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
新聞采訪中越貼近真實,新聞的價值性和功能性就越強,在社會和文明大大進步的今天,新聞采訪工作需要更加接近現實,這就給新聞采訪帶來了侵犯隱私權的可能,如何平衡新聞采訪權和隱私權深層次的關系,化解雙方的沖突成為新聞采訪人員的重要課題。本研究從新聞采訪工作的實際入手,闡述了新聞采訪權和公民隱私權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新聞采訪過程中可能侵犯隱私權的主要方面,提供了實現新聞采訪權、保護隱私權的具體建議。
當前,新聞采訪工作呈現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廣泛的特點,這造成了對普通公民隱私權侵犯的可能,特別在最近,大量的普通公民以侵犯隱私權作為理由提起新聞采訪侵權訴訟的案件正在增多,如何開辟新聞采訪的工作新模式,有力地維護公民隱私權成為新聞工作順利開展和良性進行的新熱點問題。要在新聞采訪工作中明確新聞采訪權和公民隱私權的基本行業定義和法律概念,對新聞采訪可能侵犯公民隱私權的重點問題加以分析,建立起新聞采訪工作的正確觀念,構建新聞采訪法制化和規范化的體系,更好地避免對普通公民隱私權的侵犯,做到對新聞采訪工作全面保障。
從新聞行業來講新聞采訪是對新聞事件進行的采訪和報道的新聞專業性行為,而新聞采訪權就是指新聞媒體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行使職業行為的權利,是記者在新聞采訪過程中進行信息收集、連續采訪、形成觀點的有力保障。新聞采訪權以新聞采訪工作為平臺,具有如下主要的特征,一是,新聞采訪權是新聞采訪活動中賦予記者職業性的權利;二是,新聞采訪權具有連續性,由于新聞采訪的過程和活動具有連續性,這也就帶給新聞采訪權連續性的特點;三是,新聞采訪權的主體具有明確性特點,記者是新聞采訪權的主體,普通公眾和其他行業的人沒有新聞采訪權。
隱私權是公民個人隱私權的簡稱,隱私權既是一個法律范疇的概念,同時也是一個社會學范疇的定義,隱私權在新聞采訪工作中一般被認為,公民對個人生活和自身秘密的一種基本保護,禁止他人、組織、機構和社會干涉和侵占的一種建立在人格之上的基本權利。在新聞采訪中涉及到的隱私權主要有:公民生活自由權、公民生活情報保密權、公民通信秘密、公民個人隱私,這些內容無論是在新聞行業還是在法律工作中都應該得到基本地尊重。
有別于一般民事侵權案件,新聞采訪侵犯個人隱私權是以新聞作品發表作為重要標志,如果新聞采訪過程中涉及到公民個人隱私,而這種侵權是以其他方式散播和發布出去的,在法律層面上只能被列為一般侵權或普通侵權,不構成新聞采訪侵害個人隱私權,這是新聞采訪侵害個人隱私權的必要構件,也是正確確定新聞采訪對個人隱私權利侵害的基本要素。
新聞采訪侵犯個人隱私權的受害對象是具體的公民個人,判斷新聞采訪權對隱私權的傷害標準要立足于此,不能將法人和社會組織列為個人隱私權侵權的對象,以免造成對新聞采訪權的限制,影響新聞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
新聞采訪侵犯個人隱私權應以受害方感受到損害為基礎,并以此提請法律救濟。對新聞采訪侵犯個人隱私權的救濟也有統一的標準,一般以社會價值判斷作為判定標準,以恢復名譽和物質補償作為補救措施。
實現新聞采訪權是正確而全面地發揮新聞輿論作用、導向作用和監督作用的基礎,在實際新聞采訪工作中必須要對采訪權加以法律的保證,同時也要對采訪權進行更為準確而科學地限定,使對新聞采訪權得到更為全面地應用,在確保個人隱私權的前提下,做到新聞采訪權和隱私權“雙贏”結果的構建,當前新聞采訪中應該處理做好如下主要工作:
在新聞采訪的實際工作中應該正確區分普通公民與政治人物在采訪中的地位,普通公民依法享有新聞采訪中的個人隱私權,而政治人物由于負有公共事務和政治事務的相關責任,因此,其個人品德、操守和行為必須接受公眾和社會的監督,固其個人隱私權必須在新聞采訪中做出一定的讓渡和犧牲。
由于普通民眾對新聞機構和新聞單位來講處于弱勢地位,因此,普通民眾的個人隱私需要在新聞采訪中得到有效尊重,這樣才能構筑新聞采訪工作和普通民眾生活更為和諧和穩定的關系。而公眾人物是公眾和社會關注的要點,其從事的工作和活動與社會公共事業密切相關,并成為構筑社會文化和公共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公眾人物的一些隱私權必須讓渡出來,形成對社會知情權的有效滿足,這是新聞采訪工作中應該把握的關鍵。

新聞采訪中自覺地暴露公民隱私稱為揭露隱私,其程度較重;不自覺地暴露公民隱私稱為涉及隱私,其程度較輕;暴露隱私越具體,造成的侵害就越嚴重。被侵害人受到的侵害,并不因侵害人的無意而有所減輕。所以新聞記者和媒體在報道觸及他人隱私時,一定要慎之又慎,防止有意無意觸犯公民的隱私權。
在新聞采訪工作中應該堅持真實、準確、客觀、公正的原則,將主客觀分開,避免“媒體審判”。真實性的內涵包括“真實、準確、客觀、公正”。在實踐中,則強調“細節真實、具體真實、總體真實”相協調。
筆者認為,更正與答辯是新聞媒體自身糾錯的主要方式,是新聞侵權主體減輕責任、防止新聞訴訟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能在同等范圍內有效地消除對被侵權人的不利影響,恢復其受到損害的名譽。因此,有必要通過國家的基本法律明確更正與答辯為一種新聞侵害名譽權的非則產性法律責任承擔方式。給予新聞侵權以系統的明確的法律界定,是保護其他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免遭濫用新聞采訪權侵害的需要,也是使新聞采訪具備一個明確的法律保障空間的需要。
隨著新聞采訪的活動次數和滲透能力的逐步提升,侵害公民個人隱私的問題正在日益顯現,如何實現新聞采訪權的順利實施,如何實現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如何構建新聞采訪權與公民隱私權的新關系成為新聞工作的熱點問題。要正確認知新聞采訪權和公民隱私權內在的、重要的關系,做到對新聞采訪工作的有效調整,在更新新聞采訪工作方式、理念和內容的前提下,更好地維護公民隱私權,做到對新聞采訪工作深層次地保障,提升新聞采訪的規范性,做到對新聞采訪整體質量、效率的進一步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