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留征
任正非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企業家,也是一個矛盾的綜合體,你很難真正了解他的內心世界。他是一個曾經患過抑郁癥的孤獨者,也是一個雷厲風行的企業總裁。他經常對華為高管疾聲訓斥,也苦口婆心告誡員工“不要做一個完人,因為做完人很痛苦的”。他不但有質樸實干的一面,更有仰望星空的一面;他從來都不是神,他只是他自己。在他眼里,華為不是成功企業,外界只是在霧里看花,對華為做了過度解讀。他不僅是一個充滿理想的實干家,而且是一個立足實踐的思想者。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以后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企業家,軍人出身的任正非在帶領華為快速發展的同時,更加重視其企業哲學思想的發展,這一發展大致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具有四個鮮明的特點。
濃郁的軍事風格。華為經營戰略中的“農村包圍城市”“壓強原則”,組織機構中的“片聯”“地區部”“重裝旅”,企業文化中的“狹路相逢勇者生”“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等都是軍事風格的體現。在任正非的講話中,經常可以看到諸如“統帥”“將軍”“正規軍”“土八路”“新兵蛋子”“炮火”等軍事詞匯。他把戰爭的知識和理論應用到華為中,且在謀略、布局、團隊、士氣各方面都發揮到了極致。他不僅活學活用毛澤東的軍事思想,而且學習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思想和喬良的《超限戰》理論。他把自己多年養成的軍隊作風融入華為的企業文化之中,使華為成了像軍隊一樣目標統一、紀律嚴明、作戰勇猛的高效企業組織。
強烈的危機意識。任正非曾向員工描繪美好的未來,創立之初就豪言華為會“三分天下”;他也發出過“要敢于超越美國公司,最多就是輸”的怒吼。但是華為27年來他說得最多的卻是“冬天”“萎縮”“失敗”“破產”“死亡”等冷冰冰的字眼。于是,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出現了,天天疾呼“死亡”與“破產”的華為不僅活得很滋潤,而且登頂世界通信制造業;天天高喊“百年基業”與“世界一流”的眾多企業卻早已折戟沉沙、銷聲匿跡了。
深刻的融會貫通。任正非是一個酷愛學習的人,出差期間必帶的物品就是書籍。在他的思想體系中,你不僅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傳統的哲學智慧,比如“無為而治”“利出一孔”“深淘灘,低作堰”,也可以看到近代毛澤東思想中的“批判與自我批判”“農村包圍城市”;不僅可以看到古希臘神話中的丹科,而且可以看到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英雄人物“藍血十杰”。不僅可以看到“鳳凰”“烏龜”“狼狽”,還可以看到“黑寡婦”“貓頭鷹”甚至是“眼鏡蛇”;至于“青紗帳”“土八路”“炮樓”等更是比比皆是。
超越的義利觀念。作為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在“義利觀”上實現了超越。他強調企業是功利性組織,企業的使命首先是活下去,如果沒有利潤,企業就會死亡。企業也是社會性組織,必須守法經營、合法納稅、創造就業。他要求華為員工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華為,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在利益的分配上,和一般的企業老板不同,他把個人利益看得比較輕,愿意和員工分享公司發展創造的財富。無論是從華為的股權結構還是華為的薪酬制度上,任正非都做到了最大限度的分享。在法律制度還不規范的時候,華為的全員持股制度已經開創了中國企業的先河。
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說,任正非不僅僅創造了華為傳奇,而且為中國企業哲學做出了卓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