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業++劉彥生
信用卡作為一種靈活方便的信用工具,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住個人信貸市場扮演著同益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我國還未能建立與信用卡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制度環境,如此快速的增長必定積聚了較多的風險隱患,近年米,信用卡惡意透支、套現欺詐、業務投訴及法律糾紛事件屢屢見諸報端,就是對我們的提醒。因此,研究美國完善的信用卡信用風險防范體系極具現實意義和經濟價值,對我國信用卡風險防范立法亦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一、美國信用卡信用風險防范體系
(一)完善的個人征信體系。美國在百余年的消費信貸基礎上形成了完善的個人信用制度和發達的信用中介產業。各大信用報告機構與銀行和零售商之間都實現了電腦聯網、一次信用查詢在線答復時間不超過兒秒鐘,美國還有一些公司專門搜集個人社會經濟背景數據,為發卡機構提供了解個人信用的重要依據。
(二)健全的信用法律體系。目前美國防范信用卡信用風險的相關法律主要包括:《公平信用報告法》、《平等信用機會法》、《公平債務催收作業法》、《公平信用結賬法》、《信貸誠實法》、《信用卡發行法》、《公平信用和貸記卡公開法》、《電子資金轉賬法》、《儲蓄機構解除管制和貸幣控制法》、《甘崽圣哲曼儲蓄機構法>、《銀行平等競爭法》、《金融機構改革恢復執行法》、《信用修復機構法》、《消費信用保護法》等。
(三)有效的個人信用評估機制。美國個人信用評估的核心是信用分的評定,即信用評分。信用分是動態的數字,實質上是消費者在某一特定時刻信用風險的寫照。信用評分使用的五類信用資料,按重要程度依次為:①個人破產記錄、扣州抵押品、拖欠債務、遲付借款。②未償還債務。③信用歷史的長短。④一年來新貸款申請的查詢次數。⑤使用的信貸類型,即擁有哪些種類的信用卡。
(四)嚴格的消費者信貸保護機制。一方面,消費者信用報告為放貸機構降低了放貸風險,另一方而,政府也制定了保護借貸者的消費者信貸保護制度。《公平信用報告法》賦了聯邦貿易委員會監管消費者信貸報告機構的權力。嚴格的監管規范了消費者信貸報告機構的行業服務,保證了它們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美國的《信貸誠實法》是一部關于在信貸交易中公開信息的法律。它要求信貸機構在提供信貸以前公開信貸的主要條件,特別是信貸的費用。《公平信用結賬法》要求債權人規定具體的查詢程序,以便消費者按此程序對賬單中的錯誤提出中訴,并要求債權人對此做出解釋或予以糾正。
(五)全方位的失信懲戒機制。美國失信懲戒機制主要圍繞三方面發揮作用一是法律支持失信記錄方便地任社會傳播,把失信者對交易對方的失信轉化為對全社會的失信,使失信者付出慘痛代價。一是明確規定對失信者進行經濟處罰和勞動處罰。三是對嚴重失信行為根據相應的法律進行制裁。美國還設立了少年法庭,對青少年失信亦加以懲戒。嚴厲的失信懲戒機制能有效地打擊信用卡惡意透支和欺詐行為。
二、對我國信用卡信用風險防范的幾點啟示
(一)須完善個人信用報告體系。一是要充實完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金融機構在審核信用卡申請、授信之前可先查詢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使信用卡信用風險防患于未然。二是政府應積極扶持個人資信調查評估機構,促進個人征信業發展。
(二)須健全信用卡業務的法律體系。應借鑒美國的信用卡信用風險防范立法,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規,使防范信用卡信用風險有法可依。一是要加快個人信用立法。通過信用立法,對個人征信數據的采集、評估、披露、使用及個人隱私的保密等進行明確規定,營造良好的消費信用環境。二是要制定較高位階的銀行卡法律、法規。《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和《商業銀行信用}業務監督管理辦法》都屬于部門規章,法律級別及效力低,且均未對信用卡套現行為進行界定,也未對其制定嚴厲的制裁措施。因此應進一步完善銀行卡業務立法,明確界定信用卡套現行為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加大失信懲治力度,使信用記錄不良者寸步難行。三是應盡快出臺與消費信貸相配套的消費者保護條例及信用資料保密條例。對消費者和信貸機構的相關權利義務、對可以收集和提供哪些信息、對哪些機構、哪些人可以查詢他人信用信息等做出明確規定。
(三)須設立科學有效的個人資信評估機制。一是要設定科學有效的資信評估指標,并隨著形勢的發展作適當的調整和補充。對個人申請人設定收入水平、支出水平、家庭月現金流量、主要持卡用途、歷史違約記錄等指標,對單位申請人除現有評估指標外,增設財務狀況、資信狀況、發展前景等指標。同時對資信評估指標進行量化處理,不同指標設定不同分值,并根據分值的高低確定中領人不同資信等級,對不同等級的中領人授了不同的信用額度。二是要采用科學的資信審查方法,避免審查流于形式。除書而核實、電話訪問方式外,還可通過其他司接方式如核對其保險資料等方式對中領人的資信狀況進行審查。
(四)須建立嚴格審慎的信用風險管控機制。一是要建立嚴格的授信標準。嚴格限制借款人的資格和授信金額、可提供的授信類型以及授信的條件,把好信貸風險入口。二是要制定嚴密的契約,依法約束信用卡借款人的行為。金融機構應依法與信用卡申請人訂立嚴密的契約,憑該契約對信用卡持卡人的各類消費、經營活動進行監督,一旦發生違約現象可以及時止付及追索欠款,必要時可以訴諸法律。三是要建立信用風險預警機制。完善信用卡支付交易監測系統,實現信用卡交易檢測、預警的自動化,有效識別信用卡惡意透支和套現行為,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減少風險;嚴密監測和跟蹤客戶信用卡透支情況,一旦發現客戶賬上出現問題或其他可能影響銀行資金安全的跡象,要加強與客戶的聯系、并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如降低該客戶的資信等級以防患于未然。四是要強化對信用卡業務的監管和檢查力度,適時出臺監管政策,引導轄內銀行業機構穩健發展信用卡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