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科等

摘 要:近年來,校園旅游快速發展,逐漸在旅游體系中顯現出不可忽視的優勢和特色,游客前往城市旅游,除感受傳統景區的歷史魅力,往往也會到一些高校體會文化的沉淀,由此也展現出高校的社會職能一面。隨著校園游不斷升溫,怎樣發展校園游,如何將高校獨特的文化底蘊與旅游產品相結合,成為高校校園旅游產品構建時,不可忽視的問題。本文以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為例,結合學院的文化底蘊,思考校園旅游產品體系的構建途徑,希望以此為相關院校校園旅游的構建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校園旅游;旅游產品;節事活動;解說體系
高校校園旅游是指以高校校園為游覽對象的一種新型旅游活動。雖然我國高校校園旅游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但已有越來越多的游客把目光轉向一些著名的高等學府,比如每年到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人絡繹不絕。而作為高校本身,隨著辦學發展的多元化需求與品牌化建設,校園旅游項目已被各大高校逐步提上日程,成為其弘揚校園文化、提升校園品牌不可缺少的方法與途徑。同時,也是諸多校友思憶青春、感悟紀念的重要形式載體。
一、高校校園旅游的研究現狀
在國外,由于文化背景與政治經濟的不同,對校園旅游的研究更多是從具體某所高校出發。在具體的高校校園旅游研究上,Drew G.Faust認為哈佛大學時群英薈萃、人才輩出的著名高校,其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吸引了全球各地的求知者,為修學旅游的開展創造了巨大的條件。Peter Magolda認為校園旅游已經發展成為人們的一種生后方式,其研究也有一定的深度,現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管理和經營模式。Albert N. Link, John T. Scott認為歐美私立大學能夠根據自身優勢,充分利用自身資源,不是行政途徑,而是通過市場來充分發揮優勢以達到最大辦學效益。
在國內,“高校旅游”的概念最早是在1997年由裴澤生提出。徐凌在論校園旅游中提出了“校園旅游”概念,認為“校園旅游”是指以名牌大學作為旅游目的地進行資源開發與利用,吸引旅游者前來參觀、旅游和學習,在整個旅游活動中,著重于旅游者精神層面、知識層面上的滿足。楊紅波在高校校園旅游的概念辨析及功能探討中,提出校園旅游的功能從作用的呈現形式來看,校園旅游的功能具有顯性功能和隱性功能,從高校和社會角度看分別具有勤工儉學、科研、宣傳和經濟、社會教育、促進旅游業發展的功能。郭素婷在試析校園旅游產品開發對策中指出校園旅游開發主要有旅行社主導、高校自主開發、游客自發游覽以及政校企合作開發四種模式。
由此可見,國外對校園旅游的研究,多是細致到校園旅游建設過程中的模塊,其更加細致的研究和探索使校園旅游的發展具體和完善。國內則主要針對校園旅游的概念及實際功能提出探討,并闡釋了校園旅游在整個旅游體系中的作用。就本文而言,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為對象,對校園旅游體系做進一步的研究,以對此類問題作出相應的思考與探索。
二、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發展校園旅游的優勢
1.優越的區位條件
成都市是四川省的省會、西南地區的中心城市,且是中國的十大城市之一,被評為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與大連、杭州并稱為中國最佳旅游城市。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位于成都市知名企業聚集地的高新西區,具有良好的經濟區位條件;同時,學校地處成都三環內,有IT大到及西源大道等縱貫連接,交通便利,具有良好的可進入性。
2.獨特的辦學理念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作為四川大學的戰略延伸,在傳承四川大學“海納百川”精神的基礎上,不斷探索與追求,謀求學院自身發展的靈魂,將“止于至善”的理念融入辦學之中,旨在培養出服務大眾、引領社會、適應于社會的綜合性人才。將“三聯三創”實踐教育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精神和動手能力。
3.豐富的校園資源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建于2005年,是一個極具現代特色的校園,擁有豐富的校園旅游資源,基礎設施完善,建筑形式中西合璧。在擁有人文之美的同時,學校亦注重自然環境的營造,校內芳草如茵、花木繁茂。圖書館旁有占地百余畝的農場,種植多種極具觀賞性的植物,如:油菜花、向日葵、荷塘等,并有愛心湖、蘋果湖、青年公園等集休閑觀賞于一體的資源形式。同時,校園活動豐富多彩,包括十佳歌手大賽、社團聯合表演、大學生合唱比賽等活動,長期吸引著廣大市民和外地游客來此觀光游覽。
4.高度的社會認同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定位于教學型、應用型的綜合型大學,秉承傳承知識、培養人才、引領社會、服務大眾的辦學宗旨,是西南地區獨立學院中的佼佼者。在八年內由三本學院升為二本院校,2015年ACCA專業升為一本專業。社會各界對于四川大學錦城學院也是好評如潮。在武書連2015年中國322所獨立學院綜合實力排行榜前100強中,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排名15位,在四川排第1位。
5.齊備的學科構成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教學設施先進、師資力量雄厚、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涵蓋了經、文、理、工、管理等11個學科門類,超過50個學科專業,其中有22個專科專業,供學生學習選擇面廣,學習內容豐富,為游客在校內的學習體驗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
三、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發展校園存在的不足
1.校園景觀及其元素缺乏主題性、體驗性
校園中已有的景觀元素,如蘋果湖、愛心湖、錦城農場、錦城圖書館、杏島賓館之間,尚缺乏整體統一性。如農場已具備相應的教學功能性,但持續的景觀展示性需要提升;校園酒店可滿足基礎的接待功能,但主題特色尚不鮮明。
2.校園缺乏相關特色文化系列旅游商品
開發設計相關具有特色校園文化系列旅游商品,是增加校園旅游吸引力及旅游者體驗度的有效途徑。而目前錦城學院在自身旅游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售賣上,尚需要系統化的設計,產品本身的功能和實用價值也尚待提升。
3.校園內具有“外向型”吸引力的節事活動較少
大學校園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的地方,校園生活令人憧憬、懷念。校園內舉辦的節事活動更是令人向往。而錦城學院目前的活動主要有十佳歌手大賽、社團聯合表演、大學生合唱比賽,此類活動較局限于校內學生,如何尋找合適的節事點,推出新穎獨特,極具吸引力的節事活動來吸引外來游客,則成為發展校園旅游的重要契機。
4.校園內旅游解說體系尚不完善
校園內未形成完善清晰的旅游向導體系,部分重要節點缺乏相應解說牌示,易降低外來旅游者的體驗滿意度和對錦城校園認知完整性,對于初次體驗的游客而言,難以準確全面獲得相關信息。因此校園解說體系,無論是圖示解說,還是在人員解說方面,都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加強。
四、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校園旅游體系的建設途徑
1.豐富校園旅游產品的景觀度和主題度,增強整體體驗性
(1)充分利用農場的基底面積,形成具備一定體量及視覺沖擊的“植物面”
現位于錦城圖書館與宿舍樓D棟之間的錦城農場,作為錦城辦學特色項目之一,是每個錦城學子四年大學學習生活的獨特印跡。根據該區域特質,筆者建議可在以下兩個方面增強其適游效果:
一是根據季節和果蔬栽種后發芽、開花、成熟的色彩、長短等的不同,有選擇地將每一塊田地里,有計劃地栽種果疏,由里到外、有左至右,形成可持久的“色彩農田”,使錦城農場不僅是鍛煉同學意志和吃苦耐勞的地方,更成為“錦城白宮”后一道亮麗的色彩風景線。
二是錦城農場現以中間大道為界分為左右兩側,筆者認為,可將左右兩大塊農田分為兩個不同的大農園,在兩個農園間用籬墻隔開(綠色藤蔓植物,如薔薇等為佳)。兩側大農園都可以分為幾個小農園,再根據季節和品種的不同分別栽種果蔬和花卉,使兩邊的農園均可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美景。
(2)從文化到色彩,對現有校園酒店進行優化升級,提升獨特性與針對性
位于廣嚴大道尾段的杏島酒店是錦城學院內供訪客、學生親友、家長、教師等休息、就餐的校園酒店,雖是尚不足與星級酒店相比較,但其基礎設施已具備進行主題酒店打造的條件,筆者認為可從“文化”與“色彩”兩個角度,對該酒店進行優化升級。
在文化方面,將杏島酒店改建成以“錦城”為主題背景的酒店,將錦城文化濃縮在酒店的方方面面,一方面,酒店內將錦城景點、建筑、文化等分別融入到從大廳到房間、走廊到餐廳的全面設計、裝修中,將“大錦城”在這“小錦城”內全面的展示出來;另一方面,將餐廳作為改建的重點,在菜名、包間名稱上進行錦城特色的滲入,如在菜名上,可將一些特色菜名以錦城特色建筑、景點的命名,增強獨特性。當然,在酒店員工的選拔和培訓上,不僅要求員工全面熟練工作業務,同時要求他們全面熟悉錦城校園的整體結構、景點、特色以及文化,成為酒店內的宣傳員。
在色彩方面,可突出“年輕時尚”的表現元素。在酒店大廳,色調以暖色調為主,制造溫馨氣氛,在大廳掛抽象畫與主題結合,一改之前的黑色陳舊,突顯熱情青春的主題;每個房間則粉以不同的顏色以代表不同的青年風格,綠色活潑,橙色絢爛,灰色沉穩,并擺放個性畫像,對房間進行設計,展現時尚青春元素;對于餐廳,以書墻劃分餐飲區和水吧區,書籍以豎型擺放,方便閱讀。在餐廳同樣掛上個性肖像畫,多放綠色植物,營造舒適的就餐環境。
2.結合校園文化特色,豐富校園旅游旅游商品設計
作為中國應用型、創業型大學的典范,錦城校園旅游產品在進行設計時,可將其作為文化底蘊予以貫穿。在具體設計上,筆者建議,一是可根據錦城的校徽、獨特建筑甚至院長、系主任的Q版頭像等,定制一些輕巧便于攜帶、使用的產品,如:鑰匙扣、抱枕、掛件、水杯以及文化衫等特色產品,兼有觀賞及實用價值;二是圍繞校徽原型,可以組織同學、老師設計相關吉祥物與校徽相輝映,并制作成玩偶、掛件等在該專賣店內銷售,縱向豐富產品鏈條;三是可在校內生活區內開設一家錦城紀念品專賣店,不僅可專賣錦城學院各類紀念商品,還可在一小塊區域內出售四川旅游特產,如:熊貓系列、蜀繡系列、瓷胎竹編系列等,橫向延伸整個產品鏈條。
3.增加校園旅游節事活動產品
節事活動具有極好的宣傳推廣及集聚人氣的效果,作為學校的節事活動產品,若能在設計時,能兼顧其紀念性與普眾性,則能取得較好的市場關注。具體而言,筆者建議:一是在某些特殊的日子,組織錦城學院內部的特殊節事活動,如錦城學院校慶之日可稱之為“錦誕日”,通過舉辦慶祝活動,促使校友們熱愛母校,也增加學校的社會美譽度;二是借助校園內部的特色景點,衍生出相關節事活動。如農場豐收后可舉辦“豐收節”,在這個節日里,同學們可以在農場外的小攤上購買農場產出的蔬菜、花卉等,也可將自己制作的創意小商品拿到這里來進行交易,形成一個小的跳蚤市場。三是借助高校的文化平臺,開展主題“文化交流日”,如和其他高校進行教學、體育、音樂等交流。學院可設立一些交流項目,(如:辯論賽、體育競技、學術報告、音樂交流、計算機比賽、Cosplay等)增進學院間的交流、加強同學們參與學院活動的積極性。
當然,學校本身若能組織一些“外向性”比較明顯的活動,同樣,也具有旅游節事產品的集聚效應。如校園導游大賽,在全院范圍內組織學生參加錦城校園導游大賽,提高同學對錦城的認識和了解,無形中,也提升了對校園特色的傳播;又如開展“最美錦城”攝影比賽,讓同學在生后和學習中,發現風景的美、校園的美、老師的美、同學的美;還可以開展錦城旅游產品設計大賽,通過對錦城旅游產品的設計,不斷滿足游客追求的時尚、新穎的需要。
4.強化錦城校園旅游產品解說體系
(1)圖示解說
在校門及一些明顯的地方(如:兩湖主要入口處、圖書館入口樓梯處以及農場入口處等),設置錦城地圖,并標示出前往相關景點的最佳旅游路線,同時在景點內設置解說牌,讓游客在探索中發現錦城的美。解說牌可包括:中英雙語解說、景點歷史,以及部分根據需要添加警示牌示(如表)。
(2)人員解說
筆者認為在人員講解上,可借助導游實訓課,讓大二大三旅游管理專業同學,在經過一兩年的學習后,進行一次系統的培訓,使他們了解錦城校園旅游的狀況、景點狀況并由專業老師考核他們設計解說詞、路線安排等,通過考核后,可成為校園講解員,接待游客和新生。
5.錦城校園旅游網站推廣
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網絡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突出,也成為廣告宣傳的重要手段之一。學院可組織各系同學參加錦城校園旅游網站的設計,優勝的作品在各大網站上推出,以達到宣傳錦城校園游項目的目的。在此網站內,筆者認為可包括以下核心版塊:
(1)校園簡介、景點介紹、四季風景;
(2)人文:錦城節事活動、錦城旅游形象以及錦城文化等;
(3)旅游計劃:包括到錦城旅游的出行方式、交通指南(錦城學院內外的交通狀況)、推薦行程(內外路線推薦)等;
(4)活動盛事:筆者認為可以包括有錦城正在進行的活動、將要舉行的活動和曾經舉行活動時的盛況三個幾部分;
(5)體驗分享:在本版塊,游客、本校學生、社會大眾都可以在此交流和抒發情感。
通過線上與線下的互動,提升校園旅游的關注度與信息的新鮮度。
總體來說,校園旅游在我國發展歷史不長,從規劃到實施都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作為一種特殊的旅游形式,研究校園旅游的開發是為了充分挖掘和發揮校園的旅游資源潛力。本文提出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內構建校園旅游產品體系,從景觀度、主題度、校園商品及節事產品等方面,滿足游客旅游需求,體現高校社會職能,希望對高校同類旅游資源的開發有所借鑒。
參考文獻:
[1]龔勝生,任喚麟.論校園旅游的教育功能及其實現[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
[2]徐凌.論校園旅游-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一個新課題[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院學報,2000(1).
[3]楊紅波.高校校園旅游的概念辨析及功能探討[J].宜春學院報,2010(10).
[4]郭素婷.試析校園旅游產品開發對策[J].新西部,2008(12).
[5]金世勝.高校旅游開發初探[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3(4).
[6]顏晶,王軍偉,楊洽兵,周小萍,栗冰穎.西南地區高校旅游開發初探[J].經濟研究導刊,2009(30).
[7]Albert N. Link, John T. Scott. U.S. University Research Parka. 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 2006(25).
[8] Drew G. Faust . Why Are So Many Of Us Go To Wall Street (Ⅱ)-Harvard president Drew G. Faust s Baccalaureate Address To Class Of 2008. English salon, 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