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旺
在我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最常用的教學方法就是“提問法”,此教學方法在傳統的教學中收效甚微,不僅沒有實現有效的教學成果,還使學生產生了害怕和恐懼的心理,究其原因,大多是教師的提問方式比較單一或提出的問題枯燥無趣等,沒有為學生提供生動豐富的教學氛圍,進而使得提問教學法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對提問教學法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完善,對要提出的問題進行完美“包裝”,讓問題以多樣的形式代替單一的呈現方式,進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充分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提問
小學數學教師在利用提問教學法進行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性、知識水平等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設計。在提問時不僅言語要簡明扼要,以便于學生理解,還要多設計一些帶有趣味性的、科學合理的問題,這樣才能發揮此教學方法的作用。若教師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不假思索就能解答出來,不但不能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也得不到絲毫的強化作用;反之,若提出的問題相對較難,就會讓學生望而生畏,產生害怕被提問到的恐懼心理或者萌生回答不出來怕丟面子的念頭。
二、加強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讓學生產生疑問的機會,開動他們的腦筋去思考問題,引導他們及時提出不明白或有價值的問題,充分利用課堂內的每一分鐘,將提問教學的作用發揮到極致。例如,教師可以扮演學生的角色,示范如何提問題。比如,在教授“角”的知識時,教師以學生的身份提出什么是角或者角的各個部分的名稱等,進而引發學生產生討論,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教師堅持利用這種示范提問題的教學方法,就會逐漸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從而提高他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明確提問教學的目的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利用提問教學法進行教學的目的。提問教學法大致可分為導入、展開和總結三個環節,教師要對這些環節要達到的目標和任務進行充分的認識,如此才能充分體現提問教學的價值。像教師在導入環節要創設問題情境,以此來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總之,在小學數學提問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提問、加強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明確提問教學的目的,如此才能夠大大提高提問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王麗華.淺談小學數學課學生交流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