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慧敏
【摘 要】高效是我們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務實是課堂教學的手段。因此,為實現這一目標,要改變語文課堂教學方式,著力在課前準備、課堂施教、課后總結反思等環節上,精心準備、精講精練、精煉總結等方面上下工夫,倡導精致教學,向課堂要質量、要效率,從而使學生樂學,教師樂教。
【關鍵詞】精致;語文;務實高效
新課程改革讓語文教學煥發勃勃生機,語文課堂以前所未有的多種情態展示在人們面前:情智課堂、智慧課堂、詩意課堂……語文課堂教學精彩紛呈。雖然教學形式豐富生動,但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費時多而收效微”的狀況。語文教學質量依然低下,教師費心、學生費力,具體表現為“三多三少”: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師生對話多,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分析內容、開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少。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么樣新的精神,語文課堂教學都應該是務實高效的。綜觀現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不難看出,生動形式的背后有泡沫,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1.教學目標模糊
課程目標是語文教學的總綱,課堂教學目標必須是明確的,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在備課時制定的教學目標,多數缺乏全面的思考,忽視了總課程目標和分散的課堂目標之間的關聯,也沒有考慮到各個時段目標的不同側重點。
2.文本解讀粗淺
課前準備的主要工作是對文本的解讀,語文教師只有先于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對話,與編者交流,讀出自己獨特的心得體會,這樣走進課堂時才能做到有備而來,才能引導學生真正把文章讀得深刻。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籠統的淺閱讀,最終導致的是學生理解的膚淺和認識的粗陋。
3.教學密度稀薄
不少教師由于缺乏對教材整合和重構的能力,篇篇都不放過,趕時間、抓進度成了他們的課堂追求。這就嚴重稀釋了課堂的教學密度,消磨了師生的激情,降低了課堂的效率。
4.遷移能力不足
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不能實現語文知識和能力的有效遷移。這主要是受制于兩種授課方式,一種是教師把文本研習的課堂變成“講堂”,教師一講到底,學生只是被動靜聽,其思維能力得不到應有的訓練。另一種是教師把傳授語文知識的課當成“學堂”,強調學生系統地理解并識記,但學生只是被動理解,無法獲得語文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寫作遷移能力。
目前,舊的課堂教學方式與新課程理念的矛盾、教學內容多與課時緊張的矛盾日漸凸顯。因此,如何構建務實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它將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輕松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
一、精心準備——吹起打造高效課堂的集結號
(一)教師“潛心會文本”
1.用心解讀文本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超越教材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從書本中積累文化知識,間接獲得情感體驗、生活體驗等人生涵養的過程。”
2.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語文教師把握好教學目標,并在課堂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能最大限度地減少隨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語文教學的方向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二)學生“初識廬山真面目”
要讓學生認識預習的重要性,教給預習方法如讀(看)課文、自學字詞、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研究課文的結構特點、摘錄好詞佳句,提出疑難問題,“等常規性步驟。
二、精巧設計——掌握構建高效課堂的金鑰匙
(一)精彩的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
于漪老師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新課導入的方法很多,諸如懸念設置法、猜謎激趣法、故事引路法等,不管哪種方法,都應力求省時高效,講究知識性、趣味性、啟發性。
(二)精彩的學習過程——能探風雅無窮意
1.精心提問——何愁無處下金鉤
高效的課堂必然是思考的課堂,我們要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學習語文的規律,細細揣摩,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啟發學生思考,引導他們積極思維。
2.精講精練——樹花開滿庭芳
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因勢利導、循循善誘,讓學生全身心地主動參與整個教學的思維過程,并使其長時間地處于“跳一跳摘果子”的憤悱狀態之中,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地訓練學生的思維,從而獲得比較高的遷移能力。
(1)研究“學”的有效性
教師要解決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的問題,課堂教學就要做到精講精練、講練結合,力避以講代思、以講代練。善于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做到視覺、聽覺等感知結構、感知情境優化,進而浸潤情感,拓展想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體驗感受、內化。
(2)研究“練”的有效性
在語文課堂中進行行之有效的練習,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更能激發出新的思維火花。教師要為學生精選適合不同學生層次發展的個性化作業,加強“有效訓練,分層作業”,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讀寫結合——落霞與孤鶩齊飛
葉圣陶先生說:“學生讀得好,才能寫得好。閱讀得其方,寫作之能力亦即隨而增長。”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升華,寫從讀中汲取營養,要以寫促讀,以讀促寫,二者互為補充。
4.閱讀拓展——伸展語文學習的觸角
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的習慣。閱讀拓展方法很多,如拓讀作者簡介、拓讀時代背景、拓讀同題材文章、拓讀不同體裁文章等。
三、精練的總結反思——奏響高效課堂的和諧音符
1.學生自我反思。我們提倡每一堂課都要給學生留出一段時間,讓他們自主歸納、總結和提煉,將教師的思路方法內化為自己的東西,讓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體位置。
2.教師總結反思。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語文教師如何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呢?寫教學后記、寫反思日記、撰寫教學案例及經驗論文等都是很好的反思形式。
總之,高效課堂是語文課堂發展的必然,是基礎教育課堂教學的永恒主題,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與實踐,在歡樂和諧中提高效率,從而獲得最優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解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宋星紅.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2008(5)
[3]林檣.永不過時的旋律——高效課堂.林檣主任的講座.2010(3)
(作者單位:浙江瑞安市仙降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