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源++李穎
摘 要:金融IC卡在世界上尤其是在發達國家擁有廣泛的使用度。我國近年來逐漸推廣金融IC卡,在我國支持金融IC卡的基礎設施不斷發展的今天,金融IC卡進入了快速增長的階段,而實際上,這可能意味著傳統銀行尤其是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應對銀行業發展環境變化的一項有力措施,可能會帶來網絡銀行和傳統銀行的進一步分化,在傳統銀行中,隨著金融IC卡擁有越來越多的功能,地區性的銀行壟斷可能會更加嚴重。
關鍵詞:金融IC卡;傳統銀行;銀行業
一、銀行業發展新趨勢與傳統壟斷銀行面臨的競爭
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推進、經濟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銀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綜合來看,對傳統的依靠壟斷地位獲取超額利潤的大型商業銀行(主要指工、農、中、建、交五大商業銀行)面臨著巨大的競爭,這些競爭主要來自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網絡銀行的興起。余額寶的誕生可以稱為中國金融發展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打破了銀行業的寧靜,目前,阿里巴巴通過支付寶、余額寶等以及依托阿里小貸公司已經實際上掌控了銀行業的存貸款業務和網上銀行業務。在存款業務方面,阿里巴巴提供高于銀行存款利率的收益率,且資金可以隨時存??;在貸款業務方面,阿里巴巴有著自己獨特的信用評價體系和依托互聯網技術積累的大量數據,大幅簡化了貸款審批手續,且風險更低。在網上銀行方面,阿里巴巴擁有者龐大的客戶群體,多終端的軟件操作比傳統銀行的網上銀行業務更加便利。不僅如此,阿里巴巴還不斷推動金融創新,各種新型的金融產品不斷通過支付寶平臺推出,不斷革新著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認識。阿里巴巴之后,網絡銀行的概念開始深入人心,在中國出現類似美國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和Compubank的純網絡銀行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第二,其它股份制商業銀行和民營銀行的發展壯大。工、農、中、建、交五家大型銀行以外,存在著大量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地方商業銀行和最新興起的民營銀行。它們雖然在政策支持、資本實力等方面距離五大行有不小的差距,但是為了在競爭中生存,這些銀行往往比五大行具有更加優惠的措施來吸引客戶,對其壟斷地位造成了不小的挑戰。尤其是一些地方性商業銀行在本地區擁有的大量的資源,甚至讓五大行難以匹敵。
二、金融IC卡的其理論基礎及其發展趨勢
金融IC卡俗稱芯片卡,即在傳統的銀行卡上加裝一個IC卡芯片,較傳統的磁條卡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快的交易速度,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和其它企業或公共部門的合作,實現社保、醫療、公交、零售等多個領域,實現一卡多用和一卡暢通。金融IC卡的理論基礎可以概括為以下三個。
一是規模經濟,由于金融IC卡可以整合多種儲值卡和服務卡的功能,可以以一張卡替代多張卡,就免去了辦理和使用多種卡的麻煩,同時也可以減少卡片丟失帶來的鞋底成本。出于規模經濟的理論,金融IC卡整合的功能越多,其規模經濟越加明顯,所擁有的用戶自然就越多,進而更能增加銀行的利潤。
二是壟斷理論,為了實現規模經濟,最好是由固定的一種銀行卡承擔多種功能,越多越好,因為如果允許多個銀行的金融IC卡自由競爭,每個銀行的金融IC卡都擁有幾種特定的功能,而數量均不多,那么就失去了金融IC卡“一卡多用,一卡通行”的初衷,最終用戶還是擁有多張卡片,并不能起到資源整合的作用。
三是大數據理論,通過整合多種功能可以更加準確地了解用戶的行為信息,進而對用戶的信用評價更加準確,銀行通過大數據的方法可以使征信工作更加效率,從而降低銀行的資金風險和運營成本。相關數據采集的越多,銀行所獲得的收益越多,而這取決于銀行是否能夠整合更多的功能于自己的金融IC卡中。
綜合以上三種理論,不難得出,金融IC卡的發展趨勢很可能會向著壟斷、整合的方向運行,其最終的結果是由少數的一家或者幾家銀行發行的銀行卡綁定本地區的大部分公共服務和熱門的商業服務功能,從而達到最大的效率。
三、金融IC卡可能帶來的發展趨勢
首先,金融IC卡的推廣和普及可能會造成傳統銀行和網絡銀行的分化。傳統銀行和網絡銀行在吸引客戶方面的競爭可能會因此減輕。因為金融IC卡的出現,傳統銀行獲得了通過整合多種資源而獲得更多客戶的新途徑,從而和網絡銀行通過支付便利化和高利率等措施吸引客戶的措施有了分化。也正因如此,傳統銀行通過壟斷地位對網絡銀行的打壓可能會有所減輕,純網絡銀行可能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其次,地方性的銀行壟斷可能加劇。如前文所述,銀行的金融IC卡要獲得最大的收益和效率必須在一個區域內實現整合最多的資源,因此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一家銀行整合幾乎全部的金融IC卡功能。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壟斷的五大行先天的資本優勢可以力挽狂瀾。實際上,在地方行政勢利的干預下,最終獲得壟斷地位的很可能是地方性商業銀行或者其它股份制商業銀行,進而進一步對傳統壟斷商業銀行造成競爭威脅。當然,如果五大行在地區層面通過積極協商溝通,依托自身雄厚的資本實力,將更容易取得地區內的壟斷地位。
參考文獻:
[1]趙本陽.商業銀行發展金融IC卡行業應用探究[J].上海金融,2011(09).
[2]李東榮.金融IC卡多應用的方向[J].中國金融,2011(22).
[3]趙本陽,康楓.金融IC卡行業應用的范疇和策略[J].金融發展研究,2013(10).
作者簡介:劉思源(1990- ),男,天津人,天津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專業:西方經濟學,研究方向:互聯網金融;李穎(1990- ),女,江西九江人,天津財經大學碩士研究生,專業:社會保障,研究方向:社會服務決策與應用;趙小金(1991- ),女,云南曲靖人,中國農業銀行曲靖分行職員,研究方向:銀行業務與金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