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親輝
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是優美的語言,還是廣博的知識?是嚴格的管理,還是豐富的教學經驗?在迎來送往的17個春秋之后,我漸漸發現: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最重要的是要有愛心。愛孩子,就要從細節入手,和孩子一起綻放生命的精彩。
一、在細節處做學生的楷模
班主任是跟學生直接接觸最多的老師,在工作中要重視小事,關注細節。這些細節包括在不同場合下得體的穿著、合適的言行、積極的情緒、謙恭的態度,因為這一切都會影響學生,都能教育學生。我教育學生,無論什么場合,都要遵守時間,無論什么情況,都要遵守約定,遇到特殊情況,要學會解釋。我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學生展現自己高尚優雅的風度和修養,對學生施以正面影響。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發生8.0級大地震,大地震給當地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抗震救災,眾志成城”奉獻一份愛心活動迅速在我校展開,我校師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我第一個懷著激動的心情帶頭把100元錢放進捐款箱里,緊接著班長把她儲蓄罐里僅有的25元零花錢捐了出來,她說:“希望災區的小朋友早日重返校園,完成他們的學業。”22.5元、5元、10元、20元……我班50名學生捐了625.8元,錢是不多,但那是從他們幼小的心靈發出的光和熱。5月19日14時28分全校氣氛凝重,我站在我班的最前面,我們頂著炎炎烈日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難者進行了深切哀悼,我們每個人的頭上都曬出了汗,眼前有些發黑,我們都紋絲不動,表情十分嚴肅。這些細節都感染著我的學生。這些看似婆婆媽媽的細節,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種認真的態度、嚴謹的作風、積極向上的精神。
二、在細節處加強同家長的溝通
我習慣進行傳統的家訪。我經常主動電話預約,按時到場,也按計劃按時離開,不影響家長的休息和工作。我從細節處以發展和欣賞的眼光向家長匯報學生的在校表現,反映孩子的進步;對學生的缺點,從細節處如實反映,提出要求,提供改正的途徑與方法。我將每一次與家長的聯系,都變成老師與家長友情的交流,以及家長與孩子親情交流的良機。所以,學生和家長都歡迎我家訪。不僅如此,家長也經常在班級群里交流孩子在家里的點滴變化與進步。因為我時刻在關注學生活動的每一個細節,時刻抓牢他們思想的每一個細節,捕捉孩子們在學校的學習、活動的照片,及時上傳到班級群里,讓家長們也時刻了解孩子們在學校的生活。所以,學生和家長能清楚地、深刻地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是真誠的,發自內心的。
三、從細節處入手,做學生的貼心人
班主任工作本身就是平凡而瑣屑的,我們全身心投入做好了這些小事,自然就能成為學生的貼心人。記得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十八歲的天空》中,古越濤老師在新學期開學前就從學校找到所帶班級學生的照片,并一一記住他們的名字、愛好,這樣,在第一次與學生會面時,他就一個一個準確地叫出了學生的名字……我永遠都記得學生們聽到新老師叫出自己名字時那欣喜的表情。也深深懂得了,從細節入手,能很快走進學生的內心。于是,天氣變化時,我會提醒學生加減衣服;上課時,看到學生坐姿不正確,我會耐心提醒……尤其對于那些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這些小小的細節往往能帶給他們深刻的印象。
四、在細節處賞識激勵,給孩子一個機會
通過表揚,肯定學生的某些閃光點,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可貴之處,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使學生每天都在進步和成長。我班的文娟(化名)同學進入五年級下學期開始,就表現出厭學、上課愛講話、喜歡與老師對抗。我想:面對這樣一位有個性的學生,對她愈粗暴,她愈叛逆反抗。我決定先觀察一段時間。過了幾天,她突然沒來上課,打電話給她父母,才知道她生病了。借著看望她的機會,我表揚她熱愛班集體,是班上的熱心人,她的一言一行被同學看在眼里,鄧錦玉還將她的事跡寫進了作文等。她很感動,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回校上課后,她像變了一個人。給她調座位,她主動配合,我抓住這一細節,立刻在班上表揚她。課堂上她開始認真讀書、做筆記,我表揚了她;六年級開學初,學校組織我們年級的孩子參加軍訓,我選她擔任室長。在短短一周的軍訓中,她有了不同尋常的變化。回到學校之后,孩子以《那一天,我當“官”了……》為題,寫下了一篇感人至深的作文。看過孩子的作文,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是啊,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該給每一個孩子同等的機會,讓他們去展現自己的精彩。
中國古代思想家李斯說過:“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只要在細節上下苦功夫,才能培養出優秀的班集體。相信,我們在座的每一位班主任,一定會永遠燃放起那盞璀璨的華燈——用愛的力量,讓每一個生命都綻放光彩,讓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因為細節而美麗!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