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意志品質是一個人克服各種困難,走向成功的前提條件。當前小學生怕吃苦,意志品質薄弱是目前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其意志品質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學習意志;數學教育;培養鍛煉
新課標在4—6年級情感、態度、價值觀中就明確提出:“在他人的鼓勵和引導下,嘗試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相信自己能夠學好數學”。那么要克服困難必須就要有堅強的意志,一個有堅強意志的人遇到挫折堅持不懈,有意志的人永不氣餒。正所謂意志才是有效課堂學習的真正保證,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呢?
一、良好的師生氛圍是培養意志品質的首要保證
當今教育越來越強調學生的創新與發展,但我們是否發現由于現代家庭基本上都是獨身子女,不少父母任其驕縱,無意放松了對孩子堅強意志品質的培養,部分學生生活不“自理”,學習懶動腦,稍一遇上困難就放棄,長此下去學生嚴重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強,精神萎靡不振,因此建立真誠和諧、良好的師生氛圍是排除學生心理障礙、樹立學生信心,培養學生意志的首要保證。
課堂上一個精神飽滿,感情充沛的教師,帶著一張誠摯的笑臉,用自己溫和的語言和巧妙的方法,創設一種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課堂,其中對優等生獨特的見解不斷給予欣賞,對想積極表現的學困生提出的“傻”問題,不譏諷嘲笑,從神態,語調、動作上表露出對他們的支持和鼓勵,并誠懇的引導他們找出錯誤所在,在這樣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中一顆顆“小睡”的心被“喚醒”,學生學習的勁頭隨之而來,他們信心滿滿,興趣盎然,思維果斷,以自己最大的意志力投身于學習,有效課堂自然生成。
二、良好情景的承載功能是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基礎
我們知道學生年齡小,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情景問題的設計沒有困難,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如果困難太大,學生又力所不及,那些真正在課堂上能較準確找出解決問題方法的學生少之甚少,因此,我們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又能真正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思維的內容,才能緊緊地吸引學生的眼球,學生才會主動進入到解決問題的氛圍當中,恒心、信心不斷增強。例如,我執教的《用字母表示數》是這樣開頭的,擺一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用算式怎樣表示?擺2個呢?3個呢?現在請你想一個三角形的個數,并用式子表示出小棒的根數,學生興趣盎然,接著我應勢利導“如果繼續擺下去,你們能用一個式子把大家想說的都表示出來嗎”?學生說:“a×3、b×3、x×3、n×3”,我說這些算式本質上有沒有區別?學生說:“沒有”,那什么時候用字母表示數呢?學生說:“不能用具體的數來表示三角形的個數時,我們就可以用字母來表示了,在學到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時,我又引用了《數青蛙》這首兒歌,問:“在這里a、b、c可以表示任何數嗎?學生說不行,如果b是0.5的話,說明青蛙是半張嘴,因此a、b、c表示什么數要依據生活實際而定,不能說在具體的場景里a、b、c什么數都可以表示。
我反思此情景教學,為什么學生意志品質持久?因為學生在有思考價值的情景中能自覺的探究,努力地克服困難,他們用自己的大腦將一層層的數學知識剖析開來,凸顯了數學思維這個靈魂,學生在為不容忽視的情景背后所蘊含的數學思考價值而不懈的努力著,恒心、信心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三、學生良好的耐挫能力是培養意志品質的基石
培養學生的耐挫折能力,不僅要教育學生承受挫折,更重要的是要以堅強的意志戰勝挫折,我們知道數學就是體驗困惑——尋找思路——點亮智慧的過程。而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是在困難中才得以表現出來的,并在克服困難中形成的,因此,教師可以在知識形成的關鍵處,適當的創設問題難度,來鍛煉學生的意志力。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我說“想想怎樣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怎樣轉化”?學生說“我們沿著高剪開,拼出了長方形”。“為什么非要沿著高剪開呢”?課堂一片安靜,學生們將自己剪開的圖形不斷的翻轉平移,片刻有位同學說:“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才可能出現四個直角,符合長方形的特征”。“那是不是沿著平行四邊形任意高剪開都可以拼成長方形呢”?學生又開始進一步的操作,在這個案例里隨著問題的層層遞進,學生的思維一下就被打開了,他們思潮翻滾,在一遍又一遍的試驗中經歷著失敗、勝利、再失敗、再思考,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學生獲取著各種成功與失敗的教訓,學生的耐挫及思維能力在自主探索、不斷辨析的過程中得到增強。
總之,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身心的發展。學習意志薄弱就會馬虎應付,漫不經心,缺乏責任感,嚴重影響學生的智力發展和今后的成就,可見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是何等的重要。那么要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就要讓他們自己去自覺體驗,在良好的師生氛圍中,在承載實效功能的情景中,在知識形成的關鍵處,培養他們不折不撓的毅力,去不斷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訓練其堅強的意志品質,這才是我們教育的真諦。
【參考文獻】
[1]全日制小學新課程標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邵陳標.給學生提供思維的支點.山西教育報刊社.2010(8)
[3]徐柄壽.適合的才是更好的.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10)
【作者簡介】
張銀環,寧夏長慶小學,大學本科,一級教師。
(作者單位:寧夏長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