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西方在金融領域開始合作
人民幣能否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貨幣籃的決定,今年年底可以正式做出。如果成行,那不僅意味著戰后歷史將告一段落,它還將挖掘出新的商業潛力。那時,德國投資者可以購買中國的股票和債券,而現在這些還都是夢想。
由于人民幣受到的限制,它在全球貨幣儲備中僅占2%的比例。
歷史上看,儲備貨幣同貿易貨幣使用的程度保持一致,而在貿易領域,中國已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海外貿易的1/4是用人民幣結算的,而2009年這一比例還在1%以下。貿易貨幣排行榜上,人民幣從原先的的第七位提升到第五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里實力最強的美國,2010年時還反對接受中國,現在卻明顯表現出較強的善意。這不是沒有原因:像中國這樣具有如此經濟實力和活力的國家,被長此以往地拒之門外,那么誘惑中國另起爐灶、建立自己的機構以及金融基礎因素,也會隨之膨脹。亞投行的建立便是這一方向上的發展。該行被看作是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的一種替代。
——德國“經濟新聞網”
華為的實力
自2005年以來,華為在歐洲迅速擴大,目前的年經營額已超過50億歐元。面對諾基亞和阿爾卡特-朗訊的最新行動,華為的回答頗具進攻性,它宣布,公司今年將在歐洲以雙位數增長。殊不知,華為是在艱難的條件下取得的這些成就。
有人說,華為用其電信設備為中國的刺探活動打開方便之門。美國政府甚至對接受華為產品提出警告,并且排除了自己使用華為產品的可能。還有人指責華為過于廉價地銷售其產品。于是歐盟委員會開始調查華為是否涉嫌傾銷。不過這一指責并沒有得到證實。
華為試圖不以中國公司、而是以國際企業的形象走上市場。
華為成功依靠了三個訣竅:產品價廉物美、重金開發市場、走國際化道路。在全球各地經常不是中國人任公司高管,而是當地的經理。
——德國《商報》
中國的商飛夢
中國商用飛機(Comac)公司于7年前宣布成立,沒有任何經驗可以遵循。在巴黎附近舉行的航空展期間,空客公司做出預估:中國的航空市場在未來10年里將成為全球之首。波音公司甚至認為,未來五年,中國訂購的飛機數量就會超過美國。波音還預計,今后20年內,中國客戶將預定超過6000架客機,價值高達8700億美元。
中國商飛在國內、今后在國外能否獲得成功,取決于它的工程師們能否在技術上獲得成功。——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