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何園園(1988.9-),女,河北邯鄲人,西北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2013級國際法碩士研究生。
摘要:在信用證交易中,開證行按照開證申請人的申請開出信用證后,即承擔了在受益人提交與信用證規定相符的單證時向受益人付款的義務。因此,產生于信用證的爭議焦點往往集中在對信用證單據的審查上。本文在對于各種審查標準及UCP 600中審查標準的發展加以介紹和分析的基礎上,重點關注了嚴格相符標準。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3-0041-01
一、信用證的定義
商業銀行跟單信用證(以下簡稱“信用證”)是當今國際貿易中最常使用的支付方式之一,以銀行信用代替了商業信用,緩和了有關買賣各方當事人之間的互不信任的狀態,降低了國際貿易的交易風險,有利于促進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信用證被視為是開證行向受益人所簽發的有條件付款的憑證。從內容上來看,信用證應具備以下三個主要要素:(1)由銀行開出;(2)憑規定單據;(3)向第三方付款,即它們就可以成為銀行有條件付款的文件。
二、信用證的審查標準
(一)審單的精確性標準:鏡像標準
鏡像標準理論,即一方面是一個具體的、清晰的信用證對其項下單據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信用證項下的單據要與信用證相關條款的描述完全一致、不差分毫,受益人向開證行、保兌行、議付行交付的相關單據要像信用證條款中規定的單據的鏡像一樣。將信用證的審單標準予以絕對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增加信用證交易的確定性,但事實上是不真實和不公平的,它使得國際貿易關系中的買方可能輕易找到拒付貨款的借口,因而對賣方來說是不公平的。
(二)模糊性審單標準:實質相符
實質相符,是指在信用證的要求與提示的單據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異時,仍然認定單據符合信用證要求的一種標準。該標準認為,應當拋開信用證相關條款的字面意思,要考慮不符點是否給銀行在審查信用證時造成了不確定感、該不符點是否將誤導銀行認為其與信用證的規定相符、該不符點是否將誤導開證銀行作出對自身有害的決定等問題。
這種以模糊性為價值取向,過分強調了信用證作為國際貨物買賣支付方式的保證作用。信用證的價值原本來自開證行的快速審查單據、審查結果的可預測性以及收費的低廉。但隨著實質標準的引入卻要求銀行不但具備銀行所應具有的專業知識,同時需要對基礎合同作出只有有關行業的專業人員才有能力作出的判斷。(三)原則性審單標準:嚴格相符
嚴格相符要求,受益人向銀行提交各種單據請求銀行依信用證付款時,這些單據從表面上看必須嚴格符合信用證的要求,銀行才予以付款;銀行有權拒收沒有嚴格符合信用證條款的單據。因此,銀行審單行為所采用的審單標準中就體現出了嚴格相符原則的要求,可以從兩個方面對這一原則進行理解:
從一個層面來看,開證行作為信用證主體之一對受益人所提交的相關單據與信用證的表面一致性進行嚴格地審核,而無需考慮基礎交易行為和交易背景,嚴格相符的要求僅僅局限于單證表面的一致性,而并非實質內容的真實性。而從另一層面來看,信用證項下的受益人只要提交的單據符合表面相符的條件就應該可以獲得銀行的付款。信用證交易的有效性與基礎合同項下可能產生的糾紛并無關系,除非存在明確規定的信用證欺詐情形。開證行一般不介于基礎合同項下開證申請人與受益人之間的利益關系之中。從上述的兩個層面出發,從審單的客體角度進行分析,這種嚴格相符原則又可以從兩個方面加以說明:一是受益人或單證合法持有人交付的單據必須與信用證的要求應安全相符;二是受益人或單證合法持有人交付的單據之間必須相互一致。也就是說,要做到“單單相符”和“單證相符”。
嚴格相符標準既給開證行提供了一個“單單相符、單證相符”的具體審單尺度,同時也給開證行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空間,可謂是靈活性和規范性相結合的典范。嚴格相符標準的確立使信用證的審單標準得以與時俱進,從而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
三、審查標準在 UCP600 中的新發展
(一)對 UCP 600 中“國際標準銀行實務”的解讀
UCP 600 在第 2 條“定義”中指出:“相符提示意指與信用證條款,本慣例中所適用的規定及國際標準銀行實務相一致的提示”。 我們應該對“國際標準銀行實務”做寬泛的理解,即國際商會公布的政策申明、專家委員會意見以及一些具有先例性質的判例均應被適用于信用證實務當中。
(二)表面相符交單的相符程度
表面相符交單原則是指要求所提交單據的表面,達到單內相符、單單相符、單證相符的標準。UCP 600 強調“單內一致、單證一致、單單一致”不應要求他們之間內容的完全同一,而只要不相沖突即可。其次,“不矛盾”標準是受到限制的審單標準,客體對象、實施細則等相關規定的存在使信用證在順利支付的同時也滿足申請人信用證條款的要求,確保了進口商的利益。再有,“不矛盾”標準的存在,使得銀行在面對“不一致”但“不矛盾”的單據時,可以憑借一個理性審單人的標準做出是否相符的判斷,而不需要擔心惡意申請人的拒付。
(三)確立了“單據必須滿足其功能”的單據相符“功能”標準
所謂“功能”標準,即要求單據表面看起來必須為合格單據,符合法規及常規,能實現單據本身的證明效果。因此“單據必須看似滿足其功能”的新審查標準也稱為“合格單據”的新審查標準。雖然 UCP 600 還是堅持的是“相符交單”,但是“相符交單”的程度有了明顯的變化,有學者將之看做是對嚴格相符審查標準的軟化,這種軟化體現為更加切合實務的需要,也加大了審查標準的彈性空間。但是,無論是“國際標準銀行實務”適用,還是“不矛盾”標準的確定,以及“功能”標準的補充,都是根據信用證實務的發展狀況對當事人之間利益關系的調整,是對嚴格相符原則的完善,盡管這樣的完善還處于探索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