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英
自從我校實施了小班化教學以來,我在課堂中注重每個學生的發展,特別是學困生,我采取了“以優帶劣”的幫扶策略,經過一個階段的實踐,課堂教學有了明顯的效果,比如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神話故事《獅子和鹿》,故事內容是這樣的:一只鹿在溪水邊欣賞自己的身影,它看到自己美麗的角像珊瑚一樣,好看極了,心里很是滿意,當它看到又細又長的腿時卻抱怨起來,覺得難看的腿實在與精美別致的角不相稱。正在這時候,一只獅子發現了它,并向它追來,于是它撒開雙腿拼命地跑遠了,正當鹿甩開獅子的時候,它的角卻掛在了樹杈上,眼看獅子就要捉住它時,它用力一掙,掙脫了樹杈,這次獅子再也沒有追上它。
我先是創設了情景進入新授,檢查了學生的前置任務,孩子們做得都很認真,我又讓他們多種形式朗讀課文,質疑、釋疑后談學習體會,我正準備結束本課的學習,忽然一位平時學習一般的男孩站起來說:“老師,我認為這篇課文的課題起得不好。”我愣住了問:“課題怎么了?”他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鹿美麗的角差點害了它的命,難看的腿卻讓它獅口脫險,文中并沒有重點寫獅子和鹿之間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也沒有獅子的語音描寫,只交代了獅子追鹿,內容不符合題目。”我為這個孩子獨特的思維而驚訝,一個平時不怎么愛發言學習平平的學生,竟有如此的想象。我不禁追問到:“你覺得換什么題目更合適呢?”他不假思索地說:《美麗的角和難看的腿》。我贊嘆道:“孩子,你真了不起,我們在學習中就應該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見解,不要唯書本和老師為權威,只有在個性化的學習中建構的知識才是終生難忘的。”
在小班化的教學中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他們敢于表達,善于思考,敢于質疑,敢于批判,在課堂交流中涌現出這樣的信息,可能是意料之外的,可能是有意義或無意義的,可能是正確或錯誤的,無論怎樣它都是教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追求一種促進學生發展的動態生成的理想教學。
小班化教育要著眼于學生的一生,要尊重學生的天性和差異性,讓每一個孩子在學習中感悟生命的價值,在實踐中綻放生命的光彩。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