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薇 楊勇

關鍵詞:附麻辛桂湯;雷諾綜合征;療效觀察中圖分類號:R289.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5)01-0049-02雷諾綜合征是一種以發作性指(趾)缺血為特征,有原發與繼發之分,常在受涼后發作[1]。目前雷諾綜合征的病因及生理病理仍不清楚,西醫對雷諾綜合征的藥物治療療效并不很理想。本病相當于中醫四肢厥冷證或寒厥、痹證[2-3],通常以溫陽散寒、活血通絡法治療,療效在90%以上[4-7]。本科近5年來采用白擬附麻辛桂湯治療雷諾綜合征33例,取得了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本科近5年來雷諾綜合征66例。對照組33例,其中男6例,女27例,年齡18~ 68歲;治療組33例,其中男5例,女28例,年齡18~ 67歲。2組病例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1.2診斷標準雷諾綜合征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典型發作時的表現:肢端皮膚顏色間歇性蒼白、紫紺、潮紅的改變,即3項變化,結合以下激發試驗多可作出診斷。(1)冷水試驗:將手指或足趾置于4℃的冷水中lmin,可誘發上述典型癥狀發作;(2)握拳試驗:兩手握拳1min,在彎曲狀態下放開,也可誘發上述癥狀;(3)皮膚紫外線照射實驗:皮膚對紫外線照射的紅斑反應減弱。1.3治療方法2組均予保暖及口服鈣離子拮抗劑、腎上腺素阻斷劑、α受體拮抗劑等常規治療及治療原發病。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附麻辛桂湯治療,藥物組成:白附片30 g(開水先煎2h)、麻黃9g,細辛5g,桂枝l2g,肉桂20g,干姜15g,黃芪20g,紅花10g,丹參20g,當歸10g,赤芍15g,甘草5g。若兼氣郁者加柴胡、枳殼、郁金。每日1劑,每剎3煎,共煎湯約500 mL,三煎混合后分早、中晚3次溫服。每天取第4煎液約2000~ 3000 mL,液溫40℃左右浸泡患肢20 min囑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外傷,10d為1療程。1.4療效標準[3]治愈:臨床癥狀消失,冷水試驗陰性;好轉:治療3個療程后臨床癥狀緩解,冷水試驗輕度發作,再治療2個療程仍未達治愈者;無效:治療3個療程后臨床癥狀無變化,冷水試驗仍陽性,再治療1個療程仍無改善者。2結果2組療效比較見表1。3小結雷諾氏綜合征,屬原發性肢端動脈痙攣性疾病,而癥狀典型屬繼發性者則稱為雷諾氏現象。癥狀發作與寒冷及情緒激動有關。其病理特征是肢端動脈痙攣或功能性閉塞,其后毛細血管和小靜脈亦痙攣,導致局部皮膚蒼白;肢端動靜脈痙攣很快消退,造成毛細血管內血液瘀滯,缺氧,出現紫紺;血管痙攣后期血液循環恢復,可出現反應性充血,局部呈潮紅。因此,肢端皮膚蒼白一紫紺一潮紅成為其臨床癥狀特點。引起肢端動脈痙攣的原因目前尚未明確,西醫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兩類,但療效欠理想[8]。中醫沒有“雷諾綜合征”的病名。但關于其臨床表現,文獻中有類似記載,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即有“手足厥冷,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有人認為屬“四肢厥冷證”,其病因病機是“虛勞則血氣衰損,不能溫其四肢”[2];也有人認為屬皮痹證[4]。據對雷諾氏綜合征的四診分析,本病應屬于中醫痹證中的脈痹、皮痹、四肢逆冷、手足厥寒等范疇。主要病因是因寒邪客于四肢之末、凝滯氣血,痹阻陽氣,四肢失其溫煦而致肢端拘攣疼痛。正如《素問·舉痛論》所云“寒氣人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血不通,故卒然而痛。”其病機祖國醫學認為,四肢為諸陽之末,得陽氣而溫。本病系因脾腎陽虛、外因寒邪侵襲而發。脾主四肢,脾腎陽氣不足,不能溫煦四末,故見肢體冷涼蒼白;寒邪客于經脈,或肝郁氣滯,均可致血瘀脈絡.而致肢體青紫,暗紅、疼痛;病程日久,寒邪郁久化熱或復感濕熱毒邪,氣血瘀滯,熱盛肉腐,則終致肢端潰瘍、壞疽。總之,從辨證分析可見:雷諾氏綜合征是陽虛、氣虛為本,瘀證為標,病位在四肢(四末)。故中醫治療雷諾氏綜合征應以溫陽散寒,活血通絡為主法。本院自擬方附麻辛桂湯由白附片、麻黃、細辛、桂枝、肉桂、干姜、黃芪、紅花、丹參、當歸、赤芍、甘草等中藥組成,方中白附片回陽氣、散陰寒、逐冷痰、通關節;細辛祛風散寒、通絡止痛;麻黃開腠理、透毛竅、散寒通滯;桂枝溫經通絡、助陽化氣;肉桂補火助陽、溫經通脈,引火歸元,大補命門相火;干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黃芪可大補脾胃之元氣,使氣旺以促血行,且可祛瘀而不傷正,有推動諸藥行于體內之力;佐以紅花、丹參、當歸、赤芍活血化瘀,益氣活血通絡之功;諸藥合用共奏溫陽散寒、瘀祛絡通之效。同時配合原方(第四煎)患肢泡浴,在適當溫度下(一般以40℃為宜),通過藥力促使局部血管平滑肌松弛,緩解痙攣,促進血液循環,以減輕發作程度,縮短發作時間。據文獻報道:黃芪、桂枝等對雷諾氏病有改善微循環障礙作用[6];細辛溫散體表寒邪,可促進毛細血管的血液流動[7]:黃芪、當歸、赤芍等具有擴張血管、增強血液循環、抑制血液凝固作用,尤其是黃芪能促使末梢血管擴張,使皮膚血液循環旺盛[5]。這些機理與現代醫學從松弛血管平滑肌,抑制血管活性,降低血液黏度的原則治療雷諾氏病是相一致的。參考文獻:[1]葉任高,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65.[2]顧伯華.實用中醫外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33.[3]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 準[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87:6701[4]柏正平,中藥內外結合治療雷諾氏病21例[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99,19(1):44.[5]周芳軍,陳麗英.通脈沖劑治療雷諾氏病40例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1994,(5):16.[6]金學仁.蘇龍活血飲治療雷諾氏征及微循環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1995,22(4):165.[7]趙殿法,段化端.溫經通脈飲治療雷諾氏病15例[J].新疆中醫藥,1998,16(2):7.[8]方圻.現代內科學[J].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1261.
(收稿日期:2014 - 09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