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考生
就像在大自然中,你不會要求每一朵花都有玫瑰的濃香一樣,智慧也應在熊熊烈火中顯出自己的火焰。
然,在當下這個機械化批量生產人才的大工廠里,智慧似乎已成為分數、名次、學歷的代名詞,失去了自身的景象。在“高考工廠里”,孩子們夜以繼日地學習知識而非智慧。陳寅恪先生所提出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被僵化的“智慧理念”異化為雞湯文學的盛行。“高考決定人生”的標語性吶喊,大學教室里從沒有討論的聲響,教授們一個個好似“神職人員”,盡管道行參差不一,但行為早已驚人統一。手捧課本結結巴巴地講授枯燥的知識,老師學生的目標都停留在考研論文上……
這樣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教育讓智慧失去了芒焰,失去了它本該有的豐富性,多樣性,淪為單一的以考試評判智者,以說話的早晚把愛因斯坦評判為低智兒童的尷尬現狀。
此時,人們驚人地發現智慧的另一種燦爛景象,不甘成為應試教育的“寵兒”時,他們早已喪失了智者應有的能力,長期的傳統智慧觀念,已讓每個人不自覺地戴上了同一張面具。不論什么百合花、郁金香都統統散發著玫瑰的妖艷與濃香。人們腦中的智慧早已刻板地被成功學、經商學占據。頂著喬布斯一般的頭腦卻無絲毫的創意。如此“智者”終將在日漸衰微中失去血色,走向平庸。
智慧應該是各種名貴的香料而不是陳嘉映所說的“在一個跑道上狂奔”。
正如余秀華用筆寫下 :“我只有一顆處女的心了,但她對這個世界依舊熱愛。”
腦癱似乎讓她終身無法成為智力上的卓越之人,但她用獨特的視角寫下最富激情的文字,這難道不是智慧的另一番景象?在余秀華心中,智慧也許就是一桿鋼筆的舞動,就是一首詩的酣暢吧。
人生倘若都以這般高傲的姿態面對“智者”,讓智慧成為人們失敗之后依然能夠感慨出“這不妨也是一種有智慧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高考放榜后的失聲痛哭。如果放棄對“智慧”這一名號的不斷渴求,那么你的內心也一定像被智慧的清泉蕩滌過一般平靜、清澈。
智慧是一首詩,是一幅畫,一碗面……每個人不一定都要如玫瑰般奪目,這讓我想起了一句歌謠:野百合也有春天!
【點評】
智慧的小作者常常能把抽象概念具象化,把宏大命題小巧化。本文便從教育界切入,化大為小,瞄準教育不智慧的脈門,在對比中彰顯自己認識的智慧,討論智慧應有的自身景象。強調了智慧要有個性,不從俗,懂得圓通,這是考生清醒地審明題意且有獨立思考與辨析能力的體現,顯示了對智慧的鑒識。其次,從行文構思看,考生以“野百合也有春天”為題,文末形象地呼應,將自己認知的“智慧”形象化,這是構思的化虛為實。
綜合評判一類卷:6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