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宙峰+楊洋+卿鳳
【摘 要】本文分析了GI專業當前社會需求,針對實際教學中顯露出的問題,分析了整體優化GIS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必要性,調整GIS專業培養方向,理順專業課程之間的關系,提出了解決社會需求與GIS專業人才培養的矛盾問題,對其他石油類院校GIS專業建設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GIS課程體系;GIS專業培養方向;GIS專業建設
1.前言
隨著互聯網及社會經濟的發展,GIS專業已經逐步發展到GIS產業,西南石油大學在2003年開設了地理信息系統本科專業,歷經12年4屆畢業生的不斷發展和建設,我校的GIS專業秉承“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目標,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石油類院校特色專業培養目標和辦學模式,同時基于新世紀新形勢下油氣勘探及大數據大發展背景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GIS人才。
目前石油院校具有石油特色的GIS專業的總量較少、開設時間較晚,難以適應大數據時代發展的需求。基于以上現實,本文以西南石油大學地理信息科學專業為例,對與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石油類高校的GIS本科專業建設提出一些思路:“堅持地球科學作為認識論基礎,計算機科學作為系統論基礎,“大地學”作為專業論基礎。”
2.大數據時代背景及GIS專業現狀
2.1大數據時代背景
大數據時代術語最早是由全球知名資訊公司麥肯錫提出的,在我們目前日常生活中,無不充斥著大數據的身影,尤其是當前“互聯網+”浪潮,更加推動大數據時代在各行業領域的擴展。而在GIS行業中,多年來一直提到和追捧的海量數據也慢慢過渡到大數據,在此基礎上,大數據時代給GIS行業乃至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更多機遇。
2.2石油大學GIS專業建設現狀
到目前為止,我國約有220余所高校開設了地理信息科學本科專業,四川省大概有12所高校開設GIS本科專業,在開設GIS專業的高校中,主要依托學校自身的優勢專業或國家重點學科,包括地質學科,測繪學科、計算機學科、石油工程及天然氣學科和其他應用行業學科等。
以目前我校GIS專業建設為例,地理信息科學專業設置在地質工程和油氣地質專業領域,在長期的培養方案中,已經慢慢形成“數字油田”本科方向,主要適應“三桶油”對GIS專業的需求,但是隨著地理信息逐漸形成產業以及石油行業受政策影響波動較大的影響下,現行的培養模式不能很好滿足社會對GIS專業的需求。
3.石油類院校GIS專業建設思路
3.1根據社會需求導向優化培養學生方向
柳林等在對多部門人才進行詳細調研和分析的基礎上,將目前的GIS人才分為五類:分別是技術型崗位人才、操作性崗位人才、應用型崗位人才、科研型崗位人才和復合型崗位人才。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將學生方向分為以下不同崗位:GIS應用開發工程師、GIS數據處理工程師、GIS技術服務工程師,這三大方向也符合教育部對“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
3.2立足傳統3S實習,加強野外地質實習基地信息化建設
3S實習是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傳統的實習內容,可采取與相關社會行業相結合的方式展開,如可以安排學生在相關國土測繪部門實習,培養學生學會使用各種測繪測量儀器以及相關的專業軟件來采集、處理測繪遙感數據。野外地質實習基地信息化實踐教學輔助平臺,引入GIS技術,結合目前我校地科院的油氣地質虛擬仿真實驗室,改革現有的傳統實踐教學模式、實現對野外地質實習過程的網絡管理、虛擬實習的全部過程,輔助學生探索性實習以及相關信息的實時采集。
3.3課程教學與專業第二課堂有機結合
堅持把第二課堂的實習、競賽、實訓等生產實際與第一課堂的專業教育結合起來。推進各類專業競賽的實踐教學,鼓勵專業教師帶領學生參加各個類別的專業技能競賽,包括全國大學生GIS技能大賽、ESRI杯中國大學生GIS軟件開發競賽、Supermap杯全國GIS開發大賽,通過競賽參與,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
3.4加強產學研一體化建設,提升教師自身修養
堅持服務于地方社會的原則, 加強GIS專業與地方政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鼓勵專業課教師承接各項產學研服務項目,教研室組織教師對項目中的難點進行攻關,提煉實際項目中的科學問題,推動科學問題的研究;鼓勵學生尤其高年級同學積極參與各類項目,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對于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項目,鼓勵教師進行技術推廣,并在適當時機進行技術孵化,形成以研促學、以研促產的產學研一體化建設。
4.總結
截止2013年,全國從事地理信息產業單位已達2.3萬家之多,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產值達到2600億元。伴隨著GIS產業的快速發展,GIS專業必須通過不斷的自身改革和調整來應對產業的需求。西南石油大學GIS專業在目前現有本科培養方向之外,更多的結合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在當前“大數據,小專業”的背景下,利用“互聯網+”理念,將GIS專業建設與社會發展需求高度融合,真正實現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 我校GIS專業發展在石油類高校中處于領先優勢;同時通過本文,為同類院校設置GIS專業建設規劃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參考文獻】
[1]湯國安,龍毅,李云梅.地理信息系統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9):45-47
[2]崔鐵軍.地理信息系統本科專業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A].中國GIS協會第四次GIS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11
[3]王永興.我國部分高校GIS本科課程體系的比較研究[J].福建地理.2001(3)
[4]柳林,盧秀山.面向社會需求的GIS專業人才立體培養模式探討[J].高教論壇.2010(6)
【作者簡介】
汪宙峰(1983-),男,安徽東至縣人,博士,講師,主要從事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基金項目:西南石油大學省級教改項目 (編號:X15021301
010)和國土資源部地學空間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項目(編號:KLGSIT2015-01)共同資助)。)
(作者單位:西南石油大學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