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珍
摘 要:本文首先重點討論市場交易時網絡銀行面臨的市場信號風險,即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形成的逆向選擇風險和道德風險;然后對逆向風險和道德風險在網絡銀行交易中的表現(xiàn)進行了闡述;最后提出了降低信息不對稱負面影響的措施:建立健全網絡銀行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建立健全網絡銀行信息披露機制、提高網絡銀行自身的企業(yè)形象。
關鍵詞:信息不對稱;網絡銀行;逆向選擇;道德風險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以及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本土商業(yè)銀行與外資銀行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當前競爭的焦點在網絡銀行中展開。外資銀行能夠利用網絡優(yōu)勢,克服當前網點偏少的劣勢,并且利用其先進的網絡管理技術手段與我國商業(yè)銀行展開競爭。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huán)境,我國本土網絡銀行應該把網上客戶開發(fā)與維護放在重中之重。
網絡銀行的迅猛發(fā)展,在給人們帶來更多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有別于傳統(tǒng)銀行的風險問題,其中網絡銀行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是當前學者研究的關注焦點。為此,本文重點闡述網絡銀行信息不對稱引發(fā)的風險問題,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降低風險的措施和建議。
一、信息不對稱的概念
信息不對稱指的是交易雙方擁有的信息不對稱,一方比另一方擁有更多信息,也就是說,交易雙方所擁有的信息量是不一樣的,一方是信息優(yōu)勢方,另一方是信息劣勢方。比如在市場中,商品出售者一般情況下都比較了解自己的商品,而購買者只能從出售者那獲得商品信息或者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來做出是否購買商品的決策,從這可以看出,商品出售者是信息優(yōu)勢方,而商品購買者是信息劣勢方。
商品市場交易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會導致兩種結果:第一,商品交易前形成逆向選擇,逆向選擇問題比較隱蔽;第二,商品交易后產生的道德風險問題,道德風險指的是交易信息優(yōu)勢方在交易產生后采取對自己有利的行動,而不讓對方知道。比如,企業(yè)發(fā)行企業(yè)債券時,股東正打算將籌集到事先定好的項目中去時,股東發(fā)現(xiàn)存在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項目,他們不告訴債權人,而將資金投入到高風險高收益的項目中,投資風險轉嫁到債權人身上,經濟學學科把債權人這時承擔的風險稱為道德風險。
二、信息不對稱在網絡銀行中的表現(xiàn)
當前,我國商業(yè)銀行、網絡銀行、外資銀行都開展了網上銀行業(yè)務活動,網上銀行業(yè)務的客戶量以及交易金額每年以幾何倍的速度增長。另外,網上銀行業(yè)務的種類以及服務類型也在不斷豐富和完善。總而言之,網絡銀行已經成為我國銀行業(yè)與外資銀行競爭的主要戰(zhàn)場,為了保持我國銀行業(yè)在網絡銀行的市場占有率,我國銀行業(yè)應該重視和發(fā)展網絡銀行。
網絡銀行的發(fā)展?jié)摿薮螅藗冏匀灰仓匾暰W絡銀行蘊含的風險,網絡銀行也具有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與市場風險等傳統(tǒng)銀行所具有的風險特征,另外,網絡銀行具有市場信號風險、安全風險、操作風險、法律風險等自身所具有的新風險,本文重點討論市場交易時網絡銀行面臨的市場信號風險,即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形成的逆向選擇風險和道德風險。
1.逆向選擇風險
逆向選擇指的是市場交易前,交易的一方利用信息優(yōu)勢而使自己得到更多收益,同時使對方利益受損的一種情況。在逆向選擇條件下,信息劣勢的一方更能正確做出買賣決策,市場價格失去靈敏性,扭曲市場供求平衡,最終使得市場交易效率大大降低。逆向選擇發(fā)生于網絡銀行交易時,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逆向選擇條件下,網絡銀行難以在網絡中區(qū)分出客戶的風險性,而使得銀行處于信息劣勢一方。網絡銀行為了降低自身的風險性,通常具有選擇風險小的客戶的趨向。但是,網絡銀行根據自身現(xiàn)有掌握的信息所選擇的客戶的風險性并不一定是最小的,這是因為網絡銀行是信息劣勢一方,無法避免以下客戶行為的發(fā)生,比如客戶可以通過偽裝信息或者提供虛假信息的方法,使得網絡銀行能以判斷出信息的可靠性,或者高風險客戶夸大自己的能力左右了網絡銀行的判斷。正是由于網絡銀行信息劣勢地位,導致網絡銀行資產配置的低效率,資源配置很難實現(xiàn)帕累托最優(yōu);第二,客戶也很難了解到每家網絡銀行的服務質量而使自己處在不利地位。客戶一般會以網絡銀行提供的服務質量平均值來確定預期價格,客戶會選擇低于某價格的服務,劣幣驅走良幣,反而提供高質量水平的網絡銀行被邊緣化而被迫退出市場。
2.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交易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的情況下采取了有利于自身效用最大化而使另一方利益受損的自私行為。在網絡銀行中,網上客戶會利用自己的信息優(yōu)勢,對網絡銀行采取道德風險行動。在網絡交易活動中,網上客戶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他們隱瞞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而向網絡銀行購買金融產品,這些金融產品是建立在一定的風險水平基礎所設計出來的,風險承受能力低的客戶購買更高水平的風險產品,會使網絡銀行的風險加大,高風險客戶承受低風險的代價獲得收益,形成關于網絡銀行的道德風險。
三、降低信息不對稱負面影響的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網絡銀行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強網絡銀行對客戶信息的辨別能力。有關法律制度已經規(guī)定網上客戶遞交的資料要真實可靠,建議客戶所遞交的一些風險資料,比如企業(yè)財務狀況、借貸信息等要經過權威機構認證后才能遞交;第二,建立健全網絡銀行信息披露機制。網絡銀行對自己的財務等重要事項向社會公布,以消除客戶不利選擇地位;第三,網絡銀行提高自身的企業(yè)形象,提升客戶對網絡銀行的滿意度以及忠誠度。網絡銀行可以加強對金融產品的管理,提高產品服務水平,從而促進客戶對金融產品的信任。
參考文獻:
[1]史晴宇,任達.商業(yè)銀行信用風險的經濟學分析:基于信息不對稱視角[J].河北金融,2015,(03).
[2]韓雨辰,張學斌.關于銀行理財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分析及政策建議[J].財經界(學術版),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