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榮景(本刊記者)
紫陽民調中心:為民服務隨時在線
文/陳榮景(本刊記者)
以互聯網思維更新密切聯系群眾方法,完善為民服務平臺,讓基層政務處理更精準、更高效。
2014年12月底,紫陽縣蒿坪鎮北坪村老人李烈健接到一通電話,對方稱是縣政府社情民意調查中心,詢問他生產生活是否存在困難。“山里降溫,自來水管道凍裂,我正好借機會反映問題,試試是否真管用?!狈畔码娫挘罾蠈@個突然打來的調查電話持懷疑態度。
僅一天后,鎮上包村干部王宗偉及時趕到村里,這次他帶著縣水利局技術人員,開口能說出吃水困難戶的具體人數,直奔主題搶修管道?!爸行脑谕惶旖o100戶村民都打了電話,把村情摸透后通知干部來解決困難?!崩盍医@樣的辦事效率感到滿意。
近年來,紫陽縣在推行一系列政務改革措施中,運用互聯網思維,成立民情調查中心,以電話民調、網絡問政等技術手段服務基層治理,提高辦事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有效破解新時期干部聯系群眾不夠深入、不能長久的問題,實現干部服務群眾常態化、精準化。
紫陽地處秦巴山區腹地,地無百尺平。受地理環境限制,群眾進縣城辦事或者反映問題非常不便?!盎鶎訖C構改革鎮村撤并后,轄區面積擴大,我幫扶著一個村上百戶人,每月繞山挨家挨戶跑一趟,要花很多時間在路上?!备屳锲烘傓r綜站長王宗偉感到煩惱的是,村民多在外打工,下鄉吃閉門羹是常事。
這種挨家挨戶敲門聯系群眾、收集民情民意的方式在山區顯得效率很低。民意溝通渠道不暢,群眾困難積壓,致使每年市上民調紫陽縣政府的滿意度都較低,嚴酷的執政挑戰讓紫陽政務轉型必須另辟蹊徑。
“群眾需要政府快速反應解決問題,基層干部希望不再疲于奔波,領導班子更想從縣域層面得到更多民情信息來決策?!笨h委書記王曉江認為,構筑一個全縣范圍內民情上傳下達的快捷方式,對民意信息進行垂直化管理,無疑是解開干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困境的新鑰匙。
2012年1月,紫陽縣成立全省首個縣級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引入“雅典娜”計算機輔助電話調查系統,收錄全縣18萬部電話和居民的基本信息,建立起一個覆蓋全縣93.8%城鄉家庭的龐大數據庫。
它將群眾橫向按職業和身份、縱向按各鎮(村組、社區)各部門進行分類,方便民情查詢、比較和分析,相當于在政府和群眾之間開通了一趟民情信息直通車。
中心自成立之日起,每月根據部門、鄉鎮重點工作,圈定范圍將電話直撥當地群眾手機,詢問部門工作進展以及群眾要求。每次電話全程錄音,訪問員經由鼠標或鍵盤記錄的文字資料,有督導員在另一臺計算機上監控,確保民調結果真實,每次民調信息匯總,通過中心內網直達縣委書記王曉江、縣長梁濤辦公室。
電話調查是在干部保持下鄉走訪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對密切聯系群眾工作方法進行的一次“升級”。一個干部每天最多走訪十幾戶村民,而一個調查員每天可以撥通200個電話,進行每人10項具體問題意向調查,中心能快速匯總出一個鎮的民意需求,集成信息反饋讓干部幫扶精準、高效。
有了民情“早知道”,雙安鎮鎮長姜顯國把更多時間用在為村民辦實事上。去年9月,調查中心的一次抽查中,四合村村民集中反映村小學破舊問題,調查室將信息及時反饋回雙安鎮,并在同一時間與縣級相關主管部門協調,節約時間提高效率,上下聯動讓四合村新小學很快進入籌建階段。
電話調查、民意匯總、意見反饋、監督回訪,四招組合拳讓民調中心將縣、鄉鎮、群眾三級串在一條線上,提高為民服務效率,降低基層行政成本,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
2013年2月,紫陽又依托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力量,推出“4411111便民百事通”熱線電話,24小時接聽并答復群眾來電。截至目前,中心開展全縣民調19次,涵蓋所有鄉鎮,累計接聽受話1100余人次,收集督辦各類意見、建議、投訴900余件。
記者沿雙安鎮廖家河、林本河、雙河口村一路走來,看到茶園、大棚蔬菜基地、畜牧養殖廠等產業井然有序地分布在川道兩旁。姜顯國告訴記者,鎮內每個村的自然條件略有差異,不同村民的農業技術各有所長,將整村民情匯總后得出的產業幫扶更具針對性。
雙河口村蔬菜種植大戶儲召來,前幾年在外地蔬菜種植基地打工,在蔬菜種植上積累了經驗,返鄉后他想帶領村民一起種大棚菜。在茶葉產業遍地開花的紫陽縣,選擇做“叛逆者”種大棚菜意味著巨大風險。
他找到鎮政府幫忙拿主意,鎮上通過中心對全村進行一次民調,村民普遍認為茶業競爭激烈,大家看好大棚菜前景。匯總全村民情后,鎮政府主動出擊,幫助儲召來流轉土地40余畝,派駐3名干部入村指導蔬菜產業經營。僅僅兩年,村里的大棚菜產值超過500萬元,成為全村主導產業。
“對信息的實時掌控,小可以幫助一家一戶解決具體困難,大可以整合一個村、一個鎮、一個縣的有效資源,同時降低行政運轉成本,增大收益?!蓖鯐越榻B,紫陽縣民調內容走向多元化,有逐村詢問民情,也有針對某個部門的某項具體工作抽查完成情況,縣上還將民意調查引入干部考核,對傳統干部考察評價模式進行一次“升級”。
“過去從‘干部中推薦干部’‘干部中考察干部’,整個程序老百姓難以介入,民意考量處于空白?!笨h委常委、組織部長羅云忠介紹,近兩年,紫陽規定干部任用考察必須進行服務對象民意測評,凡是隨機民意調查滿意率低于80%的干部,提拔時實行“一票否決”。
調查中心每月定期開展的鎮村干部滿意度電話調查,群眾滿意度低于75%的鎮村要進行回訪,如果滿意度持續走低,將報縣紀檢部門對相關干部進行調查。
“以前一些‘老油條’式的干部在下鄉時圖清閑,不一一入戶。而現在有雙‘眼睛’盯著,想偷懶都不行,必須踏踏實實為民服務。”紫陽高橋鎮干部張明亮這樣形容調查中心的監督。
紫陽縣明確規定,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社情民意測評結果分別占各鎮、各部門考評總分的5%、10%。因民意調查出現的差距,直接影響單位年終獎勵、評優以及后備干部推薦名額分配。
在去年4月的一輪調查中,柏楊村群眾對高橋鎮的滿意率只有73.33%,綜合排名“倒數第一”。給鎮干部帶來不小的壓力。鎮干部走遍每一戶,問詢百姓需求,深入查找群眾不滿的根源,制定解決方案。經過三個月努力,群眾的怨氣煙消云散,取得了良好的民調成績。
兩年來,通過匯集民意,紫陽實施20件實事,集中解決交通、住房、教育、就醫等一系縣域重大問題,數據面前,共有56名縣鎮干部被誡勉談話,5名擬提拔干部被“一票否決”,民意真正成為縣政務改革活力的源泉。
解決吃水困難后,李烈健常盼著調查中心打電話,然而在外打工的兒子陳亮對調研電話的興趣不高。“他在外打工,對村里的事兒知道不多,反映不出什么大問題?!崩盍医⌒睦飬s明白,兒子不反映問題不等于他不需要幫助。

紫陽民調信息庫已履蓋全縣93.8%城鄉家庭 梁生樹//攝
去年11月,李烈健的孫女剛滿4歲,他想勸陳亮去村委會簽訂放棄二孩生育管理協議,由于往返路途遙遠,陳亮一口回絕??蓻]過多久,陳亮出人意料地主動回鄉辦理相關手續。
“鎮上專門建有在外務工人員微信群,干部負責在群內發布最新縣內新聞和政策消息,得知我的情況,干部通過微信給我做大量思想工作。”方便快捷的服務,讓陳亮了解清楚計劃生育政策之余,還及時得到鎮上正在給外出務工人員辦技能培訓班的信息,他返鄉后正好能趕上參加培訓,學到一門按摩手藝。
作為勞務輸出大縣,近年來,紫陽的外出務工人員呈現出年輕化趨勢,身在發達城市,生活節奏快、時間碎片化,一年回家時間不多,但家鄉仍是他們割不斷的思念。
通過民調顯示,智能手機在農村青年中大范圍普及,紫陽開始在互聯網領域進行積極探索,打造出“服務群眾,微力無邊”系列品牌,服務在外務工的青年人。
民調中心率先成立外出務工人員信息庫,政府開通“平安紫陽e信通”,定期發送勞務信息、法律服務知識。每逢傳統佳節,縣里還特制傳遞鄉音、寄托鄉愁的圖文及時推送,讓外出務工人員情系家鄉,建立起在外打工者的精神家園。
縣上還推出“紫陽宣傳”手機客戶端APP,開設熱點資訊、專題推介、便民服務等欄目,以文圖結合的方式隨時隨地為縣內外群眾提供各類信息,服務于移動終端受眾群體,用戶突破5萬人。
與此同時,全縣要求1000余名45歲以下干部開通個人實名制便民服務微博,分鎮、分部門建成微博群組,通過電子工作日志交流工作心得、接受群眾監督、發布便民信息。這一舉措,涌現出“超超發言”雷超、“大v”梁開明、“菜園子大家庭”QQ群主覃小強、微博警花“小小白”張敏等一大批運用現代技術為群眾貼心服務的好干部。
煥古鎮干部黃曉德發動自己的包聯群眾建起173人的“魅力金塘”QQ群,外出務工人員王順華在群聊時流露出返鄉創業意愿,他順勢引導、積極協調,促其回鄉投資300余萬元建成全鎮最大的養羊場。
“微服務”成為紫陽政改的一張名片,它豐富了群眾享受便民服務的渠道,讓不同的受眾選擇不同的信息化載體與干部互動交流,更讓干部的為民服務意識永不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