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時節(jié),歐洲街頭巷尾的餐廳都掛起了白蘆筍的推廣條幅,白蘆筍菜單也被制作成特殊宣傳單頁,被夾進了基礎菜單里;菜市場里的小販們,都將白蘆筍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一根一根的整整齊齊的排列成矩陣。廚師們和家庭主婦們也都為之瘋狂起來,畢竟這種擁有著溫潤白色、如長矛一般的蔬菜,稍不留神就錯過它的賞味期,畢竟白蘆筍每年也只有這五月到六月這50來天才會出現(xiàn)。
白蘆筍之所以金貴,是因為它的生長過程。它就像是蔬菜界的吸血鬼,因為整個生長周期是完全不能見光,一方面是在它生長過程中需要不停的人工覆土,不讓它進行光合作用而生成葉綠素;一方面是需要搭建厚厚的覆蓋物加強避光。不接受光照光合也使其進行了另一種化學變化,就是黃化過程。這個過程,會讓白蘆筍的口感更為細膩和軟嫩。
白蘆筍盛產(chǎn)于德國、奧地利、意大利、荷蘭、比利時。這些原產(chǎn)地都擁有上乘的白蘆筍品種,而就算非這些盛產(chǎn)國的其他國家,也有白蘆筍的蹤跡。比如瑞典,當?shù)氐陌滋J筍雖然不及德國等地的白蘆筍強壯粗大,卻也別有風味。最近我在波羅的海周邊國游走,又正值白蘆筍上市的季節(jié),本以為不在原產(chǎn)國吃不到上乘的白蘆筍(瑞典本地白蘆筍要6月上市),卻忘記了歐洲地界多國互通的原則。我在斯德哥爾摩的菜市場上見到小販們的攤位,無一不在販賣著粗壯的來自德國的白蘆筍,里加的超市里,一根白蘆筍的價格大約一歐元以上。而走進餐廳,白蘆筍也成為餐廳的應季推薦菜。
白蘆筍的吃法其實很多樣,如果單從口感上來講,它就是很清爽的味道,那么不妨可以嘗試直接焯水后冰鎮(zhèn),如吃刺身一般,這樣直接吃到原味。而更多的廚師會將白蘆筍加以多樣的烹飪,從前菜到湯品,再到主菜的搭配,甚至有廚師創(chuàng)意了白蘆筍的甜品。
這個季節(jié),如果你恰巧在歐洲,不如盡快暢吃這種美味食材;如果你不在,很多餐廳也環(huán)球同步,白蘆筍的菜單也豐富多樣得令人垂涎欲滴。
(編輯/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