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昌銘
一、在“說一說”中體驗
由于個體思維角度以及觀察角度的不同,由同一問題引發出的觀點便會層出不窮。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會綜合其他同學的看法來豐富自身的知識,思維不時得到碰撞、重組,從而創造出更多獨特新穎的見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主張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現自己才智的機會,交流想法,發展新的思維。
一位教師在教學“組合圖形的面積”一課時,是這樣引導學生“說一說”的。
師:建筑師能創造出智慧的美。同學們,我們一起拿出學具,也來設計個圖案,向我們的客人展示一下自己創造的成果吧!
師:可以先和同桌商量一下,將要設計的圖案像什么?由哪些圖形組成?
生1:像房子。
師:你將來是一位優秀的設計師,對房屋圖了如指掌。
生2:像火箭。
師:你是一位科學愛好者,用幾個圖形就能拼出一個火箭來!
……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的“深圳世界之窗”的一個面和同學們展示的圖形,雖然各不相同,但都是由幾個平面圖形拼成的。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作“組合圖形”,它們的面積就叫“組合圖形的面積”。(板書課題)
此處的引入環節,學生“說”的過程,充分融入了他們的生活體驗。教師的適當評價讓學生顯得輕松、高效。
在教學“加減混合簡便算法”時,筆者出示例題:“204-198+94”,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計算簡便。學生們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生1:把204拆成198+6,原式變成198+6-198+94,接著計算198-198=0,6+94=100。
生2:這樣很難拆。可以從198下手,讓它找智慧老人借2來,變成200,那原式就變成204-200+94+2,這樣就好減了,204-200=4,4+94+2=100。
師:但是別忘了有借有還,借多少還多少。
生3:老師,這樣太麻煩了,可以不找智慧老人借,直接找94借2,把式子改為204-200+96。這樣很好算,一步一步來就行了,204-200=4,4+96=100。
師:真是個好方法,還有嗎?
生4:我找到更簡單的方法了。這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算式中198和94的位置調換一下,改成204+94-198。這樣先算加的204+94=298。你看,一個是298,一個是198,很好減,298-198=100。
學生們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表示認同。一堂課下來,學生充分參與,積極思考,數學思維不斷得到碰撞重組,竟加工總結出十余種簡便運算的方法。
二、在“試一試”中體驗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帶有感情色彩的。他們對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經歷過的生活情境會倍感親切,充滿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了解學生們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采擷他們感興趣的生活實例作為課堂教學的案例,創造性地構建一個可供學生嘗試活動的生活化課堂。使學生認識到:原來自己的生活中有這么多的數學知識,學習數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讓學生對學好數學充滿信心。
例如,教學例題:22個學生去劃船,每條船最多坐4人。他們至少要租多少條船?為了解決租船的問題,筆者首先創設一個“教師帶領學生去西湖秋游,開展坐船活動”的活動情境,然后出示例題放手讓學生“試一試”。筆者選了25位學生進行表演,其中3人扮演游船管理員,22人扮演租船的游客,并要求表演要根據題意進行,剩下的學生當觀眾和評委,評判表演得怎樣,主要觀察表演者在租船和分開坐船這兩個環節是否正確。學生們對這樣的學習方式很感興趣,就連平時膽子很小的學生也踴躍參與。學生們在愉悅的嘗試表演體驗中,正確理解了例題中的數量關系,解決了“剩下的2個人還要租1條船,至少要租6條船”這一教學難點,完成了教學目標。在進行課堂總結時,學生們表示:“如果今后遇到這樣的問題,也可以用‘試一試的辦法來解決。”
三、在“夸一夸”中體驗
每位學生都有成功的渴望和需求,這種渴望成功的心理對他們來說就像是一股巨大的牽引力,有利于幫助自己打開創造性思維的閘門。當學生們通過獨立思考、探索,終于解決了一個富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時,都會產生渴望他人夸贊和賞識的心理。這時,教師應當及時給予鼓勵和贊賞,用語言、微笑、打手勢等方式來鼓勵他們。適時的激勵評價,可以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再創新的欲望。
例如,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筆者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尋求不同的算法和記憶方法。通過思考和討論,學生們想出了多種理解和記憶的方法。只要是自己獨立思考的方法,筆者都給予熱情的肯定和鼓勵。對于大家都說好的,就邀請學生上臺將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大家,讓他們當一回 “小老師”或“小小數學家”,讓全班同學都來夸一夸他。以此來滿足學生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也能實現樹立學習榜樣的效果,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課堂上學生們興致勃勃地參與學習,不僅展現了自己的才能,同時也體驗了成功的歡樂。
四、在“做一做”中體驗
實踐才能出真知。“做一做”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在重要的或關鍵的節點上,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通過畫一畫、拼一拼、弄一弄、剪一剪等方式參與動手實踐。這不但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加深印象,也可使得學生在手腦并用的過程中能夠有所發現,提升能力。
例如,“回收廢品”一課。
師: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個游戲,想玩嗎?
師:耳朵傾聽和靈活的小手配合才能贏哦!
師:我拍3下,你比我多拍2下,你應該拍多少下?
生:拍5下!
師:我拍8下,你比我少4下。
生:拍4下。
師:我拍5下,你和我一樣多。
師:笑笑跟淘氣也在玩這拍手游戲,看看他們玩得怎樣?
上述教學片段,將師生互拍手的游戲作為導入環節,使得該環節顯得形象、生動。更為重要的是為新課的內容學習(求比一個數多幾或少幾)打下良好的操作基礎。
數學課堂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陣地,應該盡可能地多給學生體驗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刻的情感體驗,從而助力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讓課堂綻放生命的光彩!
(作者單位:福建省連江縣丹陽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王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