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銀行國際結算單證處理中心(廣州)課題組 編輯/韓英彤
在篩選提煉ICC案例的過程中,本文發現許多案例有共通點,并從中一管窺豹地總結出一些ICC的處理原則——有出處、重實質、高清晰、尊實務。
在信用證的發展歷程中,各方當事人對不符點的爭議從未消失。為了更好地理解ICC銀行委員會對不符點爭議的解決思路,本文基于ICC歷年的咨詢案例,探索ICC委員會咨詢的分析邏輯,歸類探討了爭議集中的焦點問題,旨在找出每個咨詢案例中爭議的根源,最后總結提煉對爭議性問題的判斷標準,為日常業務提供導向性參考。
通過梳理ICC歷年的案例,本文歸納出三個爭議的焦點問題:單據的額外信息引發的爭議、對貿易實務或專業術語的理解差異引發的爭議、信用證條款障礙引發的爭議。下文將就此展開分析。
單據上顯示的額外信息是否導致單據不符,這一爭議在ICC咨詢案例中占據了大部分篇幅。所謂額外信息,是指根據UCP、ISBP745以及信用證的規定,不要求在單據中顯示的數據和信息。對于額外信息,需根據其在單據中的作用、其他信息是否完整等進行綜合判斷,確定其對單據功能的影響。借鑒ICC近年來的意見,可以歸納出三個原則。
典型案例:TA818、TA811、TA708、TA756。
何為不影響詞句性質?主要是指同義詞更換和信息詳略不同兩種情況,均不構成不符。典型案例中的前三個即為此類:(1)在TA818中,受益人發票抬頭處寫了申請人的名稱,然而其欄位命名為CUSTOME(原文有拼寫錯誤)而非APPLICANT,開證行提不符點:發票未以申請人為抬頭。(2)在TA811REV中,發票和裝箱單上的PO NO.分別顯示為SOL140430-01和SOL140。由于信用證沒有定義“PO NO.”,這兩個號可以解釋為總分號關系等多種含義,加之其不影響單據功能,無需判為不符。(3)在TA708REV中,其他單據沒有如提單那樣顯示封箱號前綴MSC,ICC認為單據相符。因為MSC只是承運人縮寫,僅作為封箱號的補充而存在,其他單據是否顯示該前綴不影響貨物的識別。由此可知,信用證和慣例中沒有定義的信息在單據中顯示的詳略并不能構成矛盾。
與此相對的是TA756的意見。單據在信用證規定的貨物名稱中加上了SECOND HAND,影響了貨物性質,構成不符。
典型案例:TA809REV、TA810REV。
額外信息是否影響單據功能,視單據的性質而定。在TA810REV中,裝船通知將發票價值USD54000誤寫為USD5400。雖然信用證未規定裝船通知顯示發票價值,但ICC考慮到裝船通知的作用在于告知申請人裝船貨物信息,如果損失,所以此額外信息的錯誤影響了單據功能,構成不符。
而TA809REV則屬于相反的例子。CMR把發票號104寫成1074,ICC卻不認為構成不符。CMR作為公路運輸單據,是貨物托運單、承運人收貨證明和承運合同證明。發票號只是證明該CMR與發票的聯系。由于CMR顯示的貨描等信息已足以建立CMR與其他單據的聯系,故發票號的不一致應視為拼寫錯誤,不構成不符。
上述兩案例表明,額外信息不一致是否構成不符,與其是否影響單據功能有關。若不影響單據功能,從信用證作為結算工具的本質出發,應不視為不符。
典型案例:TA836。
在TA836案例中,信用證要求所有單據以英文出具;而在提交的租船提單中,簽字欄除顯示有船長的名字、“as master”以及手簽外,還加蓋了一個俄語印章。開證行認為該印章使審單人員無法辨別提單的真正簽發人,構成不符。但ICC的意見認為,船長名字、身份和手簽已構成符合UCP600要求的租船提單簽署,提單功能已得到滿足;而根據ISBP745的規定,開證行也無需審核信用證規定語言以外的單據信息。據此,開證行無需審核俄語印章上的文字這一額外信息。
綜合上述三原則,開證行對單證中國際慣例和信用證規定以外的信息,應該根據額外信息對詞句性質的影響、對單據功能的影響,以及是否在審核范圍以內把握尺度,靈活判斷其是否構成不符。
隨著科技的發展,國際貿易方式也在不斷發展進步,并產生了各種新生事物;同時各國的貿易政策也存在差異,導致單據中可能涉及UCP未規定的貿易術語。這類爭議的解決可以分為以下情況。
在案例653/R652中,N國銀行要求一份CCVO(出口到N國的貨物價值與原產地聯合證明暨發票),同時還額外要求有出口商和出口商國家的機構授權,以及顯示N國進口商的名稱。爭議焦點:CCVO能否被當作是一份商業發票并可被第一受益人替換。
ICC意見指出,CCVO(價值與原產地聯合證明)是進口國海關要求提供的海關發票,從單據功能的角度考慮,CCVO起到了發票的作用,可以被第一受益人替換。
從上述案例可見,對于UCP未規定的、涉及貿易實務的單據,ICC是從單據功能的角度來判定其是否符合UCP對應條款的。對于一份名稱并非發票,但單據內容滿足發票功能的單據,其審核可以參照發票條款。
在案例654REV/R637中,信用證要求提交的單據中包括受益人證明及相關快遞收據的正本/副本/影印本;開證行提不符點:DHL收據沒有顯示收件日期和快遞公司的小簽或簽名。ICC的意見認為,如果快遞收據上預留了快遞公司簽署的欄位,則其應被簽署,但前提是,被提交的收據是正本而非副本。ICC使用了“預留”這個詞語,其潛臺詞應是:如果快遞收據上沒有預留快遞公司簽署的欄位,則可以不必簽署。
案例634REV/R659則更凸顯出ICC對行業發展中出現的“非常規”單據的寬容。該案例中,信用證要求提交海運提單,受益人提交了一份已裝船海運提單,但僅在裝船批注上注明了日期,提單本身沒有預留簽發日期欄位。對此,ICC給出兩點意見:(1)提單的結構形式不是UCP的管轄范圍;(2)根據ISBP第13條,已裝船日期可作為提單日期。
從上述兩個案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ICC對涉及貿易實務中一些非常規的做法或者是行業發展后更新的做法,往往會先參照UCP的相關規定,并按同一原則來判斷;而對非UCP管轄范圍的內容,則不會給出任何相關意見,并強調UCP僅僅是慣例,而非法律。
由于基礎交易種類繁多,信用證本身專業性強,規定的內容有限或不夠清晰,難免會給單據的繕制和審核帶來困擾和糾紛。對相關爭議的判定,可遵循以下原則。
典型案例:TA793REV。
該案例中,信用證要求提交標注“運費根據租船合同支付”的全套海運清潔提單,并表明租船提單可接受。受益人提交了注明了"運費根據租船合同支付"的海運提單,并由承運人簽署。開證行提出提單的簽署不符合租船提單要求的不符點,而議付行認為該提單應按傳統提單審核。ICC認為,信用證要求傳統海運提單標注“運費根據租船合同支付”是不恰當的;而根據ISBP的G2條,“運費根據租船合同支付”的類似用語即表明該運單受租船合約約束,而租船提單的簽發也應根據UCP600 22款的要求審核,不符點成立。
可以看出,雖然案例中信用證要求傳統提單,但“運費根據租船合同支付”已經意味著該提供實質為租船合同提單,應按照租船合同的要求審核。
典型案例:TA816REV、TA834REV。
在案例TA816REV中,信用證要求提交分批發運下多次支款及最終裝運證明的單據;而受益人只發運了部分貨物,并提交不再發運的聲明。開證行認為,短裝短支,拒付;ICC認為,不符點不成立。在案例TA834REV中,信用證貨物為8 UNITS的某起重機 WITH ALL必要零件。提交的發票顯示數量為95% OF 4 UNITS。開證行以發票未顯示 4 complete units為由拒付;ICC認為,信用證并未強調單套設備不可分批裝運,而分批裝運是否導致貨物失去功能不是銀行考慮的事情,不符點不成立。
從這兩個案例看,PARTIAL SHIPMENTS有分批裝運和部分裝運兩種含義,而貨描措辭結構A with B,使PARTIAL的含義更加復雜。在這兩個案例中,信用證在規定PARTIAL SHIPMENT的情況下,即使在證中加列了相關限制條款,ICC均緊緊圍繞信用證的“PARTIAL SHIPMENT”這一關鍵點,允許受益人一次發運或部分發運。
典型案例:TA796REV、TA770REV2、TA786REV2、TA716REV2/R748、TA787FINAL。
上述案例中,TA796REV、TA770REV2是關于信用證對地理區域的限定;TA786REV2是開證行不認可發票和重量證以commercial weight計價;TA716REV2/R748是開證行對受益人提交的發票僅載明申請人名稱而無地址或國名提出異議;TA787FINAL則是因為信用證要求不接受不完整頁碼的提單,而提交的租船提單背面注明了PAGE 01,但正面未注明PAGE 02,導致開證行根據信用證規定拒付。
在這一類案例中,開證行提出的不符點,大都無法在信用證中找到明確依據,而僅僅是按照常規做法或借鑒實務要求提出的。ICC對這類不符點均不予支持,并指出,如果開證行或申請人有這方面的要求,應在信用證中明確說明。
在對以上具有代表性的三個爭議主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對ICC的咨詢意見進行了總結歸納,得出以下處理原則:
“有出處”。在ICC發布的意見中,首先會借鑒慣例的相關規定。如果慣例已有清晰規定,而僅僅是因為開證行與受益人對信用證條款和單據內容的理解差異而導致爭議,ICC會依照慣例判定是否不符;如果慣例沒有清晰規定,ICC則會借鑒相關慣例,并結合信用證條款和慣例規定綜合判斷;如果無可參照的慣例,則ICC會根據信用證條款,結合實務做法以及單據功能來綜合判定是否不符。
“重實質”。對單單不一致、單證不一致的信息,應判斷該信息是否影響詞句性質與單據功能。如影響了單據中的關鍵信息,導致貨物性質不一致,或影響了貨物裝運等貿易實務的內容,則應判定為不符;而對于號碼的前后對應、顯示的多余內容、同一信息的不同表述等,即使單單或單證之間不一致,ICC也會傾向于判定不符點不成立。
“高清晰”。在很多開證行提出的不符點中,其所依據的要求并未在信用證中有明確體現,只是開證行的主觀理解或是申請人的要求。如信用證使用了模糊限定詞,而開證行可能會根據自己的“實務常理”,提出諸如地理區域有誤、同一套設備不允許分批裝運等不符點。ICC在判定這類意見時,通常會重申,慣例中并無此要求,如果開證行和申請人有此要求,必須在信用證中明確加以規定,否則提出的不符點均不成立。
“尊實務”。當提交的案例中爭議的單據涉及貿易實務與術語等UCP未涵蓋的內容時,ICC會首先分析實務中的通行做法,比較其與慣例規定是否有可借鑒之處。對UCP600未規定的內容,按UCP600第14條單據功能是否滿足來判斷;如果UCP600雖有規定,但因為貿易相關行業的發展出現了UCP600無法預計或無法干涉的情況 ICC往往會先參照UCP相關的規定,按同一原則來判斷,并傾向于接受更新后的做法。對于非UCP管轄范圍的內容,ICC則不會給出任何相關意見,并強調UCP僅僅是慣例,而非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