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正青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就是面對學生,用關懷備至、深思熟慮、小心翼翼的方式去觸及年輕的心靈。”我們不求回報,堅守理想,用智慧與汗水,用愛與雙手托起幼兒如花的童年,這就是師德,就是浸透職業良知的點滴關切。今天我們一起談論的師德不一定是驚天動地的豪言壯語,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豐功偉績,也許是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談,也許是一次不分彼此的互動,甚至是一節精彩的課堂……這些都體現著我們教師高尚的師德和迷人的風采。
一、教育就是在喚醒和激勵中向生命幸福島漫溯
初登講臺的我裝出一副嚴肅的樣子,其實面對和我一樣同為獨生子女的孩子們,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如何來獲取孩子們的信任與敬佩。通過短暫接觸,他們“狡黠”地發現了我的“友善”,對我玩起了“欺生”的把戲。上課時的擠眉弄眼、指手畫腳、做小動作……這些我當然怒不可遏,將幾個帶頭的孩子狠狠地訓了一頓以后,卻發現孩子們眼中的光芒在泯滅,難道是我做錯了?就在這時臨近退休的魏老師給我送來了“靈丹妙藥”,她說其實孩子們并不是真的想搗亂,而是與生俱來就喜歡和老師親近,用這樣的方式在吸引你的注意呢!恍然大悟的我心頭的陰郁瞬間釋然,我開始嘗試著用愛去和孩子們交往,做老師亦做朋友,和他們一起活動、游戲,隨時抓住閃光點表揚他、鼓勵他。教師節總會收到孩子們親手制作的卡片,我歡欣雀躍的同時也會回贈他們卡片,雖然給每個孩子回復卡片麻煩,我卻用這樣平等的舉動播下愛與尊重的種子。用自己的真情和誠心來換取孩子們純真的童心,這要感謝多年教育經驗的老教師提點,喚醒我在之后的教育活動中不斷感悟師愛的真諦并運用于實踐。
我曾帶過這樣一個男孩,聰明伶俐,但講話結巴,男孩的母親因為他這一缺陷煩惱沮喪,曾多次找老師傾訴。我也是第一遇到這樣的孩子,有點無計可施,可我卻聽到班主任周老師用這些話開導這個母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這些話不僅使這位母親重拾希望,更讓我眼前一亮,能把“結巴”這樣的毛病當作是上帝的鐘愛,這是一份怎樣包容萬象的師愛之心啊!之后的日子,我們就和家長共同攜手,不斷四處搜集語言訓練方法,每天都要對孩子進行適當的練習,數學課上我也總是留心給他發言的機會,問題也許不會太難,但能聽到他并不很流暢的發言,老師和全班孩子們一起給他等待和掌聲。有了說話的信心,課間我會經常拉著他,問東問西、做做游戲,其余的孩子也會主動參與,陪著他一起說笑,男孩的朋友越來越多,主動表達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如何在取得進步之后,幫助孩子繼續保持,卻又不驕不躁,學會說話又要學會做人,我們為孩子所做的這一切努力都源于班主任周老師的博愛胸懷的感染,感謝她讓我懂得“愛一切的學生,愛學生的一切”中更深刻的含義,我相信今后我會做得更好,不斷變換教育方式,深入了解家庭和教育背景,只為了讓每一個孩子得到不同的發展,讓孩子的個性在愛的教育中綻放。
二、專業成長就是在讀書閱人中相互切磋、攜手共進
面對經濟騰飛,教師職業倦怠等許多問題,學校積極響應教育局的號召,組織開展了“三師一建”師德主題活動,為了讓教師身心都能夠和諧健康地發展,學校不僅提倡我們讀專業書籍,更倡導閱讀充滿人性光輝的書,例如,《讀者》《團隊精神》《態度決定一切》《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等。我還曾把最觸動心靈的文章和體會在學期末的“讀書交流”活動中推薦給全體教師共享呢!我校教研組還努力給老師們尋找學習的榜樣,如特級教師蘇雁芝、最美教師張麗莉等,學習他們的故事,共同分享身邊教師幸福的教育人生故事,面對面交流,在學習中不斷地激發老師們的工作熱情。
跟著師傅學更是讓我快速成長的捷徑,在師徒結對、互幫共進的活動中,我的師傅張老師事必躬親,對待工作認真負責,點點滴滴都令人敬佩,已有二十幾年教齡的她,居然隨時隨刻都把口算卡片拿在手里,她總說孩子們的計算還不過關,得多練;閑暇時候她總是念叨:“孩子們學得太辛苦,該做些什么?”之后,“改進學習方法,減輕課業負擔”就成了她不倦追求課堂實效的落腳點,在張老師強烈的責任心的感召下,我不由得和她一起鉆研教材,鉆研課堂,嘗試著怎樣優化教學手段,怎樣調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溫故”的同時“掌握新知”,在合作、參與和體驗中輕松獲取所學并靈活運用等等。通過多看、多學、多讀、多問的方式盡快收獲數學課堂精髓,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減輕了課后補習的負擔。積極學習,勇于創新,師傅的優良品質不斷潤澤著我,也使我對工作精益求精、持之以恒,把常態課當作公開課來準備,使孩子們在最輕松自在的環境中,以簡單有效的方式掌握所學,逐步收獲了顯著的成效。
“我助人人、人人助我”,只有投身團隊,融入團隊,依靠大團隊,建設好團隊,才是我們鑄就高尚師德、享受職業幸福的不竭源泉。
參考文獻:
陳雅玲.教師團隊合作學習之我見[J].教育探索,2012(06).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