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松濤 編輯/韓英彤
轉讓信用證下,如果原證要求一份受益人證明,該證明可否由轉讓后的第二受益人簽發?如果信用證被完全轉讓,無需通過轉讓行交單,則該受益人證明是否應由第二受益人簽署?筆者在國內業界進行調查后發現,對該問題的分歧巨大,焦點在于,第二受益人是否是原證的受益人?
根據UCP第38條b款“可轉讓信用證可應受益人(第一受益人)的要求轉為全部或部分由另一受益人(第二受益人)兌用”的規定,及其第2條“受益人:指接受信用證并享受其利益的一方”的規定,按照日常語言習慣進行理解,一旦信用證被轉讓,第二受益人自然應享有原信用證下的全部或部分利益。
在著名信用證專家G a r y Collyer的《常見問題解答》之中,有三個案例提到了可轉讓信用證要求提交受益人證明的情形,他的解答全部是受益人證明必須由第一受益人而不是第二受益人簽發和簽署。金·辛德伯格在其個人網站答疑時也持相同觀點。
這一觀點讓人難于接受,但在UCP和ICC案例中卻得到支持:
(1)UCP第十八條a款規定,“商業發票必須看似由受益人出具(第三十八條規定的情形除外)”;而第三十八條規定,如果第一受益人換單后產生不符點,則轉讓行應直接提交第二受益人的發票。顯然UCP將第二受益人排除在受益人之外。
(2)ICC意見R456。案例中原證要求提交受益人證明,證明檢驗證明已寄給申請人。轉讓行拒絕辦理轉讓,理由是所要求的證明應由第一受益人而不是第二受益人簽發;因為由第二受益人簽發,將被視為不符點。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在評價轉讓行的解釋時,認同應該由第一受益人來簽發單據,同時指出,第一受益人是否有可能(該意見中文譯本有誤,in position to應譯為有可能、有辦法)簽發該證明,則取決于第一受益人和第二受益人的關系。
(3)ICC意見R374之問題4。問:由于第一受益人替換了發票和匯票,第二受益人作為提單、保單、產地證及受益人證明的托運人,這些單據會因為與發票不符而被認定為不符點嗎?答復是,“如果原始信用證是如此規定的,或者轉讓行轉讓時認可該條款,你們所說的單據中的托運人只能是第一受益人。UCP500并不禁止第三方單據,因而除非信用證另有規定,某些單據中的托運人不同于發票的簽發人不視為不符點”。
(4)追溯UCP歷史版本,可轉讓證的受益人,指的也是第一受益人。UCP400及以前的版本,第二受益人是Third party或other party(second beneficiary);UCP500雖然對信用證轉讓做了重大修改,但將第二受益人改為other Beneficiary(Second Beneficiary)僅屬于“些許改動……并沒有改變UCP400第54條相應各款的含義和內容”(國際商會511號出版物《UCP500與UCP400比較》);UCP600第三十八條b款第一項與UCP500相比,也沒有任何意思上的改變。
在國內,雖然觀點一擁護者眾,觀點二曲高和寡,但在出口交單中,以第二受益人不是受益人為由遭到的拒付時有發生。期待以后版本的UCP不與語言習慣相沖突。雖然每次修訂UCP時,對第二受益人的改動極小,但是多次改動累加的結果,是第二受益人從“另一方”(other party)變成了“另一受益人”(another beneficiary)。對于不熟悉UCP過往案例的同仁而言,很難理解為何另一受益人不是受益人。目前階段,為避免爭端,在處理轉讓證時,申請人、開證行應謹慎使用單據由受益人出具或簽署的條款;其他各方,尤其是第二受益人,如對受益人所指何人有疑問,不妨請開證行、轉讓行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