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課是當前職業教育中被廣泛運用的有效的教學模式之一,適合于中職專業課教學。因此,闡述了微課的含義、特點和制作等方面的內容,并介紹了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計算機;實驗教學;微課;文化基礎課
中圖分類號:TP317.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6.130
1 微課的含義
“微課”即“微課程”,是指教學時間在10 min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1個問題的小課程。其以教學視頻為載體,記錄教師在教學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例題、實驗操作等教學環節而開展的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一個完整的微課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和反饋習題等環節。微課視頻一般為5~10 min,課程中充分考慮了學生思維集中等心理因素。這樣既能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也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職生的文化基礎比較薄弱,且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扎實的專業基礎功底,導致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度較低,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通過調查發現,僅有17.8%的中職學生表示在上課時能集中注意力。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操作性較強、邏輯性較強的文化基礎課。因此,在教學中利用微課,無論是在課程學習中,還是在課后復習中,均能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和技能。
2 微課的特點
微課的特點有以下4點:①短小精悍。微課的核心內容是教學視頻。基于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約為5 min,最長不超過10 min,因此微課的容量較小。②目標明確。微課的目標主要是突出教學活動中的某個知識點,比如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等內容,或是反映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相比于傳統的包含眾多復雜教學內容的課堂教學,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主題更加明確。③使用方便。微課視頻及其配套的輔助教學資源總量一般為幾十兆,視頻格式為支持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rm、wmv、flv等),可供學生在線流暢觀看,進而方便地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可靈活、方便地將資料下載、保存到移動終端(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進而實現“泛在學習”,便于反復觀看、反思。④資源多樣、情境真實。微課要求教師在課前進行完整、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微課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具有主題突出、目標明確、結構完整的特點。其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整合了教學教案、多媒體課件、課后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和學科專家的點評等多種教學資源,構成了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資源包,學生在這種具體、真實、典型的案例教學情景中易實現知識的拓展,易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學習能力,有利于教師在教學觀念、技能和風格等方面的遷移和提升,從而迅速提高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和課堂教學水平,最終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學業水平的提高。
3 微課的制作和應用
微課制作有多種方法,最常用的是對PPT講解過程進行屏幕錄像,錄制整個PPT課件的講解過程。要精心設計微課內容,將教學時間精準控制在5~10 min;講解時要深入淺出、形象生動,清晰地表達知識點,在有限的時間內做到教學結構相對完整、語言準確,從而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促進其輕松地掌握知識點。根據腦科學研究的結果,一般情況下,人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時間在10 min左右。微課時長限制在5~10 min,符合人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利用微課形式不僅可將知識點呈現給學生,學生在課外也可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在計算機實驗教學平臺上,微課的展示便捷、簡單,學生可根據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有選擇性地播放微課視頻,這符合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的要求。因此,微課在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得到了充分、有效應用。然而,在實踐中因學生的注意力無法完全集中,所以,還需注意在錄制微課視頻時,教學語言應生動、有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上,因部分教學內容的操作邏輯性強,許多學生往往只記住了前一步驟,忘記了后一步驟。比如圖文混排這一節的學習,需要將Word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綜合在一起靈活運用,教師可制作微課視頻,選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視頻(比如以校園文化宣傳冊的制作為題材),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參與練習;在文檔中插入并編輯圖片、藝術字、剪貼畫和圖表等對象,在一步步的練習中實現圖文混排,并在此基礎上插入封面和封底說明。在此過程中,學生能體會到特別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逐漸建立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順利完成各個實驗教學環節,最終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并滲透到其他課程的學習中。
通過對微課的特點和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特點的分析發現,微課可很好地被應用于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且在創作微課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對知識和教學方法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此外,在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可針對各個知識點和不同基礎、層次的學生制作輔助實驗教學微課,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4 結束語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驗課程教學中,學生利用微課可自由、有選擇性地自主學習,有助于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某個項目的實驗教學中,可先讓學生觀看微課視頻,然后分組討論、總結知識點,課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利用微課視頻進行知識的鞏固和反思。這種教學方式非常適合目前中職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狀態。
科技的發展使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更便捷,網絡技術也促進了教學模式的創新,人們的學習和生活已無法離開各種網絡和多媒體。將微課教學模式運用到中職計算機教學中,能促進中職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解決計算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和鞏固計算機知識,樹立新時期中職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向,將中職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用人單位歡迎的實用型人才,從而更好地體現職業教育“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提高技能水平為核心”的教學指導思想。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
[2]張藝騰,蘇鳳梅.中職計算機教學現狀與改革建議[J].河南科技,2013(9):251.
作者簡介:賀詠梅(1975—),女,畢業于天津理工學院電器專業,微機實驗師。
〔編輯:張思楠〕
Abstract: Micro course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teaching modes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the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suitable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specialized course. Therefor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ion of micro teach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tent, and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teaching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application of bas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Key words: computer; experimental teaching; micro lesson; cultural basic cour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