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課程是中等職業教育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程,但中職學生的現狀使中職的數學教學陷入艱難的境地。中職的數學教育如何根據學生的現狀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完成教學任務。本文從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逐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信心;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與專業融合,更多展現知識的價值與應用等方面提出具體措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達到自主性學習。
關鍵詞:中職生;自主性學習數學
有人說“職業教育是沒有門檻的教育”。的確,隨著國家教育形式的變化,中等職業教育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同時也存在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生源的文化素質差。目前的中職生大多由中考分流而來,或是義務教育階段的輟學生,在社會打工后又回到學習崗位等。他們起點低,學習的自信心、興趣、習慣、能力等不足。中等職業教育的新大綱指出數學課程是中等職業教育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不言而語中職的數學學習形成了教師授課難、學生煩的兩難境地。可見中職的數學教育如何根據學生的現狀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完成教學任務是擺在每個中職數學教育者面前十分艱難的任務,是每一個中職數學教育者值得商討、研究的課題,這里筆者根據本校的現狀和自身的教學實際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逐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信心
教學活動是思維交流的活動也是師生人際情感交流的過程。不同的師生關系可以形成積極的、消極的和對抗的三種不同類型的課堂氛圍。有些學生不喜歡哪位老師就不喜歡他的課,自己認為沒意思的課就不愛聽。情感教學理論強調:建立合作融洽的師生人際關系是課堂教學活動取得成功地關鍵。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因此,我們職校的教師更要重視情感培養,把密切師生關系,激發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作為教學工作的突破口。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多地與學生溝通,尊重每一位學生,平時多創造與他們接觸的機會,如提前到班、課間交流、個別談話等,了解他們在學習中的障礙,回答他們的困惑,引導他們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學生原意學習。同時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師生互動的程度、水平、方式及成效,改變教師的角色,由原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指導者,使學生的地位由原來的“配角”或“觀眾”轉變為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探究發現的“主人”,使教學的過程成了師生之間溝通、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這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樂意學習。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如果還實行強行“灌”的話,勢必適得其反。只有從根本上改善他們學習態度,解決他們對學習數學的恐懼心理,,才能使他們“厭學”,改為“試著學”,進而“我還能學”
2 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營造雙向互動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聽課、學習的熱情
教學改革強調以“學生為本”,在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是基礎,我們必須把師生完成預設教學的過程轉變為師生互動的過程。職校生的基礎差,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課堂教學任務中多貼近學生、多分析學生、多鉆研教材,多考慮知識的呈現方式,多注重教學的方法,促進課堂教學的雙向互動。
與生活融合,創建與生活類似的問題情境,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激發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探詢問題的解決辦法。數學的起源與發展都來自于生活,教師在每一個知識點的引出,應該挖掘生活素材,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信心和熱情。
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現象成因之一就是脫離實際。”教材中的內容大都經歷了高度的抽象,單純地講授課本知識顯得數學單調、枯燥。其實很多數學問題都具有生活的背景和意義,這需要教師仔細揣摩,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提煉出數學的問題情境。在函數概念的教學中,把函數概念引入生活化,例如讓學生觀看影片《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大戰牛魔王”,把故事和函數結合起來,首先就“變”字來說,孫悟空、牛魔王都神通廣大,說變就變,他們兩可看做變量;在變的過程中,孫悟空隨著牛魔王的變化而變化,故牛魔王就是自變量,這老孫是牛魔王的函數;孫悟空按著去制服牛魔王的目的變化,這變化遵循的規則就好像是“對應法則”。把抽象的概念通過故事中的人物及關系表達出來,同學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增強,同時對概念的認識更加具體、形象。讓學生從生活的角度去理解、去感受數學的趣味和作用,極大地激發起學生的注意與興趣,學生就會逐步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來。
(二)與專業融合,更多展現知識的價值與應用。引發學習的必要性與自覺性;
中職的學生對數學這一基礎學科不感興趣,除了基礎較差外更重要的是不知學習數學有什么用,和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什么關系?因此要提高學習的自覺性,作為中職的數學教師必須關注所教學生的專業,深入研究該專業對數學知識的側重點,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專業的特點,如:在給幼師專業的班級授課時,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如何引導兒童數學入門,數的概念里教會學生從唱數、數數、認寫數字、對應、集合、進位去認識數;量的概念里教會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認識多少、大小、長短、高矮、輕重、厚薄、面積、體積、容積、單位、時間、快慢;圖形空間概念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實物模型去認識圖案組成、空間位置等。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著重講數制間的轉換,以及如何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模型,利用計算機解決。而機械加工專業的班級在講授時,可引導學生制作工件時如何優化設計,使材料最省等。這樣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知道所學的內容與自己將要從事的專業有關,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又能真正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實用價值,從而提高學習的必要性與自覺性。
3 把數學文化滲入數學課堂教學
干巴巴地講授課本知識,顯得數學枯燥乏味,學生自然缺乏學習興趣。其實數學是完美而井然有序的理論體系,這一體系并非一開始就是那么完美無缺的,為了創建這個體系很多先哲進行了大量的努力,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歷經了千辛萬苦,另一方面,在這個進程中也感受到在很多發現和發明中的無窮樂趣,所以在學習數學中,也追蹤一下相同的過程,學習數學文化,感知數學的思想、精神、方法、觀點、語言,以及它們的形成和發展;了解數學家,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教育,數學發展中的人文成分、數學與社會的聯系、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這樣適當地滲透一些數學文化,使學生能夠從內心深處感受到數學是一門趣味性很深的學問,從而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講數的擴充時,講到無理數,可適當講一講數學史上的第一次危機----無理數的法現;講函數的概念時,可講一講概念發展的二百多年的歷史,讓學生看一看函數概念不斷被精煉、深化、豐富的歷史過程,不僅有助于我們提高對函數概念來龍去脈認識的清晰度,而且更能幫助我們領悟數學概念,提高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排斥、不厭惡,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了課堂效果,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完成。
作者簡介
雷琳(1971-)女,陜西省漢中市勉縣,高級教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數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