園可以彌補旅游資源的不足。提高了現有文化資源的利用率,消解了原本意義上的地域空間限制。
武漢的山水資源富集,具有發展旅游業的先天優勢,但開發利用率低,沒能形成準確的市場定位,品牌效應不突出,黃鶴樓雖然在國人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卻已進入旅游地演化的停滯階段,城市旅游品牌形象不鮮明,無法形成游客的聚集。
隨著文化消費的興盛,消費者在文化消費中越來越注重精神層面的享受,就要求旅游產品在開發過程中注重個性化的表達,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城市主題公園的充分參與感和體驗度使得其在旅游市場中脫穎而出?!伴L江樂園”是武漢長江娛樂公司和美國蘭馬娛樂公司合作開發的,整個園區充分展示了自然與現代科技的和諧共處,以大自然為依托展現現代科技的運用技巧,又通過科技提升了大自然的魅力。城市主題公園的興建可以有效解決諸多社會問題。
首先,據美國ESC財務評估公司保守分析,長江樂園開業第一年營業收入可達3,400萬美元左右,第五年可達5,000多萬美元,扣除各項成本,在頭五年投入股本的靜態平均回報為23.5%。如果考慮到贊助收入、廣告收入、專營權收入等,其經濟效益更加可觀。對城市主題公園的良好開發將促進武漢的地區經濟增長。其次,公園開業后將提供近2,000個就業職位,在某種意義上促進了社會穩定。再者,它通過挖掘本地居民市場,拓展國內外客源市場,延長游客在漢停留時間,帶動巨大的消費市場運行。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加快了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最后, 國家級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是長江樂園所在地,這一項目的啟動將促進所在地區的旅游業的多維度發展,形成集旅游觀光、休閑娛樂、度假會議、商貿餐飲、酒店服務、房地產開發一體化方向發展的具有完善綜合配套服務功能的高級旅游區。
二、當前體驗旅游在武漢主題公園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市內交通基礎設施薄弱,可達性低
主題公園對交通的可達性要求很高,較大型的主題公園由于需要廣闊的空間,所以大多選址在城市邊緣,中小型主題公園一般選址在主要公路旁邊,這樣可以減少交通投入的成本,還能提高游客的到達速率,減輕城市交通壓力,方便利用社會交通運輸能力。游客來到武漢后都希望盡快到達主題公園,所以對于城市的交通基礎設施要求就會很高。武漢曾被戲稱“全國最大的縣城”。武漢的城市交通壓力大,多數交通不夠便利,市區內各個景點間的到達時間消耗過多,造成了游客的困擾。這側面反映出武漢市的交通建設規劃滯后,市內道路特別是通往武漢的主要鐵路、公路車站和主要旅游景區的道路不暢。區內交通系統尚不完善,沒有形成快速交通系統,限制了游客的到訪率。例如武廣高鐵,廣州到武漢要三四個小時,可是武漢堵車卻動輒兩三個小時。近年來,地鐵、過江隧道、輕軌和城市立交等同事開建,城區共約幾千處工地施工,全程陷入整體擁堵。這樣的狀況,是城市交通規劃滯后、市政基礎建設工程集中上馬,補舊賬搶工期等多種疊加的結果。交通擁擠消耗了旅游者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也成為游客最為不滿的地方。
2.城市旅游配套設施滯后,綜合接待能力效益低
旅游配套基礎設施不足。主要表現為景區指示標牌少,獲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不暢。旅游接待能力有限,景區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旅游鞋信息咨詢不暢通,武漢城市的旅游相關配置設施稍顯滯后,但就酒店來說,武漢目前僅有12家五星級酒店,25家四星級酒店,僅能供應6000人左右的市場需求?,F在運行的主題公園大多缺乏消費驅動力,限制了主題公園經濟效益的實現。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武漢城市旅游的發展。目前各園的收入主要來源于門票,而購、娛等高彈性無限消費項目收入很小,或基本沒有。
3.體驗設施運行要求高,容易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主題公園內的體驗設施會出現陳舊與損壞的情況,降低吸引力。各種體驗設施設備出現陳舊與損壞情況是不可避免的,這就給主題公園體驗設施建設提出新的思考,以確保主題公園的吸引力。在武漢歡樂谷的代表性體驗項目木翼雙龍(木質過山車)、鳳舞九天(圓環過山車)等項目,在運行的過程中需要相對精準的數據標準,但是遇到大雨等惡劣天氣也會對傳輸數據的精準性造成誤差。
據了解,極地海洋世界的設計客流量為平日5000人,周末1萬人;如今,實際客流量為平日2000人-3000人,周末5000人左右,基本打了個對折。歡樂谷的客流量相對旺盛,平日在8000人至1萬人,周末1.5萬人左右,但與飽和量5萬人還相去甚遠。
三、關于城市主題公園體驗旅游產品的建議
1.明確認識公園主題產品的定位
首先,在主題選擇上應該具有超前性和創新性以及獨特性。其次,體驗性是城市主題公園的生命力所在,要想在市場中占據份額,所提供的產品必須具有獨特性,且能夠作為旅游體驗產品獲得經濟效益。同時旅游者通過對旅游產品的體驗消費獲得精神的愉悅,并使之不可替代,增加產品的文化附加值,樹立明確的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突出武漢城市特色。
2.構建完整的旅游體驗圈
游客對主題公園所提供的產品的體驗是旅游產品向游客出售中的關鍵環節,游客體驗的感受是對產品認同與否的最直接推動力,產品的可消費性就是通過這個環節傳達給游客,使得游客在體驗的過程中獲得自身收益,強化旅游產品及其服務在游客頭腦中的反射,一次有效瀏覽就是旅游體驗圈的一次完整運行,要想保證體驗圈的完整性就需要在主題公園體驗的每一個細節入手,做好關鍵環節的個性化服務,避免因細節問題導致的游客瓶頸問題,站在游客角度思考問題,提高體驗的舒適度和愉悅性。
3.保護城市主題公園的內容與設施更新
要想使主題公園獲得循環經濟效益,就必須保證公園的重游率,重游率的關鍵性因素就是產品的創新程度,所以在主題公園發展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創新性人才的引入,對體驗式旅游產品不斷進行創新,時刻關注市場變化,追隨消費者的消費導向,提高產品的新鮮感,開發出適合不同年齡階層的人消費的特色文化產品,吸引不同年齡階層的消費群體,擴大消費群體覆蓋面,從而帶動主題公園的經濟收益的提高。加強建設主題公園與動畫等影視作品互利共贏的發展模式,參照迪士尼的發展模式,提高產品產業鏈條的完善和發展。隨著文化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理念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對旅游形式乃至旅游內容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這是城市主題公園發展的契機,通過對體驗式旅游產品的開發滿足消費者對多樣性的休閑娛樂的消費需求。
四、結語
湖北省在文化產業園區建設中積累了許多的寶貴經驗,武漢城市主題公園的開發雖然存在著不足,但也仍然具有非常高的借鑒意義以及鮮明的特點。
第一,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園區建設尚處在初級階段,從20世紀九十年代開始,湖北文化產業的發展步伐逐步加開,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基礎漸趨合理,基礎條件不斷改善,綜合實力穩固提升,但是,湖北省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尚處于初級階段,許多園區仍在規劃和招商中,例如在武漢九州文化產業園區發起籌建的“武漢中國文谷”這一項目中,幾乎所有的園區幾乎都處在籌劃或建設時期。
第二,依托周邊的高校資源,促進產業園區的發展。湖北省高校云集,僅武漢市的高校就有八十多所,這無疑為湖北省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后盾,例如,“曇華林藝術村”是依托湖北美院的人才技術資源打造的文化產業園區,“武漢珞珈科技信息產業園”的周邊有華科大、武大、中國地大(武漢)、華師大、武漢理工大等著名高校,這些高校的人才成為文化產業園區發展的智囊團,為園區發展模式的創新提供助推器,另一方面,高校周圍濃厚的學術氛圍也為園區的發展創造了濃厚的人文環境。
第三,產業園區的區域規劃比較成熟,為園區下一步發展奠定基礎。產業集聚是文化產業園區的主要發展趨勢,能夠實現企業間的資源貢獻,生產成本的降低,實現企業的互惠共贏。例如,武漢市九州文化產業公司籌建的“武漢中國文谷”這一園區集群,幾乎囊括了文化產業的所有行業,為湖北省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平臺,形成優勢互補,實現人力資源乃至產業資源的最大化,如果“武漢中國文谷”按照原定規劃整頓完畢,它勢必會為湖北省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飛躍。
第四,動漫等新興創意產業園區發展迅速。動漫產業是21世紀世界知識經濟的核心產業,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來,武漢市動漫產業發展較快,從業人員已經達到7000人左右,產業總產值達到6億元,動畫片總制作能力達到約25000分鐘/年,武漢市光谷創意產業基地已與日本動畫協會等著名機構及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并與新加坡媒體發展局簽署協議,共同推薦在武漢國際創意產業基地的建設。
第五,園區集中度高,幾乎所有園區都集中在省會武漢。近幾年來,武昌區委區政府根據區位優勢和特點,確立了重點抓文化創意為“龍頭”,“企業+產業園區”的發展思路和工作舉措,再建立文化產業數據庫,向社會發布了《武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白皮書》,并在此基礎上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以促進和激勵創意文化產業和主題城市公園為代表的產業園區的發展,激發了社會各方力量創辦文化創意企業、興辦產業園區的熱情,目前,武昌區已建和在建的主要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有“武漢東創研發設計創意園”、“楚天181文化創意產業園”、“曇華林藝術村”、“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科技文化園手義創業中心”、“珞珈信息產業園”等18家。
參考文獻:
[1]向勇.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實踐與觀察[M].紅旗出版社,2012:172.
[2]長江樂園項目介紹[R].武漢長江娛樂發展有限公司.
[3]俞靜.武漢城市主題公園發展的SWOT分析[J].城市旅游城市研究,2012(12).
[4]肖曉燕.體驗旅游產品在城市主題公園建設中的應用研究[J].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1).
作者簡介:高睿霞(1991- ),女,山東臨沂人,碩士,云南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