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宇
【摘 要】本文通過對河南越調的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指出當前河南越調的傳承發展遇到了巨大的困難。文中針對越調的傳承提出了立足時代做好劇團曲目的改革創新和加大力度保護老一輩的傳承人、培養新一任的繼承者的建議;針對越調的發展,建議加大政府的規范引導作用,加大資金投入,扶持劇團建設和加大媒體宣傳力度。
【關鍵詞】河南越調;發展現狀;傳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7-0025-01
河南越調在中華五千年燦爛的曲藝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國地方戲曲中頗具特色的一種。河南越調又可稱為四股弦,廣泛流傳于中國的多個地區,包括河南、山東、陜西等地。該劇種表演風格獨特而豐富,既有反映人民生活情形的輕快淳樸的唱腔,又有反映宮廷生活、征伐戰爭等的激昂慷慨、振奮人心的風格曲調。因其獨特的演唱風格與其所包含的歷史意義,河南越調于2006年經國家批準正式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受到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
一、河南越調的簡介與發展現狀
河南越調曲目豐富,傳唱至今的曲目有500出左右,按照老藝人的說法可分為兩類:代表民間生活見聞的外裝戲和反映宮廷帝王將相的正裝戲。其中以正裝戲為主,約有400多出,以外八角為主角。正裝戲的主要代表作有《進妲己》《趙公明下山》《打鑾駕》等;代表人物有程朝九、張建堂等老先生。而外裝戲產生于清末民國初年,為適應當時的社會需要而蓬勃發展,以生角、旦角為主。外裝戲的主要代表作有《青龍山》《藍伽山》《李雙喜借糧》等;主要代表人物有張桂蘭、劉蓮蓬等藝術家。許多以前的越調劇場現在有的改為了影院、舞廳,有的瀕臨倒閉。大批的越調從業人員為了維持生活紛紛轉行。以前紅火的越調學校劇團現在也無人問津,如今年輕一代很少有人把興趣放在曲藝方面,導致越調招生困難,越調的傳承和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二、河南越調的傳承及發展建議
(一)立足時代做好劇團曲目的改革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的欣賞品味和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改變和提高,很明顯,如果戲曲類的文化形式再固步自封、不思創新,極有可能將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要想做好河南越調的改革創新,應首先對市場進行全面深刻的調研,充分調查清楚當今社會人們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立足于市場需要對我們的傳統曲目進行一定程度的創新。此舉既可以保證保留傳統越調的精華部分,使之能夠得以傳承和發展,又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爭取再現戲曲的繁榮鼎盛時期。
(二)青黃接續,大力保護老一輩的精神傳承。中華民族的許多傳統曲藝多以口口傳承為主,其中越調更是如此,它是一種靈活的無形的藝術,多以人為載體,只有通過老一輩藝術家的口傳親授才能真正使它的精髓得以傳承。而我們許多的真正的藝術家們都年事已高,所以我們需要加大對他們的照顧與保護力度,使他們在生活無憂的基礎上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對越調的傳承和對繼承者們的教導之上。我們應在生活上對其予以關心照料,并對他們收徒進行資源和資金上的大力支持。
另一方面,現在許多年輕人逐漸喪失了對曲藝的熱愛與關注,我們應該加大對青少年的宣傳和吸引力度,采取廣泛吸納人才的策論,一旦發現越調苗子即進行定向的高強度的培養。同時應采取提高待遇等激勵性政策來保護并留住這些繼承的人才。
三、河南越調的發展建議
(一)加大政府的規范引導作用。早在2006年,河南越調就被政府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提醒我們它在中國傳統曲藝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政府的參與與引導對越調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發揮政府的市場規范作用,有助于使相關的劇團進行合理化、正規化、有序化經營。
(二)加大資金投入,扶持劇團建設。越調劇團的沒落原因歸根結底是由于缺乏資金。政府首先應該加大對劇團人員的資金投入,確保劇團工作人員的工資發放,避免造成現有人才的轉行流失;其次,政府應投資組建越調研究院,發掘老劇目,并對新劇目進行創新,以保證傳統文化的精髓得以傳承和創新工作的進行;最后,政府應加大對下基層演出劇團的補貼,以保證越調能更好地貼近百姓深入民間。
(三)加大媒體宣傳力度。首先,要鼓勵新聞訪談類節目多做一些關于越調文化的調研,深入的節目能夠使廣大人民群眾對越調有更深的理解,從而激起人們對它的關注和喜愛;其次,應鼓勵一些戲曲類網站的創立,通過網絡這個傳播更廣泛、更迅速的平臺對越調進行宣傳,從而推動越調的高速發展;最后,要把越調列進中小學生的音樂課本,使青少年從小對越調多些接觸和理解,對越調的傳承發展有巨大的作用??傊?,我們不應該讓越調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沒落,相反,我們應該使它得到傳承和發展,在新的時代煥發新的生機。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的娛樂方式也在更新換代,人民早已不再把看戲休閑當成是單一的娛樂方式。所以中國的戲曲界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式微的趨勢,其中河南越調更是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不過,作為傳統文化的精華,相信在我們的更多關注下,河南越調將會有更加璀璨的前景。
參考文獻:
[1]劉毅飛.河南越調傳承發展的思考[J].河南科技,2012,(22):114.
[2]魏天葆.河南越調的“正裝戲”與“外裝戲”[J].東方藝術思考與研究,2014,34(27):50-53.endprint
戲劇之家2015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