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學習知識的階段,也是學生良好品德逐步建立的階段,這一階段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來說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這一階段的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德育教育。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也是九年義務教育的最基礎階段,因此,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在滲透德育教育則很有必要了。作為學生人生道路上的啟蒙老師,也一定要積極探索,總結一些好的德育教育的方法及行之有效的措施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4-0087-01
引言
德育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德育教育則貫穿整個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而且還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在開展素質教學時要始終堅持“德育為首,育人為本”的宗旨,把德育教育和教學工作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不斷滲透,不斷加強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拓寬德育工作渠道,為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打好基礎。本文如下幾點是具體的做法:
一、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用良好的環境感染學生
“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一個好的環境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很重要的,學生在不同的環境里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比如說,一個學生如果長期被家長或者是教師批評,結果就是他學會了指責:如果一個學生總能夠受到教師或者是家長的鼓勵與肯定,他就會逐漸擁有自信;如果總是去諷刺和挖苦一個學生,這個學生就會變得越來越自卑;如果一個學生始終處在對學習或者是生活的恐懼當中,他就會變得越來越憂慮;如果一個學生能夠得到身邊人的認可,他就能夠學會自愛。所以說,教師在教育學生的時候一定要牢記自己的工作使命,工作的方法與對事的態度,也就是說教師要多用賞識的眼光去挖掘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要讓學生學會寬容待人,嚴于律己,學會與其他的學生友好相處、互幫互助,為學生的學習營造和諧、愉悅的班級氛圍。
二、強化德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滲透時,教師可以借助各種德育實踐活動,把一些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良好的品德也能夠在實踐中得到踐行。第一,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布置一些品德踐行的作業,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布置為社區做貢獻的一些實用性的作業,比如說撿垃圾或者是公益宣傳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第二,教師也要培養學生主動為他人服務的意識,比如說在班級中輪流當班干部、勞動委員或者是擦黑板等,久而久之,能夠培養學生主動為他人服務的意識。最后,也可以為學生創設道德情境,組織學生開展道德游戲,比如說道德敘事等,讓學生都能夠在情境當中受到應有的啟發,為更好的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打好堅實的基礎。此外,也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到學校的德育實踐活動當中,比如說一些節日革命傳統教育的活動、道德聯歡會等,讓學生都能夠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三、確定班集體的奮斗目標,逐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小學生都喜歡集體活動,因此,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從小讓他們樹立“集體”這個概念,讓學生們知道集體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不能因為個人的利益損害集體的利益,讓學生從小就要有集體榮譽感,逐步培養集體榮譽感,知道通過個人的努力為班級爭光,當班級獲得一些榮譽的時候其實也是對自我的鼓勵,這樣就能夠促使學生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班級爭光。學生對班級的這種集體榮譽感則是建立在學校切實可行的德育實踐活動當中的,比如說,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通過日常的行為規范教育,把和小學生年齡特點相符合的德育規范放滲透到其中。教學實踐表明,把德育的要求作為全班具體的奮斗目標,則能有效地促使全班的學生都能夠向著目標奮進,而且還能夠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到自己與集體是同呼吸、共甘苦的。通過集體的力量逐漸培養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德育滲透的方法。
四、讓德育教育的組織更加完善、健全
在學校德育教育組織方面,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組織主要有共青團與少先隊,這就需要學校相關的教育工作者要逐步規范這些組織,使其逐漸走向正規的道路,使其逐漸完善、健全,將教育組織的導向作用充分地發揮出來。比如,對學校輔導員進行相關的教育與培訓,不斷地提高輔導員自身的素養與教育水平。定期組織輔導員參加相關的培訓,也可以組織輔導員走出去,和其他學校的輔導員進行相關的交流、溝通,通過學習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工作素養。
此外,要有意識地對少先隊的小干部進行挖掘與培養,逐漸建立起一支有思想、有能力的小干部隊伍。少先隊的小干部產生的途徑較多,比如說可以通過學生選舉產生,也可以直接由教師任命,小干部隊伍最好實行輪換制,這樣也能為更多的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而且還利于將學生的潛力挖掘出來。此外,可以借助少先隊員的力量來對學校的紀律監察、衛生監察進行管理與監督,激發學生都主動參與到校園管理工作的積極性與熱情,讓學生們在自我管理的過程中加強自身的反省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其實比教師的管理效果要好得多。
小學階段是學生系統接受教育的基礎階段,也是小學生處在思想教育的啟蒙階段,因此,這一時期開展的德育教育對于小學生良好品德的培養、形成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小學階段的教師要充分的意識到德育教學對于小學生今后的發展的重要性,然后再采取適合的教學方法或者途徑加以實施,充分利用好學校、家庭或者是社會上的一些有利資源,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滲透,最終為使得小學生養成高尚的品德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