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溱
八項規(guī)定下達之后,中紀委連續(xù)在其旗下網(wǎng)站通報一段時間里全國各地被查處的各類違紀違規(guī)案件,旨在提醒和警告有關人員,要嚴格按中央八項規(guī)定行事,膽敢跨越雷池,必定網(wǎng)上留名。
通報大都“簡明扼要”“短小精悍”,點到為止,很少有“長篇大論”或“一事一議”,但最近一起通報卻一改常態(tài)。
這起通報的題目就超長:《中央紀委嚴肅查處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龍增來違反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問題》,內(nèi)容更是翔實嚴肅,達900字的篇幅。
為一個人下一份通報,這確實是“特例”,引人深思,更喚起警覺。
這是何故?
龍增來不是一般干部,中投證券參照行政級別,屬于省部級序列。自2012年底中央發(fā)布八項規(guī)定,兩年過后,全國盤點統(tǒng)計,查處違反八項規(guī)定問題的案件67737起,處理了89585人。這些人中,“蒼蠅”占據(jù)了絕大多數(shù),但也有極少數(shù)的“老虎”,例如黑龍江副省級干部付曉光,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建嗚,陜西省西安市委副書記、市長董軍等。不同于其他職務犯罪的是,這些領導干部只是在黨內(nèi)受到紀律處分,行政上被降職或降級,有的依舊在原領導崗位上履職。
然而,中央又為什么對這些不構成“犯罪”的領導干部“不依不饒”,在全國范圍內(nèi)進行通報呢?一方面黨的紀律不允許任何人搞特殊,違紀必究。通報是正常組織程序;一方面這些人違紀的時間節(jié)點有“問題”,全都是在中央八項規(guī)定下達之后,屬于“頂風上”,因此處理起來格外嚴厲。
實際上從黑龍江副省級干部付曉光被通報,中央已經(jīng)向高級領導干部們發(fā)出了警示信號,不要以為身居要職,在一些過去視為“小事”上不檢點,無人追究。一旦被舉報查實,絕不手軟。接下來是西安市長董軍,同屬下到私人會所消費,“滑溜”了嘴皮子,卻換來個黨內(nèi)紀律處分。按說,這些案例足以引起警覺,已完全可以讓領導干部們繃緊自我約束的弦,避免步人后塵,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了,然而有些人,似乎過于“自信”,仍膽大妄為,依舊我行我素,最終引火燒身。
作為國有金融機構直屬企業(yè)黨政一把手,龍增來本應以身作則,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帶頭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切實改進作風。但匪夷所思的是,中央的紅頭文件,接下來的三令五申,一件件觸目驚心的案例通報,居然在龍增來這里全變成了“一紙空文”、“耳旁風”、“嚇唬人”。照吃照喝,在龍增來“一畝三分地”上,他還是拿著過去的老作風,既任性又習慣地“為所欲為”。豈不知,他這次撞到了槍口上。
龍增來說起來有點太膽大妄為了。八項規(guī)定下達后,那些隔三差五被曝光的違規(guī)違紀案例,他不知道、沒有耳聞?顯然不是。明知有風險還非要為之,龍增來的僥幸心理在作怪。他以為,自己是一把手,做得出格點別人也不會怎么樣,更不會想到有人膽敢去舉報。習慣的特權很難自覺摒棄,倒是繼續(xù)享受反而覺得更習慣。至于八項規(guī)定,在龍增來等人眼里,是中央的要求不假,但如何貫徹執(zhí)行就是自己的事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是一些部門和單位的“傳家寶”,敢于“迎風上”,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有些人自覺手里有“利器”,可以投機取巧,瞞天過海,暗度陳倉,或者強詞奪理,死攪蠻纏。但他們忽視了一點:這回不靈驗了!
龍增來被“超?!蓖▓?,再次讓人看到了中央的決心,既對那些八項規(guī)定下達之后,仍舊“執(zhí)迷不悟”,懷有“僥幸心理”,甚至“以身試法”的人,不管是一般干部,還是省部級高官,誰不收斂、不收手,甚至變本加厲,誰就會受到黨紀國法的嚴厲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