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熒潔 龐燕爽 蔡馮洲 王宜亮 張丹丹
摘 要:大學生活是我們學生群體在踏入社會前最后一次集體生活,大學校園里生活環境對學生影響非常大,其中,大學寢室生活又占據了其中的一部分。一個良好的寢室文化環境應該保持宿舍整潔、舒適,并且在寢室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自我修養,在大學四年養成團隊的協作精神還有集體觀念。但是本項目在調查研究中發現,由于現在大學校園給學生提供的生活空間大小有限,不能過多的給學生提供公共休閑娛樂的場所,導致學生越來越傾向于窩在自己的”空間“里面,而且隨著現在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而大學生又是最容易也是最方便接受這些互聯網產品的群體,久而久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越來越傾向于虛擬網絡環境。同時大學生還有生活作息時間不規律,寢室內的交流越來越少等問題,很難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活還有學習氛圍。本項目通過對現有的一些寢具還有大學生群體中經常玩到的游戲進行試用、調查分析,同時在不同的大學校園進行了調查研究,總結出了一套適合在大部分大學寢室中適用的寢具。既能改良現有的寢室用具功能,又能更好的增進寢室成員還有同學之間的交流。
關鍵詞:大學生;交流;寢室文明;寢具開發
項目來源:杭州師范大學“本科生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項目名稱:交流型寢室桌椅研究與開發
隨著現在很多高校擴招和實行學分制以及流動教師的安排制度,各地的大學生都聚在一個校園內求學,而寢室會成為他們除了教師之外呆的時間最長的一個場所,他們帶著各自的家鄉文化生活在一起避免不了一些摩擦。最近幾年,總有一些寢室傷人事件在高校中發生,而大部分原因只是因為言語上的不和而造成的沖突。不僅僅是地方文化的差異會造成寢室不和,年齡差異,個人生活習慣還有專業班級等都會讓寢室成員之間產生不和諧的因素。以上的種種原因導致了現在大學生各方面的發展不平衡,主要體現為思想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這三個方面。研究調查發現,大學生寢室成員本身就是一個相對而言,目標一致的群體,并且這是一個相對而言層次較高的群體。他們總是會有個人的政治見解,在一個舒適的環境討論這些敏感問題,有利于寢室成員提高政治識別能力還有政治素質。反之,住在一個不和諧的團體中,長久下去會形成學生孤僻、自私的個性,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與此同時,我們還發現學生飯后,睡前的談話更容易增進彼此之間的了解,建立友誼。本項目在不占用現有的寢室空間的前提下設計了一套可以在學生閑暇空余時間增進學生之間情感交流的寢室坐具。
雖然,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種寢具,可以根據學校宿舍的構造自由組合,但是這些寢具大多是一桌一椅一床,只能滿足學生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宿舍內剩余的公共空間并沒有被充分利用,本項目結合原來市面上有的產品,還有寢室文化交流的主流方式,將現有的寢室坐具進行改良,改良的原則主要為以下幾點:
1.在現有寢具占有寢室空間的前提下,不更多的占有寢室其他空間。
2.利用簡單的收納方法,收納寢具。
3.盡可能的保留現在寢室成員的私人空間,利用寢室過道、陽臺等公共空間。
4.結合寢具和一些娛樂設備,縮小使用空間。
5.方便拆卸,易于組裝,沒有過多復雜的結構,造成成本的增加,給學生增加負擔。
在做產品調查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互聯網也是造成寢室精神文化薄弱的原因。
進入大學之后,由于學生上課時間會大大減少,有時候甚至一周才幾節課,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會在寢室中度過。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大部分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上網”度過。雖然互聯網有利于學生共享與獲取更多的信息,為學生的學習打開了方便之門,也為他們拓寬了畢業之后的就業道路,但是互聯網業時時刻刻、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
1.網絡會弱化學生現實中的交往能力。
2.網絡會使學生的生活過于感情化,膚淺化和片面化。
3.使學生沉溺于網絡。
為此,我們對之前的設計方案做了一些改良,主要從如何將大學生從網絡中推到現實的交往中來,讓大學生很好的利用互聯網的同時,也可以養成良好的寢室學習氛圍,具體體現為以下幾點:
1.對寢室中的坐具進行模塊化設計,使其可以互相連接,組合形成一個互動平臺;
2.將目前寢室中無法收納的產品進行改良。
3.增加現有的寢具的功能,使其成為一個多用途用品。
4.增加坐具等產品的趣味性,具有大學生個性和代表大學生精神。
總結以上觀點,通過改良寢室坐具和給寢具附加娛樂性質,節省空間,使寢室坐具不僅僅是個”坐“具,更加成為了一個增進寢室成員之間交流的”娛樂型“坐具,有利于寢室成員開拓視野,活躍思想;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辨明真偽,區分善惡,形成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寢室文化。
參考文獻
[1]王甫勤.大學生寢室人際關系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08.1.