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浙江財經大學2014年度研究生校級科研項目一般課題“基于空間計量模型的中國家庭財產性收入影響因素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上世紀90年代,金融發展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開始受到學術界的重視,但國內外學者至今尚未得出一致結論。Greenwood和Jovanovic最早提出金融發展與收入不平等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不同階段的金融發展對收入差距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再者考慮到中國存在的區域金融發展不平衡性可能會導致其對收入差異的影響也具有空間差異。本文從金融發展的空間差異角度對國內外的相關研究進行梳理。
關鍵詞:金融發展;收入分配;空間差異;文獻回顧
一、引言
現代金融在經濟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而最先注意到金融存在的重要性的是Schumpeter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多年后,Goldsmith在補充Patrick對金融與經濟的關系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金融結構和金融發展的概念;直到1973年Mckinnon和Shaw提出金融抑制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欠發達的原因,才標志著金融發展理論正式形成。但幾年后興起的理性預期革命使得金融發展理論逐漸被大多數人遺忘,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新增長理論的崛起,學術界開始從理論和實證方面對金融發展、經濟增長和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展開了廣泛的研究。
但金融發展對收入分配的影響以何種方式呈現這一問題至今尚未得到解決。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最先將金融發展、經濟增長和收入差距的關系進行較為系統地闡述,他們的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Kuznets的倒U型假說。但Galor and Zeira(1993)認為不完善的金融市場使得窮人無法越過門檻獲得金融支持,因而金融部門的發展能夠減少貧困進而縮小收入差距,且這一結論得到了許多學者的支持(James B.Ang(2010),Abdul Jalil and Mete Feridun(2011))。還有部分學者認為金融發展會擴大收入差距(Rodriguez-Pose and Tselios(2009),孫永強(2012))。以上是當今金融發展對收入差距影響的三種主流觀點。本文將從金融發展在空間上的差異角度對收入差距產生影響來評述90年代以來國內外的相關文獻。
二、從金融發展的空間差異視角
1.金融發展對收入差距的影響在全國范圍的差異
由于我國特殊的經濟制度和地理分布,經濟發展在全國范圍內表現出了較明顯的不平衡性,在此背景下研究金融發展與收入分布的關系存在較大的空間。尹希果等(2007)在描述金融發展的區域差異時,強調了政府對金融部門的抑制扭曲了我國金融發展,尤其是對以計劃金融為主的西部地區收入分配尤為顯著。胡月(2011)專從西部地區各省改革開放后30年的金融發展規模和效率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角度進一步論證了尹希果等(2007)的結論,并強調了加快金融體制改革對縮小西部地區城鄉收入差距的重要性。眾學者從不同角度考慮了金融發展的區域異質性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雖未得到統一的結論,但加快金融改革,推動東中西部地區金融合作的呼聲還是很高的。
2.城鄉金融非均衡發展對收入差距的影響
中國經濟結構表現出明顯的城鄉二元結構性,金融資源分布和金融發展在城鄉間也存在這種不平衡性。Liang(2006)使用1986-2000年我國29個省市數據證明了金融發展能夠降低城鎮內部的收入差距,但這種積極作用最終被激進的城鎮化改革和國有企業重組所帶來的高失業率和貧困率抵消從而使得以基尼系數衡量的收入不平等是上升的。因此,要改善中國城鎮內部的收入差距,深化金融改革是核心。張敬石(2011)基于VAR面板模型分析的結果證明農村金融規模的擴大會加劇農村內部收入差距,而農村金融效率的提高能緩解收入差距的惡化。溫濤等(2005)發現中國農村金融發展沒有成為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是農村資金的不斷外流反而使得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上述研究理論都是基于城鎮金融發展和農村金融發展的單方面因素來考慮其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魯釗陽(2012)認為這些研究雖然沒有直接點明城鄉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的關系,但其結果很顯然隱含著對這一關系有待進一步確證的推論。孫君、張前程(2012)進行理論和實證分析證明了城鄉金融發展的結構、規模和效率差異與城鄉收入差距之間的正相關關系。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國內學者就城鎮和農村金融發展及城鄉金融發展差異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方向基本達成了一致意見,而且普遍認為農村金融資源外流是導致城鄉收入差距的罪魁禍首。
3.金融發展對收入差距影響的空間理論新發展
從最近發表的有關收入分配主題的研究文獻可以看出收入差距的空間集聚效應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興趣。David J.Peters(2013)從微觀角度分析了美國過去40年收入不平等的空間集聚效應和與其有關的社會經濟聯系,結果發現收入差距較大的地方多集中在大城市和發展水平較高的農村地區。胡宗義、李鵬(2013)使用空間面板數據模型證明了城鄉差距的空間分布表現為空間集群狀態;且中東部經濟較發達地區城鄉收入差距水平較低,而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城鄉收入差距較高;農村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的發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縮減本地區的城鄉收入差距。王克強、張忠杰(2012)建立空間面板Durbin模型進行實證分析的結果也表明省際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存在顯著正空間效應,但他的結果表明金融發展會直接擴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與胡宗義(2013)的結果不同。就目前的研究現狀而言,從空間相關性角度分析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的文獻并不多,已發文獻中的觀點也尚待考量,但這同時也為今后收入分配理論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擴大了這一領域的研究空間。
三、結語與建議
現代金融發展與收入分配理論是在Greenwood和Jovanovic(1990)建立的理論模型上展開的,眾多學者從不同角度探討了金融發展對收入差距的影響,但至今尚未達成一致意見。國內學者利用中國金融發展存在顯著的地域差異性這一特點轉向研究區域金融對本地區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并就如何從農村金融改革方面入手改善城鄉收入差距提出了較為統一的建設性意見。城鄉收入差距存在的空間集聚效應近來備受學者關注,但相關的文獻在國內并不多見。
就前人的理論成果來看,金融發展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這一問題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第一,國內經典的理論模型不多見,更多學者傾向于使用實證方法來分析問題,而且多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稍作修改的重復性工作,缺乏技術創新。第二,所使用的實證方法多局限于線性回歸和因果分析法來簡單證明兩者之間的關系,很少有使用新的計量方法或對其中的傳導機制進行詳細分析。第三,針對國內學者提出的政策建議,鮮有文獻對其有效性進行追蹤分析,文章的結論是否與實際相符也無從得知。第四,部分文獻在進行變量指標的選擇時,只是盲目參照前人的文獻,沒有根據研究對象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指標來衡量當地的金融發展水平和收入情況。第五,考慮到我國可用的經濟數據跨度較短,使用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的結果可能存在一定誤差,而面板數據和空間計量分析模型相對更為準確。
參考文獻:
[1]Abdul Jalil,Mete Feridun.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inequality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J].Journal of the Asia Pacific Economy,2011,16(2):202-214.
[2]David J.Peters.American income inequality across economic and geographic space,1970-2010[J].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13.
[3]Galor and Zeira.Income distribution and macroeconomics[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60(1),35-52.
[4]Greenwood,J.,B.Jovanovic.Finance Development,Growth,and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1076-1107.
[5]James B.Ang.Finance and Inequality:The Case of India[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2010,76(3).
[6]Liang.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come distribution:a system GMM panel analysis with application to urban China[J].Journ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2006,31(2).
[7]Rodriguez-Pose ,Andees,Tselios,Vassilis.Educat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regions of the European Union[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09(49):411-437.
[8]胡月.西部地區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關系研究[J].新疆農墾經濟,2011.
[9]胡宗義,李鵬.農村正規與非正規金融對城鄉收入差距影響的空間計量分析——基于我國31省市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科學,2013,35(2).
[10]魯釗陽.城鄉金融發展與收入差距研究[J].商業研究,2012,426(10).
[11]孫君,張前程.中國城鄉金融不平衡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的經驗分析[J].世界經濟文匯,2012(3).
[12]王克強,張忠杰.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2.
[13]溫濤,冉光和,熊德平.中國金融發展與農民收入增長[J].經濟研究,2005.
[14]尹希果,陳剛,程世騎.中國金融發展與城鄉收入差距關系的再檢驗——基于面板單位根和VAR模型的估計[J].當代世界經濟,2007,29(1).
[15]張敬石,郭沛.中國農村金融發展對農村內部收入差距的影響——基于VAR模型的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1(1).
作者簡介:胡瓊(1991.04- ),女,漢族,杭州,浙江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家庭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