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璐
摘 要:網絡時代,讀者對于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這與圖書館的有限資源之間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矛盾。為了有效緩解這種矛盾,讓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實現“容量無限”,信息資源的共享化建設勢在必行。本文通過介紹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三種具有一定可行性的服務模式,針對共享化建設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提出一定的解決方法和創新策略。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數字合作
簡單來說,信息資源就是日常生活工作中所使用的數據、所掌握的知識。而圖書館的信息資源共享,就是指在幾個圖書館已經建立共享體系的前提下,彼此之間借助現代網絡系統或科技,來實現信息的相互使用。所以說,對高校圖書館而言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平臺的搭建,關系到其能否為在校師生甚至是隱性客戶群體提供優質的服務,關系到其個體職能是否得到實現,更關系到其能否為高校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價值。
1 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服務的必要性
關于必要性,筆者將從教師、學生以及其他客戶群體三個方面來加以分析。
首先,高校教師雖然是學生的授課者,但是大多數更是碩導、博導以及學科帶頭人。身份和職能的多重化,促使其自身對學術和外語等方面提出了較高要求。同時,他們更需要那些科研性強,具有極高專業性并且能反映或涵蓋國內外最新學術進展動態的信息,而這些要求不是單個圖書館館藏資源所能完全滿足的。
其次,對高校在校生而言——本科生所需要的信息大多比較繁雜,時而會出現“那館有,此館無”的情況;碩士博士生不僅因為自身學業需要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他們課余時間還有可能參與導師的課題、整理匯編資料,或是自身也要進行一定的項目研究,對信息資源的質量以及供應時間都存在著較高要求。
最后,區域的經濟發展需要大量人才,而這些已經步入社會的群體為了在地區建設過程中繼續充實和鞏固自己,就不得不去利用更加豐富的信息資源。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區域的多所高校圖書館在不自覺中構成了一個信息資源的“聯盟”,成為一個巨大的知識儲備中心。它不僅為高等教育不斷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更能對整個區域的信息資源做出統籌調整,為該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應盡的貢獻。
2 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服務的模式
2.1 館際互借與傳遞
館際互借是指本館(或它館)沒有的文獻資料,在讀者存在需要時,由本館(或它館)根據已經達成的互借協議制度等,向它館(或本館)借入。文獻傳遞是館際互借在網絡模式下的拓展和延伸,主要包括全文文獻的傳遞、需求信息的傳遞以及文獻的上傳和下載。我們通常所用的電子郵件、傳真、服務器數據庫下載、FTR傳輸等都屬于文獻傳遞范疇。這類非返還式文獻的互借,正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及計算機信息的快速發展,而不斷地為更多的高校圖書館所大面積采用。
2.2 數字資源合作建設
與傳統文獻信息資源一樣,數字信息資源亦在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中擁有重要的地位。二者可謂并行發展,共同構成了圖書館信息資源的主體。同時憑借網絡存儲技術和光聲記錄的不斷發達,以及其在信息儲存傳遞、組織處理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優勢,數字信息資源已明顯呈現出超越“傳統”的范疇,極大地拓寬了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的領域。不過由于高校之間存在著學科專業上的差異,導致彼此既有相同的資源需要,又存有各自的館藏特征,所以數字資源的合作建設必須要以明確的分工為前提,借以擴大各自的保障范圍。
2.3 聯合目錄共建共享
為了充分實現資源共享,并使之價值達到最大化,構建系統、完整的目錄體系就顯得非常重要。當今社會文獻數量繁多、內容類型龐大而復雜,如果沒有一個完備的目錄體系,那么用戶在想要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時,就猶如大海撈針一般,全然不知具體收藏于何處,那么實質上就等于白白浪費了信息資源共享的成果。不過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聯合目錄的共建與共享是國內外信息資源共享建設中最為基本的服務內容之一,已經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高校圖書館可以全然借鑒其成功經驗,通過協定、推廣等一系列措施,實現聯合目錄的完整建設。
3 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服務的創新
3.1 個性化信息服務
以傳統服務為基礎,圖書館可以針對部分教研人員進行咨詢服務,也可以為單個學生用戶提供個性化信息查詢定制。同時,這種個性化的信息服務可以幫助客戶在海量信息中找到真正稱心的技巧方法,隨之獲得真正所需的內容。結合我國目前高校信息共享的建設情況,個性化服務大致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展開實踐:
一是編寫專屬的信息導航。將支持教研作為根本目標,由圖書館工作人員結合自己個人愛好和專業特長,為各個院系(或學科)編寫。二是提供專門的信息教育和檢索課程。在此環節中,圖書館工作人員將為培訓講師開展教育工作,同時還將作為信息資源的收集者,以課程為媒介去了解用戶的真正需求,以提供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
3.2 互動化信息服務
一所價值功能完備的圖書館,其不應該只具備“資源提供者”的職能,還應作為信息互動中心,接受讀者所傳遞的各類知識“反饋”。站在圖書館的立場上說,客戶本身保持足夠的參與積極性,更能夠讓圖書館根據其需要進行具體的服務調整或內容擴展,進而提高群眾對圖書館服務的滿意度。具體說來,互動化信息服務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進行開展:
首先,圖書館方面應加強與在校老師的協作。這是指在教師備課的過程中,積極配合提供其所需的信息情報,借以了解目前學生課業的現實需求,不斷發揮自己在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方面的后盾作用。其次,圖書館工作人員有必要深入課堂,這一方面是為了收集學生用戶對圖書館服務的反饋信息,以便于圖書館的自我修正;另一方面則是幫助學生掌握信息搜索技巧,間接提升其對信息資源分析和評估能力。
3.3 協同性信息服務
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讓學生群體日益疏遠圖書館的紙質資源,讓教師也愈發倚重圖書館的電子數據資源。因此,就圖書館方面而言,必須致力于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增加服務的協同性。具體來說,就是利用先進的數字設備、圖書館固有的舒適環境和極具專業性的信息人才,將傳統文獻服務,現代信息服務、數字圖書館服務三者有機統一起來,多渠道、多軌跡滿足客戶對于信息的需求,并協助其對廣泛的信息進行收集提煉,從而節省出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讓圖書館的服務深深鑲嵌至高校學習教研的各個環節之中。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建設將是一項漫長而復雜的工程,但是相信,在建設者努力學習、不斷吸收總結經驗的前提下,信息資源共享一定會成為助力高校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成為新時期我國各大高校圖書館建設發展的必經之路,其不斷自我調整、自我豐富,終將不斷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多樣化的信息需求。
參考文獻
[1] 梁欣.移動數字圖書館聯盟: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發展趨勢[J].現代情報,2012(01) .
[2] 陳藹蓮. 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現狀、障礙及其治理[J].圖書館,2008(06) .
[3] 王紅.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機制研究[J].現代情報,2008(04) .
[4] 戴鴻志. 論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市場,20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