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智 羅 萍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心外科,湖北武漢 430022
心臟手術患者圍術期心理狀態研究分析
胡國智羅萍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心外科,湖北武漢430022
目的 探討心臟手術患者圍術期心理狀態及其相應的護理對策。方法 對來該醫院診斷、治療的153例心臟手術患者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研究中采用該院自擬問卷調查表對患者圍術期心理狀態進行調查,并采用手術患者心理狀態評定量表、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并對心臟手術圍術期患者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心理干預。結果 153例患者中126例圍術期伴有緊張、恐懼等心理,占82.9%;118例患者圍術期伴有擔憂焦慮等心理,占77.6%;96例患者圍術期伴有自卑抑郁等心理,占63.2%;心臟手術患 評分為(4.34±1.01)分、SAS評分為(4.09±0.07)分(P<0.05)。結論 心臟手術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患者圍術期心理波動較大,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加強患者心理疏導,幫助患者調整狀態,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心臟手術;圍術期;心理狀態;護理對策
手術是治療心臟疾病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它對于患者而言是一種應激刺激,患者既有創傷性刺激,同時又會產生一定的心理應激反應。如對手術本身可能對身體造成的創傷、疼痛、手術風險以及手術治療效果、醫療費用等使得患者圍術期產生緊張、焦慮、害怕等負面心理,從而影響患者手術治療效果[1]。因此,心臟手術患者圍術期必須采取積極有效地措施做好患者圍術期心理護理工作,從而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提高手術成功率[2]。為了探討心臟手術患者圍術期心理狀態及其相應的護理對策。對2013年4月—2014年4月來該醫院診斷、治療的153例心臟手術患者相關資料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對來該醫院診斷、治療的全部153例心臟手術患者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實驗中男77例,女76例,年齡為44~79歲,平均年齡為(56.5±0.8)歲,患者病程為1~6年,平均病程為(3.5±1.4)年。患者中63例初中及以下,57例高中,33例大專及以上。
1.2方法
研究中采用該院自擬問卷調查表對患者圍術期心理狀態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性別、年齡、疾病類型,并采用手術患者心理狀態評定量表、焦慮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定。采用1~5分五級評分,其中,1級表示無心理狀況,2分表示很輕,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偏重,5分表示嚴重,患者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狀態越差[3]。

表1 心臟手術患者圍術期主要不良心理
1.3干預措施
為了降低心臟手術患者圍術期心理狀態對手術的影響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干預,具體如下:①入院前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意味著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斷和親朋交往,使得很多患者容易產生焦慮、孤獨以及恐懼等心理。此時,護師要熱情接待,善于采用溫和的言語向患者介紹我院的實際情況,消除患者的恐懼感。同時,護師要加強患者日常護理,及時幫助患者解決患者需求,從而穩定患者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②術前心理護理。患者手術前要對患者進行充分評估,根據患者不同的家庭背景、年齡文化等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向患者宣傳心臟疾病相關知識,讓患者對自己疾病有一個了解,從而取得患者的信任,讓患者感覺到安全[4]。③術中心理干預。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要和患者進行親切的交談,消除患者對環境的陌生感,告知患者心臟手術步驟以及手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緩解患者手術過程中的進展、害怕等心理,手術過程中要加強和患者焦慮、溝通,分散患者注意力。④術后心理干預。患者手術后應該采用溫和的語氣告知患者手術結果,對手術效果不佳患者要向患者分析手術失敗的原因,多和患者進行溝通,鼓勵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提高手術治療依從性[5]。
1.4統計方法
對患者干預前后相關資料進行SPSS16軟件分析,對于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將得到數據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
表2 兩組護理前后 S DS、S AS 評分比較()

表2 兩組護理前后 S DS、S AS 評分比較()
SDSSAS干預前(n=153)4.34±1.014.09±0.07干預后(n=153)1.58±0.291.89±0.72 t P值<0.05<0.05 15.7314.99
2.1心臟手術患者圍術期主要不良心理
該次研究中,153例患者中126例圍術期伴有緊張、恐懼等心理,占82.9%;118例患者圍術期伴有擔憂焦慮等心理,占 77.6%;96例患者圍術期伴有自卑抑郁等心理,占63.2%,見表1。
2.2兩組護理前后 SDS、SAS 評分比較
該次研究中,心臟手術患者干預后SDS評分為(1.58±0.29)分、SAS評分為(1.89±0.72)分,低于干預前[SDS評分為(4.34± 1.01)分、SAS評分為(4.09±0.07)分](P<0.05),見表2。
手術是治療心臟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不管何種治療手術對患者而言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影響,術前的負面心理是指人在特定的條件下產生的一種情緒反應,它是人先天的,普遍的,是人們進化、遺傳的一部分,具有適應價值、普遍表現以及鑒別性等心理特征[6]。手術前患者圍術期心理狀態將很大程度上影響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從而影響預后和患者的康復等。因此,臨床上研究心臟手術患者圍術期心理狀態顯得至關重要。
3.1心理問題分析
①術前心理問題。多數患者得知需要手術治療后內心均會出現緊張、恐懼、擔心等心理,不少患者手術前過度緊張從而出現失眠、害怕等心理狀態;同時,部分心臟手術患者擔心手術的失敗發生意外或死亡,擔心手術對家庭的影響和巨大的經濟負擔。部分患者甚至對自己的病情和醫師的診斷持懷疑態度,手術過程中不配合等[7]。②手術中心理問題。手術過程中多數患者高度緊張,尤其進入手術室瞬間思想備受壓抑,感覺到無助、孤獨甚至絕望等。③術后心理問題。手術后部分患者容易產生疑慮、煩躁等心理,迫切想知道手術結果,并想知道手術結果的準確信心,部分患者由于手術后身體虛弱、疼痛等感到煩躁。部分患者甚至難以忍受傷口的疼痛而出現抑郁、悲觀等心理,害怕手術后不能痊愈或出現并發癥等,影響術后工作和正常生活,很多患者術后表現為:不愿意說話、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該次研究中,153例患者中126例圍術期伴有緊張、恐懼等心理,占82.9%;118例患者圍術期伴有擔憂焦慮等心理,占77.6%;96例患者圍術期伴有自卑抑郁等心理,占63.2%,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8]結果類似。
3.2心理干預效果
為了降低圍術期心理對心臟手術患者的影響通過加強患者心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心理應激反應,而心理干預措施主要由我院專家醫師根據患者圍術期的心理狀況、教育水平等制定、實施,它更加能夠彌補常規護理過程中的不足,從而能夠增加患者圍術期心理指導,提高患者手術治療效果。術前通過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能夠讓患者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進行積極主動的自主以及自護等,從而能夠有效的避免心臟疾病加重,幫助患者更好地恢復心臟功能。同時,圍術期心理干預能夠有效的預防手術后并發癥,讓心臟手術患者治療過程中保持一種最佳狀態,讓患者能夠更好地配合治療、護理,幫助患者盡可能快的恢復肢體功能,從而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隨著該院圍術期心理干預的廣泛開展和宣傳,患者及其患者家屬對該院的工作也給予了很大的肯定,能夠有效地降低醫療糾紛及其投訴[9]。該次研究中,心臟手術患者干預后SDS評分為(1.58±0.29)分、SAS評分為(1.89±0.72)分,低于干預前(SDS評分為(4.34±1.01)分、SAS評分為(4.09±0.07)分)(P<0.05),這個結果和相關研究[10]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心臟手術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患者圍術期心理波動較大,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加強患者心理疏導,幫助患者調整狀態,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1]王桂英,劉艷雪,高艷芬.對圍術期患者心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醫學研究與教育,2009,26(5):52-54.
[2]唐東旭,沈春燕,湯莉偉.淺談普通外科患者圍手術期心理特點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9(34):449-450.
[3]李征華,黃北南.普外科手術患者術前焦慮評估及護理對策[J].江西醫學院學報,2009,49(6):118-120.
[4]謝瓊,袁芳.電話回訪對肝膽外科出院患者自我護理行為影響的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2,5(10):38-39.
[5]高麗利. ERCP 檢查術前心理干預對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J]. 吉林醫學,2009,30(14):1485.
[6]潘 華,嚴金蘭,李芙蓉.擇期手術患者的術前心理反應和心理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2,30(1):33.
[7]陸雪萍,盧柳青,石柳春.艾滋病合并外科疾病30例的圍術期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4B):49-50.
[8]陳碧珍.35例乳腺癌病人圍術期心理護理[J].全科護理,2012,10(6): 1693-1695.
[9]吳月玲.剖宮產圍術期心理護理對分娩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1, 30(18):161.
[10]王艷.腹腔鏡下卵巢切除術圍術期護理體會[J].中外醫療,2012,31(3):170-171.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Perioperative Analysis
HU Guozhi LUO Ping
Wuhan Asia Heart Disease Hospital,WU Han,HUbei Prouince,430022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erioperative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mental state nursing. MethodsThe author hospital to diagnose cardiac surgery treatment of 153 cases of patient-relat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study in our hospital since the proposed questionnaire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psychological state around the investigation and the status of surgical patients using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scal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were assessed, an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 patients to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Results153 cases of the 12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ioperative stress, fear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accounting for 82.9%; 118 patients with perioperative anxiety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concerns, accounting for 77.6%; 9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and low self-esteem associated with perioperative such as psychology, accounting 63.2%; after cardiac surgery intervention SDS score was (1.58 ± 0.29) points, SAS score was (1.89 ±0.72) points lower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SDS score was (4.34±1.01) points, SAS rated (4.09±0.07) min) (P <0.05).ConclusionsCardiac surgery is more common in clinical practice, patients with perioperative psychological fluctuations, should tak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way to strengthen the patien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help patients adjust status,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Cardiac surgery; Perioperative; Mental state; Nursing Strategy
R47
A
1674-0742(2015)03(c)-0040-03
胡國智(1975.10-),男,湖北鄂州人,本科,主治醫師,主要從事心外科手術圍術期患者管理工作。
2014-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