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蓮
摘 要:小學習作生活化教學必須關注現(xiàn)實生活,緊扣時代脈絡,讓習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務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習作生活化;教學策略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習作如溪流,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清新雋永,潺潺不斷。“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習作生活化教學必須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緊扣時代脈絡,讓奇妙的大自然和沸騰的社會生活映入學生的腦海,走進學生的心田,讓習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務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并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小學習作生活化教學的策略有哪些呢?
一、擁抱多彩生活
生活是學生習作的源泉,習作是學生生活的鏡子。生活處處有習作,習作篇篇寫生活。離開生活,習作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習作生活化教學要引領學生觀察奇異的自然現(xiàn)象,投身沸騰的社會生活,發(fā)掘生活的奧秘,為學習習作和生命成長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和不竭的動力。
1.觀察生活。觀察是認識世界和社會的重要窗口。大自然千姿百態(tài),無奇不有。秋去冬來,寒來暑往,云蒸霞蔚,鳥語花香,花開花謝,云舒云卷,大自然如此多姿多彩,要引導學生去觀察感受。此外,留心觀察造型各異的大橋、人來人往的車站碼頭、大大小小的休閑廣場、眼花繚亂的購物廣場……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學會有序觀察、重點觀察、細致觀察和聯(lián)想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的絢麗多彩,增加生活積累。
2.體驗生活。體驗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驗證事實,感悟生命,留下印象。經(jīng)歷了體驗,就會有所思所感、所悟所獲,產(chǎn)生表達愿望。鼓勵學生品嘗家鄉(xiāng)的美食,參加假日聯(lián)歡會、游藝會、拔河比賽、田徑運動會、演講比賽和辯論賽、百科知識競賽,母親節(jié)為媽媽制作一張賀卡,為貧困山區(qū)的兒童奉獻一片愛心,為孤寡老人送去溫暖,走上街頭當小交警和環(huán)保義務宣傳員,動手種植花草,飼養(yǎng)小動物,到田間拔草……獨特視覺去觀察,一心一意去體驗,百般感受滿心懷。
二、積累豐富素材
材料是習作的第一需要。沒有材料,談何習作?材料充足了,學識豐富了,思想深刻了,語言生動了,習作時就能左右逢源,文采飛揚。習作生活化教學必須豐富學生的各種積累。
1.積累語言。語言是思想的外殼,是表達的工具。語言的生命力和表現(xiàn)力直接影響作品的質(zhì)量。寫文章好比造房子,字詞句段是磚頭、水泥板。因此,必須指導學生從優(yōu)秀作品中積累規(guī)范的語言,從生活中積累鮮活的語言。人人自備采蜜本,積累詞語可以按動詞、形容詞、數(shù)量詞、慣用語、成語等分門別類的積累。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時出口成章,習作時妙筆生花。
2.積累技巧。“按理說用規(guī)范的語言寫出真情實感、思想健康的作文應當是基本要求,而如今卻成為作文競賽選拔優(yōu)秀作品的主要標準而鄭重提出,是足以令人深思的。這說明在倡導自由寫作的同時,規(guī)則寫作的導引,同樣是不可缺失的。”小學生習作的技巧包括審題、立意、選材、組材、表達手法,以及開頭與結尾、過渡與照應、詳寫與略寫等等。恰當?shù)谋磉_形式與技巧能使主題更鮮明,內(nèi)容更有感染力。
三、拓寬練筆形式
生活化習作教學要廣開練筆途徑,引導學生多寫,以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提升習作的技能。
1.敘述性習作。情境再現(xiàn)讓學生身臨其境,浮想聯(lián)翩,為學生搭建生活與作文的平臺,學生習作時腦中再現(xiàn)動人、難忘的場景,興致勃勃,自然筆下生輝。比如,幾個學生相約去購買野炊所需的食品,回校之后,分角色表演購物過程,既有小販的熱情,又有雙方的討價還價,還夾雜著短斤少兩的笑話,真實感人。這樣訓練很容易寫出情真意切的習作。
2.即興式練筆。針對課堂和課間的偶發(fā)事件,引導學生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素材,讓學生“我手寫我心”,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有次語文課上,大家學得津津有味時,飛來了一只馬蜂,隨后又飛來兩只,三只馬蜂發(fā)出嗡嗡的聲音,學生躁動了。當我轉(zhuǎn)身板書時,一只馬蜂朝我頭上襲來,只聽到一名女生尖叫:“老師,小心馬蜂!”尖叫聲打破了平靜,教室亂了套:有的拿書頂在頭上,有的鉆在課桌底下,膽大的男生脫下外衣,跳到課桌上驅(qū)趕馬蜂……我靈機一動,這不是描寫場面的好時機嗎?轉(zhuǎn)眼間,馬蜂飛出了窗口,教室里恢復了平靜,我立馬寫上習作題目《馬蜂飛進教室后》,要求學生對剛才發(fā)生的一幕展開描述。
“作文連著健康的生命,讓作文與生命一樣精彩!”這也是習作生活化教學追求的境界。習作生活化教學必須構建一個“課內(nèi)外相聯(lián),學科間相融,校內(nèi)外溝通”的教學模式,拓寬教學時空,才能讓學生生命靈動,心靈健康,讓習作成為學生心靈和精神的追求,寫滿生命的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和感動,讓他們用童心、童趣、童言描繪五彩斑斕的生活,創(chuàng)造燦爛如花的生活。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