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王淮中
摘 要:理想信念教育是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與核心。習近平總書記“中國夢”理論的提出,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思想保障。將中國夢與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有助于大學生構筑積極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和建設者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中國夢;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基金項目:沈陽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中國夢”視角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課題編號:SDSZ-2015-034
1 中國夢的時代背景和現實意義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首次提出中國夢,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夢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自強夢”、“復興夢”,更是全國人民共同追求的“幸福夢”。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習總書記強調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激勵廣大青年要勇敢肩負起時代賦予的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放飛青春夢想。通過習總書記系列的講話,“中國夢”思想清晰地呈現在各族人民的面前。大學生是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是祖國發展的主力軍、是中國夢的筑夢者。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關系到中國夢的實現,從“中國夢”視角下引導和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一方面理想信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反映,是大學生政治方向的具體體現;另一方面能夠引領青年學子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歷史賦予自身的責任和使命,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而奮斗中獲得人生價值的實現。
2 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為便于課題研究,我們針對課題內容設置了調查問卷,本著隨機抽取的原則對我校二級學院的本科生分層次、分專業做了調查。共發放300份調查問卷,回收275份,回收率為91.7%。根據調查結果顯示,82.6%的學生認為中國夢的思想內涵與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密切的關系。從問卷中也可以看出大學生普遍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擁護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道路,能正確認識當前我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主流是健康、積極、向上的。但是,隨著國際形勢日趨復雜,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思潮入侵,國內經濟體制、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多元文化的日益影響,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遇到了越來越大的挑戰。
2.1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中國夢”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賦予了新的內涵,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校應該高度重視,將“中國夢”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機結合,引領大學生“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努力使自己成為有堅定理想信念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2 國際形勢錯綜復雜,理想信念教育形勢嚴峻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書籍、影視、媒體言論等等一系列手段對發展中國家的青少年進行洗腦,試圖進行和平演變。大學生正處在思想養成期,對于來自多方的思想、文化意識,很難進行篩選,多是全盤接受,進而被西方的不良思想動搖和蠱惑,對于國家政策的執行和黨的領導產生質疑和否定。這一切都迫切需要對大學生進行以“中國夢”為支撐的理想信念教育,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團結奮進的斗志。
2.3 國內環境深刻變革,理想信念教育刻不容緩
從國內環境上來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體制和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為國家和人民創造了巨量的財富,但同時拜金主義、投機主義、個人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風氣也同時熏染腐化著社會大環境。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刻不容緩,應該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理想信念,從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思想保障。
3 “中國夢”視角下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徑
3.1 讓“中國夢”成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動力之源
首先,通過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課堂開展教育活動,通過課堂加大“中國夢”的宣講力度,廣泛地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將中國夢的思想密切聯系到學生的實際學習生活中,讓學生了解到“中國夢”的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其次,通過微信、微博等媒體互動,廣泛宣傳“中國夢”思想。再次,組織觀看《復興之路》、《筑夢中國》大型歷史史實教育片和解讀新聞媒體、報紙、評論等關于中國夢思想的報道,組織學生探討和回顧中國近現代史,以及在實際工作中開展“中國夢,我的大學夢”等主題班會活動等,探索“中國夢”的現實意義和作用,使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感,使得“中國夢”能夠充分發揮對大學生思想的引領作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中國夢”成為大學生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動力之源。
3.2 以“中國夢”為引領,加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向導力量,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載體。在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應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的理想信念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有效傳播。要合理地利用校園廣播、校報校刊、宣傳窗和公示欄等校園獨特的媒介,宣傳主流思想,倡導健康文化,引導校園輿論,弘揚正氣。通過開展“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簽名活動、“點贊四個全面”網絡傳遞活動、“我的中國夢”主題演講比賽、“中國夢.青春夢”主題征文大賽、“我的青春我的夢”微電影大賽等主題活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師生在不同角度解讀“中國夢”,進而達到對黨科學理論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的自信。
3.3 圍繞“中國夢”將理想信念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節,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過往高校教育內容和實踐活動方式過于單一,實踐鍛煉的機會相對較少。在踐行“中國夢”的過程中,切實鍛煉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將教育教學目標與“中國夢”結合起來,構建多方位的社會實踐平臺,切實為大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和場所,例如在暑期社會實踐、企業參觀、社區走訪、志愿者服務、中小學課外指導及照顧孤寡老人等使大學生能切身了解社會民生,鍛煉他們的思辨能力、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大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繼往開來繼續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勇前進[N].人民日報,2012—11-29.
[2]習近平.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給北京大學學生的回信[N].中國教育報,2013—5—5
[3]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 -10 -15.
[4]龐桂甲.淺析以“中國夢”統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D].山西農業大學.
[5]艾宏偉,“中國夢”視角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青年文學家,教育論叢.:(2014)-09-186-01
[6]周長青,“中國夢”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年第2期
[7]任偉,基于“中國夢”的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以山東大學為例,[J]時代教育2014.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