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晶輝
摘要: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制定了一些列影響深遠的民族政策,取得了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就,同時也積累許多經驗,于當今的民族工作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字:民族關系;民族政策;經驗啟示
一、新中國建立初期中國共產黨民族工作的成就
1949年新中國成立,全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結束了民族壓迫剝削的歷史,迎來了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時代。在黨的領導下,少數民族地區的工作開展順利,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開展民族識別工作,為確立和發展平等團結的新型民族關系奠定了基礎
“民族識別是指民族成分和民族名稱的辨別?!泵褡遄R別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為貫徹民族政策,實現各民族無論大小、一律平等而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新中國建立初期,在《共同綱領》中確立了民族平等、團結的政策,于是,被迫隱瞞自己民族成分的許多少數民族成員紛紛要求承認自己的民族名稱和地位。為了很好地落實民族平等團結政策,中國共產黨對全國的民族構成情況、分布情況進行了深入地了解。民族識別工作最初進行的具體時間是在1954-1964年的這十年間,中國共產黨選派調查組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廣泛而深入的民族識別工作。但在這十年中,民族識別的重點集中在西南和中南地區。尤其是1954年,中央民委派出了云南民族識別調查組,經過識別調查,把“云南自報的260多個族體,歸并為22個,還識別了大小族體68個,有的給予正名,有的劃入了歸屬,有的提出了具體建議。”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其他民族地區的識別工作也是在各民族自覺自愿的基礎上開展的,到上世紀80年代末,民族工作才接近尾聲。民族識別工作為確立和發展平等團結的新型民族關系奠定了基礎。
1、民族關系得到疏通和緩和,各民族友誼加深
為了疏通民族間的關系,緩和民族糾紛,中央政府決定進行中央和地方的互訪,以促進中央和地方的溝通,緩和民族關系。首先,中央派訪問團到民族地區。為了傳達中央的各項決策思想、切實關心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及各民族關系的和諧發展。同時,為了征求各少數民族對中央人民政府各項政策措施實施的意見,中央向全國各個省份派出中央訪問團,在民族地區進行廣泛的社會調查、訪問、慰問及各種形式的活動。從中央選派工作組到基層進行訪問的舉措,我們可以看出黨幫助少數民族的真誠和決心。其次,組織少數民族各階層人士到內地參觀、學習。由于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地處交通閉塞,對內地的情況,尤其是經濟發展情況知之甚少。因此,中國共產黨及中央人民政府有計劃地分批組織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各階層人士到北京,到經濟發展迅速的內地各大城市參觀、學習。這系列的活動,不僅使廣大少數民族人士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的關懷,也讓少數民族代表看到了在黨的領導下,祖國各地所呈現出的生機與活力。同時也加強了各民族之間對彼此的了解,疏通了在歷史方面造成的民族之間的隔閡,增進了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為各民族的繁榮發展創造了條件
考慮到我國當時的基本國情,也考慮到各民族由于歷史原因和千差萬別的現實情況,我們黨決定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之后,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各級自治機關相繼建立。中國共產黨為了保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貫徹落實,進行了民族區域自治法制建設,頒布了一些有關民族區域自治的專門法律,制定了一批組織條例和單行條例,這成為新中國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設的重要內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相關法律條例的實施和頒布,不僅在制度層面上肯定了少數民族獨立自主的社會地位,同時也為各少數民族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平等、公平及共同發展提供了制度依據、法制依據,使少數民族對國家充滿了感激,調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少數民族有了平等發展的機會。
3、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
毛澤東同志在《論十大關系》中指出,我們要誠心誠意地積極幫助少數民族發展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新中國成立初,為恢復被戰亂破壞的經濟秩序,黨和政府對少數民族地區的農牧業采取的是“休養生息”的特殊政策,通過免費提供牲畜、農具等生產資料,發放補助金和無息貸款等多項措施,盡快恢復農牧業的生產,雖然之后也有曲折,但是,少數民族地區的農牧業總體處于上升發展狀態。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工業基礎薄弱,或是空白的現象,黨和政府打算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在少數民族地區建立起來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此,黨多次召開會議討論,并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做出了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地區工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政策上的傾斜和重點照顧使得少數民族的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得以初步形成,在交通運輸方面,從1950年開始,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鐵路和公路建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一大批的交通工程相繼完成。在文化方面,幫助少數民族創制和改革文字,為此黨制定了一套保障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平等和發展的政策法規,也建立起了民族地區的教育體系,少數民族群眾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發展一大批少數民族文化和新聞出版事業,通過這些措施為少數民族創造了更為豐富的文化生活。同時諸如醫療衛生、體育等事業也迅速發展。
二、基本經驗和啟示
l、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正確認識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和長期性
民族和民族司題存在已久,民族問題是否處理得好直接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新中國建立后,我們黨立足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依據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系列適合我國國情和民族地區實情的行之有效的民族政策,較為順利的處理了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復雜的民族問題。例如,黨在處理西藏民主改革的問題時,考慮到西藏特殊的歷史狀況和現實情況,做出了“暫不改革”和“六年不動”的指示。在進行其他民族地區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的過程中,黨和國家首先制定了“慎重穩進”的總方針,成功地進行了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最終使各族人民都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當前,我國民族地區的情況仍然是各不相同,我們在貫徹黨和國家的總方針政策時,仍然必須和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特點結合起來,不能直接照搬漢族或其他民族的做法,搞一個模式和“一刀切”。事實證明,在民族地區,是一切從實際出發,按照民族特點和地區特點辦事,還是生搬硬套漢族地區的方針政策、實施辦法,采取哪種思想路線和工作方法是決定我們工作成敗的關鍵。
2、必須堅持有利于民族團結與發展的政策,并保證這些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首先,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是黨的一項基本政策,必須堅持和完善。馬列主義有言,民族區域自治是解決民族國家民族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則,我們黨創造性的把它同我國的實際結合起來,提出了國內各少數民族和漢族聯合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區域自治首先確保了國家的統一和團結,也增強了中華民族內在的凝聚力,保障了少數民族自治的權力,有利于各個民族的進步和社會主義民主的發揚。因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我國的國情,所以它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同時也需要我們繼續完善和發展,處理好維護國家統一與完善民族區域自治的關系,處理好保證國家整體利益與兼顧民族地區利益的關系。其次,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處理民族問題最基本的經驗,我國憲法中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建國后,我們黨做的所有的民族工作可以說都是為了消除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各民族之間事實上的不平等,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維護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我們也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就。事實證明,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一項必須長期堅持的民族政策,那些有利于民族平等團結,有利于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發展的政策都應該予以堅持。
3、要大力培養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少數民族干部和人才,并充分發揮他們的重要作用
少數民族人才是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基礎,少數民族干部是黨聯系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中介和橋梁,他們也是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事業建設的重要力量。毛澤東曾指出,民族問題解決的前提是要培養大量的少數民族出身的共產主義干部。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采取了許多措施來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事業,也培養了許多少數民族人才。如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之時,黨不僅建立了許多民族院校,還通過選拔當地優秀的進步青年,直接進入中央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和西南民族大學進行系統地學習,大多數通過短訓班的方式,培養了一大批民族干部。據調查,1951年-1954年,西康?。ㄎ骺凳∈敲駠鴷r期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早期的一個省,所轄地主要為為現在的川西及西藏東部,多數地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地。西康省人民委員會于1955年9月底撤銷,其政務由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接管。)培養出近2000名新型的藏族干部,這些干部對黨的各項工作尤其是基層工作的開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保證了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進行。以目前情況來看,培養更多的少數民族干部,對更好地進行民族基層工作,實現民族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4、貫徹宗教信仰自由,處理好民族宗教問題
我國的少數民族大多信仰宗教,宗教問題是民族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馬克思主義認為,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的產生有其認識根源和社會根源。而且,宗教問題常常與民族問題相互交織,十分敏感和復雜。所以,在我國的憲法中就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新中國成立后,為了保證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貫徹實施,各級政府紛紛成立了宗教管理部門。之后,在少數民族地區的民主改革中,黨積累了更多處理少數民族地區宗教問題的經驗,進一步肅清了利用宗教進行破壞活動的不法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也為當前的民族宗教工作提供了一些可借鑒的經驗。
5、做好對少數民族愛國人士的統一戰線工作
統一戰線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寶之一,其要義是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孤立分化敵人,從而取得勝利。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的少數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在孤立和打擊國內外敵人和少數民族地區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進行民主改革時,黨的統一戰線不僅團結和爭取了少數民族上層人士,也團結了少數民族的愛國人士,更贏得了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信任,最終使得少數民族人民順利翻身解放。因此,對于目前的少數民族統一戰線工作,我們必須根據時代的特點,制定適合形勢發展需要的措施,進一步完善少數民族統一戰線。在貫徹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下,堅持以誠相待,開誠布公,充分調動他們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積極性,共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